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按建成年代前后顺序,分别是山海关外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及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而清朝除末代皇帝溥仪外的所有皇帝,便分别埋在这三处皇陵之中。
这其中,受到盗掘以及破坏最严重的,当属清东陵。
包括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以及同治的惠陵,另外还有埋葬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的定东陵,均在清朝灭亡后遭到了不止一次的盗掘和破坏。
不过,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似乎盗掘和破坏清东陵的罪魁祸首就是孙殿英,但实际上,除他之外,还有一个盗墓团伙,也对清东陵造成过巨大破坏。
先说孙殿英,他盗掘清东陵的“事迹”,可以说是人人耳熟能详。
1928年夏,孙殿英打着防范匪患的旗号,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将部队拉到了河北遵化一带,在对周边区域封锁后,随即展开的大规模的盗墓行动。
而孙殿英最开始的第一个目标,其实是康熙的景陵,但之所以他最终没有对景陵下手,一来是当时景陵渗水严重,如果下手,就得大费周章的先将水排走再说。
这么一来,就不符合孙殿英当时“速战速决”的宗旨。
二来,当时人人都知道,相比于康熙来说,他那爱好挥霍的孙子乾隆,必定会把更多的好东西埋在自己的墓中,因此他才转而先对乾隆的裕陵下手。
而除了乾隆,执掌朝政数十年的慈禧太后,也是当时人皆尽知的奢靡无度,而本就是为了求财而来的孙殿英,自然是哪个墓富就先挖哪个墓。
最终,在孙殿英带着手下士兵用连炸带挖之下,他们从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里,盗掘出不计其数的各类珍宝。
具体孙殿英一伙人到底盗走多少珍宝,这个已经没有准确数字,但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1928年,青岛警察厅侦探队所缉拿的原孙殿英部下张岐厚等三人,仅他们手里就有宝珠46颗。
这三人,只不过是最低级的士兵,但就拥有如此多的珍宝,可想而知比他们级别更高的军官,那手里更是珍宝无数。
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在1928年,天津警备司令部在海关查获一批准备运往海外的珍宝,数量足足有35大箱子,事后查明,均来自于清东陵。
总之就是,孙殿英几乎是将清东陵中的裕陵以及定东陵洗劫一空,而这也造成了大量奇珍异宝流失海外。
而除了孙殿英对清东陵洗劫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伙人也对清东陵进行了洗劫。
这伙人其实和孙殿英还打过交道,当初在孙殿英率军进驻清东陵之前,这里盘踞着一伙匪徒,领头的叫做马福田,是他最开始准备对清东陵下手的。
但在孙殿英来了之后,马福田与其展开火并,奈何最终不敌,马福田被打死,而其部下则四散而逃。
就在马福田四散而逃的部下里,有一个叫做王绍义的人,资料记载,这个王绍义少年时期,曾随着父亲进入清东陵修补里面的石器,因此对清东陵比较熟悉,当时正是因为熟悉,才勾结马福田意图盗掘清东陵。
但可惜没等他们动手,孙殿英就赶来,而在混战之中,王绍义侥幸逃走。
而在十七年后,也就是1945年,王绍义又纠集了一部分曾经当过土匪的人,加上笼络了当时的一批干部,再次向清东陵卷土而来。
资料记载,在1945年的9月23日,王绍义一伙人正式开始行动,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咸丰皇帝的定陵。
为了不被发现,王绍义当时还把人分为两拨,一拨人去定陵西侧,以打石头的名义,用雷管炸药制造声响,而另一拨人,则趁此机会开挖。
一番挖掘后,定陵被成功打开,里面的各种陪葬品自然是被王绍义一伙人洗劫一空,就连一些珍珠玛瑙等小物件,也被参与其中的当地村民拿走。
随后,王绍义一伙人又接连挖开了埋葬慈安太后的定东陵,以及埋着同治皇帝的惠陵,同样对其洗劫一空。
到了最后,仍觉得不满足的王绍义,把目光转向了康熙皇帝的景陵。
前文讲到,景陵之所以逃过孙殿英的洗劫,是因为当时渗水严重,孙殿英不想大费周章,而对于王绍义来说,这根本就不叫事,于是,他带着三百多号人足足折腾了三天三夜,终于成功的打开了景陵的地宫。
