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0 19:27: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朝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其建立耗时百年之久,却为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宏伟的基石。

三位清朝的帝王,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雄才伟略,功不可没,共同铸就了这个庞大而辽阔的帝国。他们又是用何样的办法做到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开辟清朝盛世

努尔哈赤原是建州女真的一位族长,这个性格坚韧果决的男人,从小就立志要统一分散的女真各部。因为分散必定弱小,唯有团结才能强大。

他先将自己所在建州的女真族人组织起来,采用怀柔和武力并用的策略,逐步吞并和排挤周边其它女真族,最后完成了女真的大一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锦州)正式建国,国号“后金”,自称汗号“皇太极”,这就是清朝的前身。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皇太极即位后,仍然按照其父亲努尔哈赤的遗愿,向明朝中原进发。因为汉地才是真正的富庶之区。他采用“华夷变态”的策略,调教汉人官兵,整合汉人文化,逐步积蓄实力。到他去世前后,后金(清朝)的国力已经远胜于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陊北京,明朝国势已矣。清军趁机攻入山海关,很快占领整个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军入关”。

至此,努尔哈赤的心血没有白费,他开创的大业,为他的子孙后代打下了坚实基础。清朝踏上了长达二百多年的鼎盛时期,疆域曾经辽阔到1300万平方公里。作为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可谓功在千古。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康熙初年挫败准噶尔野心

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其子福临年幼,于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摄政,不久废黜福临自立,就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帝。1661年,顺治帝去世,其子玄烨即位,年仅八岁,便是著名的康熙帝。

刚继位的康熙面临着北方强敌准噶尔部的入侵。准噶尔汗国位于我国西北,是清朝的老对手。其首领噶尔丹极为野心勃勃,一心要吞并我国西北诸部,称霸一方。这直接威胁到新掌权的康熙,因此清廷不得不应战。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历史上记载,年轻的康熙曾两次亲自率军征讨,将准噶尔击退。第一次战争时,康熙只有13岁,便亲征出师。第二次时,康熙18岁。可以看出,这个少年皇帝极具胆略和魄力。

战后,准噶尔暂时臣服于清朝,北疆得以安定。这场战争,对于初具王者风范的康熙帝而言,实属磨砺之战。他在这场胜利中,彻底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巩固了皇权,为日后疆域扩张打下基础。也让大臣和军队见识到了这个少主的过人之处。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雍正稳固边疆迎向鼎盛

康熙中期,大致经历了四十余年太平盛世。科技、经济、文化均得到长足进步。然而晚年的他,再次面临准噶尔部的骚扰。1717年,准噶尔重启战端,康熙再次征伐,依然获得胜利。1720年,准噶尔再次反叛,康熙既惊又怒,再次率兵征讨,准噶尔败退。可见这准噶尔果然是一个心怀叵测的强敌。

1722年,康熙帝驾崩,其子雍正帝即位。准噶尔借机再度骚扰边疆。面对这个不断犯境的老对手,雍正帝没有康熙的耐心,决心要一次性解决这个后患。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因此,雍正整整与准噶尔大战四次之多。每次战役激烈异常,死伤惨重。雍正不惜代价,誓要给这死敌致命一击。最终双方不分胜负,只得讲和,以杭爱山为界划分疆界,此后数年清朝西北境内重归太平。

可以说,准噶尔汗国就像一个心腹大患,康雍两朝用了大量心血才最终将其克制。正因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乾隆朝才能无后顾之忧。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乾隆帝征服准噶尔疆域达鼎盛

1735年雍正帝去世,乾隆帝即位。刚一上任,准噶尔又搞事。其汗长达瓦齐既无信用,又好大喜功。他完全撕毁了清朝和先代领导人的协议,大举进攻我国新疆。乾隆帝勃然大怒,毅然亲征,誓要给这个老对头最后一击。

这一次,准噶尔可谓自取灭亡。因为长期内乱和激进扩张,国力已经不济。面对清军的猛烈攻势,准噶尔溃不成军。最终投降。乾隆帝趁势将整个准噶尔地区悉数纳入疆域,从此,清朝的版图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顶峰。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可以看出,乾隆此次出兵,一方面是为父辈雪耻,一方面也是防患于未然。虽然过程残酷,但疆域和长治久安才是正道。准噶尔一人独大,对我国西北与中亚必将是隐患。将其彻底灭亡,可谓壮举。

三位开国皇帝的共同特点,可以概括为果敢与决断。面对强敌,从不退缩。他们深谋远虑,必要时可以采取极端手段,以稳国家长治久安。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慈禧穿小鞋大好江山泡汤去

可惜乾隆去后,大清就开始内忧外患不断。到了道光、咸丰、同治这几个皇帝手里,国力每况愈下。清廷官僚风气日下,民不聊生。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太平天国等起义军据山称王。已明显失去昔日雄风。

