• 我的订阅
  • 人文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08:04:00 来源:戏说三国

“割席断义”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我们中学时代都学习过这个小故事。管宁和华歆二人一起在菜园中锄地,见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把它当作砖头瓦碴一样的东西,照旧锄之,不予理会;华歆却把它拾起来看了看,然后扔了出去。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二人曾在同一张席上读书,遇有达官贵人从门外经过,管宁依旧读书,不受影响;华歆却把书抛在一边,出去看热闹。管宁便把席子割为两半,跟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这个故事褒扬了管宁的高尚品德,批评了华歆的贪慕富贵。

为何说“割席断义”是个故事呢?因为这件事只有《世说新语》中有记载,翻阅《三国志》、《后汉书》并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上学的时候读了这个故事非常鄙视华歆,认为做人应该就像管宁那样,后来读《三国演义》又加深了对华歆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印象。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历史上的华歆

随着读的书越来越多,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时至今日再读到“割席断义”这一段时,不由得产生一些疑惑,历史上真实的华歆和管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1、汉末时的华歆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华歆在东汉末年是妥妥的天下名士,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刘备、公孙瓒曾经拜在卢植门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歆算是刘备的“师叔”。一龙记载见于《魏略》,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名士,在东汉末年就是入仕的通行证,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

华歆当时为吏,每当休假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高明。188年冀州刺史王芬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华歆确认为王芬必败,后来果然如华歆所料,陶丘洪自此拜服。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华歆后被举为为孝廉,任郎中,不久因病辞官。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征辟郑泰、荀攸、华歆等名士入京,189年华歆被任命为尚书郎。董卓祸乱朝廷,华歆脱离朝廷到了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

于是华歆离开袁术,他向东行到徐州之后,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孙策横扫江东,华歆自知不能抵挡,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汉末时代的华歆,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一开始也想忠于朝廷,比如他曾劝袁术讨伐董卓。但最终却都会发现“汉室不可复兴”这个事实,兜兜转转的最终归于曹操麾下。

2、曹魏时代的华歆

200年孙策死后,曹操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216年魏国建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几经辗转,自公元200年开始,华歆开始为曹氏父子效命。从曹操以华歆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来看,曹操是非常重视华歆的,同时由于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所以也间接表明华歆是站在曹操一边的。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管宁拒绝征召。曹叡继位后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

从华歆的经历来看,他虽然出仕曹魏,《曹瞒传》、《后汉书》中也有华歆帮助曹操诛杀伏皇后的记载,但他并非没有原则的贪慕富贵。而且他多次真心举荐管宁,并非如《世说新语》说的那样割席断义。简而言之,华歆并非真小人!

真君子管宁

华歆并非真小人,管宁确是真君子!管宁之于三国,在王夫之、钱穆这样的史学大家看来,是超脱世事的。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汉末三国之天下,非刘、孙、曹氏之所能持,亦非荀悦、诸葛孔明之所能持,而宁持之也。”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在王夫之眼里,管宁不仅远胜于刘备孙权曹操们,也高于荀悦、诸葛孔明等人,是唯一能够“持”汉末三国之天下的人物。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而犹有一士,曰管宁。始避于辽东,老归中土,汲井躬耕,曹操召之不出。后世尊之,谓其犹出诸葛之上。诸葛终为一政治人物,虽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终亦无救于世乱。管宁则为一草野人物,虽乱世,使社会得保留一完人。则此社会终未全坏,尚有将来之后望。”

浅析历史典故“割席断义”,管宁和华歆的真实为人

在钱穆先生看来,黄巾之乱以来,曹操、刘备、孙权都可以称得上一时之君,荀彧、诸葛亮、鲁肃则可称得上为一国之士。诸葛亮已经足矣让三国照耀后世,但是管宁的作用却更在诸葛亮之上,因为诸葛亮毕竟也是一个政治人物,是局中人。而管宁是乱世之中超脱的存在,是社会上唯一的完人,管宁的存在意味着“将来之后望”。

至于《世说新语》为何安排一个“割席断义”,以此来抹黑华歆的品德,大概有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反正在我看来,实在是不太符合华歆和管宁的性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8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喜欢也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在年幼时就有“曹冲称象”的典故,可见聪明程度。然而,公元208年,在曹冲13岁之际,竟然得了一场大病,虽然曹操亲自祈求上天保佑,但也无法挽回,哀痛不已
2023-03-14 16:12:00
历史上最能忍的人,隐忍数年终于一雪前耻
...天才,关于这个说法,大多数人应该不会反对。关于他的典故是数不胜数,诸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他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2023-10-03 14:31:00
有哪些与陈矫相关的轶事典故
...垂及于篡,而女谒宵小不得流毒于朝廷,则其效也。轶事典故当初,陈矫任广陵郡功曹时,曾在出使途中路过泰山。泰山太守薛悌觉得他很奇特,就与他结为好友。薛悌曾和陈矫开玩笑说:“你这个
2023-06-16 22:21:00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
...神品”。又精通文赋和玄学,著有《魏钟司徒集》。轶事典故《世说新语》中,有几段说钟会的故事。另两段出自晋书。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年时就名声在外。钟繇引见他们两个去见魏文帝曹丕,
2023-06-15 16:13:00
历史真相大揭秘:你所不知道的典故背后故事
...却常常被忽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背后的真相。大家都知道“力士脱靴”的故事吧,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这在很多人眼中,是李白不畏强权、敢于挑战的象征。但
2024-03-06 02:24:00
...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为自行取
2023-08-25 16:48:00
聊聊三国曹孙刘三人的后代有什么成就
...在文学方面也是非常的出彩。还有就是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让多少人为他的文学所折服。在文采上,曹操的儿子稳居第一。而后是孙坚的后人,孙坚一共拥有五个儿子,其中最为出色是就孙策和孙
2023-04-23 11:27:00
儒雅教育擦亮学生人生底色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儒雅教育擦亮学生人生底色——聚焦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特色教育发展之路学生参观历史展览馆■ 刘敏坐落在“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是一所全
2023-09-19 17:28:00
徐庶投降曹操,真是因为母亲被挟持的缘故吗?
...绍之下也对这位惊世之才十分好奇,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典故。然而在得了诸葛亮之后,一直陪伴在刘备身边的徐庶,却因为母亲被曹操挟持的原因而不得不答应曹操的要求,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徐
2023-05-02 16: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