那么景陵内的陪葬品,比着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如何呢?用王绍义后来的话说就是,只多不少。
但可惜的是,这些珍宝在被王绍义盗掘出来后,迅速被转卖,等到王绍义落网时,大部分珍宝已经不知所踪。
而这么一来的话,整个清东陵里,也只有顺治皇帝的孝陵未曾被盗墓贼洗劫。
至于为何孝陵能幸免于难,原因也很简单,一来是民间一直都有传说,说顺治皇帝出家当了和尚,因此陵墓是个衣冠冢,换而言之是空的,既然是空的,盗墓贼自然就不感兴趣。
二来,在孝陵前面,有一块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石碑,上面的内容大意,就是说这孝陵里并没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说白了就是一个穷墓。
所以,孝陵就是因为“穷名在外”,才最终能侥幸逃过被洗劫的命运。
而相对于遭到严重破坏与盗掘的清东陵而言,清朝的另外两处皇陵就保存的比较完好了。
这其中,保存最为完好,也从未被盗掘过的当属关外的盛京三陵。
盛京三陵中,埋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埋葬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以及埋葬二人的嫔妃的若干陵墓,还有埋葬清朝皇帝先祖的永陵。
这三座陵墓,除了永陵因年久失修,造成有些自然老化,以及努尔哈赤的福陵曾遭雷击导致地面建筑有些受损外,其他基本保持完好。
而之所以盗墓贼没有对盛京三陵下手,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是得益于各方势力的保护得当。
清朝没有灭亡前,对于自己的发迹之地以及祖宗的陵墓,自然是保护的相当到位,大量专职负责守卫陵墓的旗人、兵丁,都是保护盛京三陵的力量。
所以在此期间,也没有人敢冒着风险去挖清朝皇帝祖宗的陵墓。
而到了清朝灭亡之后,东北便逐渐成为军阀张作霖的势力范围,而张作霖对盛京三陵同样没有挖掘,反而对此很好的保护起来。
张作霖这么做,主要的原因是他知道盛京三陵涉及到清朝皇室的“尊严”,如果自己派人盗掘,能不能挖出来宝物暂且不说,绝对会惹来一身骚,到时候也会被声讨。
这样的事,张作霖犯不上去干,毕竟他不是孙殿英。
等到张作霖死后,东北又落入日本人的手里,并且在这里还成立了伪满洲国,将末代皇帝溥仪扶持为傀儡皇帝,而为了照顾溥仪的情绪,日本人自然就更不可能挖掘溥仪祖宗的坟墓了。
所以,盛京三陵就这样在各方势力的保护之下,躲过了被盗挖的劫难。
其次,盛京三陵也是个穷墓。
盛京三陵中,永陵开建时间最早,埋的人也最多,不过,当时清朝还叫后金,也只是一个盘踞地方的小势力,因此,不具备能力也没必要对先人陵墓进行风光大葬。
并且,满人历来有火葬的习俗,因此,在永陵里,除了骨灰盒之外,也就不会有什么太过珍贵的拍葬品。
包括努尔哈赤的福陵也是如此,同样是火葬,也同样陪葬品不多。
而皇太极的昭陵,虽说是按照汉人的习俗采取土葬,但当时的清朝,还未曾踏足关内,因此实力上也不允许他像他的子孙那样在陪葬方面奢侈。
说白了,就是盛京三陵也是一个穷墓,没啥油水,这自然就让盗墓贼不感兴趣。
最后就是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的永宁山下,这里有雍正皇帝的泰陵,嘉庆皇帝的昌陵,道光皇帝的慕陵以及光绪皇帝的崇陵。
这其中,唯有光绪皇帝的崇陵遭到过盗掘,而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和道光的慕陵都保护的很好。
那么,同样位于一处,为何雍正等人的陵墓会保护很好,而光绪的陵墓却会遭到盗掘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得先说一说清西陵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顺治皇帝是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而在他入关不久,便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也就是清东陵的孝陵。
到了顺治去世,自然是葬入孝陵之中,而他之后的康熙皇帝,则是葬入了清东陵的景陵之内。
因此按照常理来讲,作为康熙的儿子,雍正皇帝自然是应该在清东陵修建自己的陵墓,只有这样才能遵循随父而葬的传统。