最关键的还是慈禧太后,这个野心勃勃、专权腐败的女人,直接把大清从巅峰推入深渊。她先挑起中法战争,然后把皇帝和自己藏起来不管事。中法战争的失败,直接引来八国联军。昔日的铁骑今非昔比,大清军队很快溃败。慈禧只能仓皇出逃,最终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大量主权和领土。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以后又是义和团失利,慈禧眼看大清山河破碎,也不知悔改。还是一意孤行,引狼入室。终于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在内忧外患下,这棵老树倒下,大清灭亡。

作个比喻,三位开国皇帝前期种下棵大树,经过百年生长,枝繁叶茂。到了慈禧,则像个败家娘们,短短几十年间竟把这棵大树砍了四分之三,只余老干。中国从1300万降到了960万的疆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清朝打下1300万平方公里疆域,这三位清帝功不可没

结语

三代帝王与慈禧可以说是鲜明对比。前者开拓进取,后者墨守成规;前者重民生,后者腐朽无能。一个国家的覆灭,关键在于统治者的作为与否。

人无完人,却也不能随意玷污前人功绩。三位开国皇帝真正奠定了大清的基业,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太平盛世。我们不能因为后来慈禧把大清败光就否定他们。所以,历史的宝贵教训就在这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为什么喜欢扩张领土?真相是什么?
...“被迫”扩大的。且听尔朱少帅为您分解:【1】皇太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皇太极吞并漠南,这都是为了族群自保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动机何来?他可没想着去掀翻明朝,最
2023-01-18 12:17:00
清朝是如何能把蒙古牢牢掌控在手中呢
...终就没有停止与蒙古的战争。清朝与蒙古诸部的战争,从努尔哈赤崛起之时一直到乾隆年间彻底覆灭准噶尔汗国,足足历经了上百年的时间。清朝巅峰疆域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诸部,在白山黑水之间
2024-06-23 21:18:00
聊聊古代21位名将
...将,有再造唐朝的功劳,平定安史之乱,退吐蕃、回纥,功不可没。6、韦皋,中唐名将。吐蕃、南诏,盛唐都打不赢的强者,被韦皋搞定,一战定乾坤。7、韩信,号称“兵仙”,用兵如神。刘邦
2024-07-10 20:29:00
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后垂帘听政,她最得宠
说到清王朝的掘墓人隆裕太后,就不能不想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经留下的“不可娶叶赫拉那氏”的遗言。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时,与叶赫部结下了深仇大恨,以致叶赫部的
2023-08-12 15:15:00
清朝为何能获得“中国第三个黄金时代”称号?
...一来边关的统治就得到了稳固,继而可以全力统治内地,努尔哈赤入关后平定“三藩之乱”,将台湾也纳入中国的版图,随后经过一系列努力,将中国的版图彻底稳固,成为仅次于元朝的广阔版图。
2023-10-25 05:02:00
宋元明都无视西域,清朝却对它如此执着是为何?
...故而称之为小国,此国便是蒙古高原曾经的霸主准噶尔。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先统一了辽东地区,然后收复了漠南蒙古,接着征服了大明帝国,最后又将漠北蒙古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要说草原上的
2023-06-06 11:22:00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朝为何会作出重大让步
...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关键时刻,清朝崛起。1583年,努尔哈赤开始起兵,到1616年,后金政权建立。皇太极即位后,东征朝鲜,西征蒙古,北征黑龙江,南征辽西,实现了整个东北的统
2024-05-04 15:46:00
华夏五千年,每个朝代贡献都很大,各有所长
...一持续到今天,且继续发展壮大的“文明古国”,秦始皇功不可没。秦朝对中国的贡献,属于“制度性”,而汉朝不但开拓了疆域,还打出了汉人的雄风,让“汉”成为强大、勇武的代名词。汉武帝
2024-07-11 21:03:00
影响清朝历史的帝后:第四位比孝庄伟大,第七位结束了大清王朝
...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后嫁给努尔哈赤,并生下皇太极。孟古哲哲英年早逝,按理说影响不大,但有个雄才大略的儿子皇太极,在他的领导下满洲不断强大,为后来多尔衮
2024-08-08 09:5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
致敬胶东兵工厂|周恩来称赞:“胶东兵工了不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 王震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威海,这座屹立于黄海之滨的“山海雄关”
2025-09-03 09:54:00
纸上烽烟|贺敬之忆家乡抗战烈士贺明谟:忠魂赴国难,浩气应长存
编者按:八十年后,抗战的炮声犹有余响。回望那段生灵荼毒、国运飘摇的岁月,英雄的先辈们奋起抗暴,以血肉之躯抵御虎狼之师,守住了民族的尊严和生机
2025-09-03 09:55:00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26件(套)文物史料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揭露日军侵华罪行 见证抗战胜利荣光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
2025-09-03 07:39:00
西安90后男子在自家建“博物馆” 曾3次捐赠藏品给陕历博
因为喜欢收藏,西安市蓝田县90后男子张仪楠在自家建了一个“博物馆”,展示着各类证件、信件、委任书、旧照片等,记录蓝田县的历史
2025-09-03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