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龙之朱
随着双11收官,各大电商平台公布了亮眼的数据。今年天猫双11用户访问数超8亿,京东约有300个品牌销售破亿元,拼多多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2亿……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11月11日当天,共揽收快递包裹6.39亿件,同比增长15.76%。
双11已经走过15个年头,它正在从传统的购物节向购物季扩展——原本只是一天的大促狂欢,已演变成横跨两个月份的购物季,更充分地释放消费潜力,同时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传递着经济恢复向好的信号。
双11的销售额连年增长,其间,中国的GDP也从2009年的34.85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02万亿元。就此而言,双11的勃兴,不但是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增长,本质上更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
这也是双11从购物节演变为购物季的根本原因。以中国经济的庞大体量和数字经济的渗透速度,最初仅仅一天的集中促销早已严重过载,致使消费者体验下降,包括快递爆仓、网络宕机、供应链断链等。市场供需双方的买卖热情,在共同呼唤一个更从容的双11购物季。2020年,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将双11开场时间提前,从此,消费者熬夜付尾款成为历史。
双11诞生之初,其与国民经济并无太大关联,目的是通过集中打折促销吸引线下消费者参与线上消费,更像是一场电商启蒙活动。而集中在一天创造一个数字奇迹更利于形成标杆效应,扩大数字经济的影响,双11因此成为一个节日,双11单日成交量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时至今日,双11早已突破“面子”深入“里子”,成为扩大内需、释放消费潜能的重要战场,一个更长的双11,不但是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需求,也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应的,双11单日成交量已不再那么受关注。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8%。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4.8%,其中网络零售又是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前三季度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4%,在扩内需、稳外贸、深化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传统经济时代,很难想象在短时间内发动数亿消费者参与一场集体消费活动,但数字经济时代,则可以轻易做到,对经济形成实质性拉动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集体网购拉动内需只是双11的结果,并不能成为其最终目的,双11购物季仍需将提升消费者的快乐感、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作为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消费热情,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3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