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段烽火中的千里跋涉,一场跨越八十五年的精神接力。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辗转六省、跋涉2600多公里,西迁至贵州湄潭,在此坚持办学七年,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震撼人心的“文军长征”。
湄潭文庙——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时的办学地点之一
湄潭人民以最质朴的深情迎接远道而来的师生:让出文庙作为校舍,腾出民房安顿师生,省出口粮支援学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座黔北小城以无私的善意,守护了中国的学术火种。浙大师生亦不负众望,在桐油灯下治学研思,成就了“东方剑桥”的美誉,涌现出王淦昌、李政道等一批科学巨匠。
湄潭文庙内竺可桢的起居及办公室
如今,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静立湄江河畔,继续讲述着那段艰苦而光辉的岁月。从战火中的坚守到如今的产业协作、教育帮扶,浙大与湄潭的缘分早已超越时空,成为血脉相连的精神传承。这是一段关于文明不绝、薪火相传的史诗,更是一曲两地人民用勇气与温暖共同谱写的时代华章。
浙大西迁时的大学门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方鑫
编辑 邹敏
二审 尹广亚
三审 徐海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