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通讯员 刘 林 余 舟 张祖芬
新春,走进恩施市崔家坝镇斑竹园村新淌坪组,水泥路宽阔洁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齐,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清新亮丽、吸人眼球。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付出!”村民邱玉清道出全村人的心声。
2021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驻斑竹园村工作队员曾新华、张亮和刘星来到斑竹园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与村“两委”一道助斑竹园村旧貌换新颜。
党建强村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驻村工作队、斑竹园村党支部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前提和保障,着力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
创新推出“党支部+党员+乡贤+村级企业”党建模式,建立党员、学子、乡贤、军人“四本台账”,制定定期联系探访机制。
夯实、振兴队伍,稳固党员队伍87人,联系和关心在外学子24人,引回乡贤能人92人,动员退役军人54人。
提出“结对联建”发展模式,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帮扶机制,“点对点”开展服务。
利用群众会,曾新华等三人把油菜苗厢育苗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群众育苗,为全村培养了众多“田秀才”“土专家”和“新农人”。
“听说曾博士他们带领乡亲们发展油菜产业,很有前景,我也想为家乡做点事。”流动党员、乡贤能人谭学甜返乡投资兴业,承包200亩地种植油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2022年,全村引回资金千余万元,落地涉农项目3个,新建企业1个,发展油菜和其他农作物3000余亩,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产业富村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驻村工作队长曾新华介绍,驻村以来,工作队立足该村产业发展所需,盯紧国家大力支持扩种油料与大豆契机,依靠科技优势发展油菜产业。
“农户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刚到村时,三人陷入困境。通过反复入户走访调研,三人找到了症结——缺乏良种良法,油菜产量不高,农户收入偏低。
“群众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比什么都管用。”多轮走访发动情况不理想,三人萌生了种样板田的想法。
三人自掏腰包,租农田20亩,试种油料作物研究所自行培育的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性好、抗倒伏、出油率高。
为让群众相信新品种、学到新技术,他们发动当时质疑声高、反对声大的农户参与种植。
“亩产200公斤,简直不敢想。”历时8个月,收割油菜当天,现场围满参观群众。
三人还主动联系油菜专家团队为斑竹园村油菜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并引入一家种业公司,牵线搭桥与村内一农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在村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并承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购菜籽,群众种植热情迅速被点燃。
2022年6月,斑竹园村油菜喜获丰收,亩产约200公斤。政府补贴后,亩均净收入1500元,超过一季夏季作物的收益。2022年上半年,种业公司在斑竹园村优质油菜制种基地收购种子3万余公斤,带动120余户农户增收近30万元。
“曾书记,麻烦你再帮我们弄点油菜苗。”2022年冬天,曾新华经常接到群众电话。
今年,斑竹园村油菜面积达1300余亩,比去年翻了一番,群众种植热情高涨。
环境美村
2022年,斑竹园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大力推广积分制管理,将人居环境整治等纳入积分制管理范围,并明确积分、扣分细则,在群众会上通报奖惩制度,迅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谈到村里的变化,曾新华感慨,“积分制变干部‘唱独角戏’为全体村民‘跳集体舞’,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激情。”
“既要发动群众干,我们也要带头干!”曾新华和两名同事带头在新淌坪组挨家挨户帮忙打扫卫生,挨家挨户进行清理,共清理柴草垛56个,收集近200方畜禽粪便,全部还田。
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迅速行动起来,共建美好家园。
如今的斑竹园村,整齐划一的路灯,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勾勒出一幅村美民富新画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5 1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