但最终,雍正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单独找了一座陵墓,即清西陵。
之所以如此,有一种在民间流传极广的缘由,是说雍正在继位时,采取了非常规的手段,也就是说他的皇位合法性存在问题,所以,他觉得有愧于父亲康熙,因此才会特意单独修建一座陵墓,目的就是离自己的父亲远一点。
但实际上,这都是以讹传讹,雍正之所以单独选择一个陵墓,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形问题。
史料记载,雍正最开始为自己选择的陵墓位置,是位于清东陵附近,也就是遵化的九凤朝阳山,不过,在经过堪舆之后,却发现这里存在有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按照雍正所下的诏书中记载,这里“穴中之土多带砂石”,另外“形局未全”,这其中,“形局未全”的说法有点勉强,真正的原因就是第一个,也就是“穴中之土多带砂石”。
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日后遇上雨水形成坍塌,并且土壤里带有大量砂石的话,在风水学上也不利于墓主人。
基于这一点,雍正才不得已重新选择陵墓位置,而最终则选择了河北易县永宁山。
而在雍正之后,乾隆又是一个一向喜欢与爷爷康熙看齐的皇帝,因此他死后自然愿意离康熙更近一点,所以他就没有和父亲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爷爷康熙所在的清东陵。
至于说清西陵中,为何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这件事到现在都是一个谜案。
资料记载,光绪的崇陵修建于宣统元年(1908年),而由于光绪去世不久,清朝就宣告灭亡,因此他的陵墓拖拖拉拉一直到民国二年,也就是1913年方才勉强完工,并且不管是规制上,还是规模上,都算是清朝皇帝中较为寒酸的一个。
但就是这么一个寒酸的陵墓,照样被人惦记,在1938年,一伙身份不明的人对崇陵进行了盗挖,并且据说在这伙人的手法十分专业,并不是像孙殿英那样只会拿炸药炸,而是提前探明地宫位置,然后快速挖掘盗洞后进入了地宫之中。
最终,光绪崇陵内仅有的陪葬品均被这伙人洗劫一空,包括光绪皇后隆裕的玉册、玉玺等均被掠走。
而这伙人的身份却始终不为人所知,只是当时有人声称,说看到这伙人拿着那些陪葬品找外国人换来了几百件军用棉衣。
这么一来,光绪的崇陵就成了清西陵中,唯一被盗掘的陵墓。
而像雍正的泰陵,以及清西陵的其他陵墓之所以被保护的很好,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穷命在外”。
雍正皇帝登基后,大力改革吏治,惩治官场贪腐,并推行各种新政,让清朝的国力在他手里得到了稳步发展,毫不夸张的说,雍正算是大清王朝的续命人。
但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相对来说就比较节俭,至少比他的儿子乾隆要节俭的多,并且,雍正也历来喜欢标榜自己节俭的品德。
这么一来,在他临终时,也就不会对身后事太过奢侈,不然这就不符合他一直以来对外标榜的节俭形象。
因此,他的陵墓中自然也不会像乾隆那样有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而清西陵的其他几个皇帝也是如此,嘉庆继承的是一个烂摊子,由不得他不节俭,而道光更是节俭到了极致,据说衣服上都是补丁还不舍得换掉。
这么几个以节俭闻名的皇帝刚好也又埋在了一起,因此这就让清西陵“不富裕”的名声被外人所知,而盗墓贼是为了求财,自然就对这一堆穷墓敬而远之。
另一个原因,是清西陵比较偏僻,如果人数较少的盗墓贼,不太容易在这里下手,除非是像孙殿英或者王绍义那样团伙作案,但团伙作案的话,这里又是“穷名在外”,来一趟说不定本钱都不够,所以最终,清西陵就靠着一个“穷”字,幸运的躲过了一次又一次浩劫。
总之就是,雍正皇帝的泰陵,以及清西陵在中除光绪的崇陵之外的皇陵,均保护的不错,没有像清东陵那样遭到严重破坏,而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地处偏远,加上“穷名在外”,因此才会让盗墓贼失去兴趣,没有去破坏这几个陵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8 14:33: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