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口述:曾 辉(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禁毒中队民警) 整理: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周胤伍
我和大刘第一次见面是在2018年的秋天。那天上午,我把他从湖北省襄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回襄城区社区戒毒康复中心,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警官,我想重新做回普通人。”当时我想,这个人,我能救回来!
当天晚上,我带着社工一起到大刘家中走访。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大刘曾有8年吸毒史,他因为婚姻受挫,被朋友诱导吸毒,此后毒瘾越吸越大,不仅耗尽了百万元积蓄,人也变得抑郁和暴躁。
两年强制隔离戒毒,大刘戒掉了毒瘾,却对未来感到迷茫。他担忧地表示自己没什么技能,又与社会严重脱节,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帮你战胜困难。”看到大刘无助的眼神,我真诚地鼓励他,也是在激励自己,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早日回归社会。
第二天,我找到大刘的父母,组织了一场“家庭圆桌会”。因为大刘吸毒,大刘一家人在村里抬不起头,父母郁郁寡欢。我耐心宽慰老人,给老人讲戒毒成功的案例,告诉老人:“家人的支持对大刘很重要,只要你们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为大刘精心设计了一套康复治疗方案,在帮助大刘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与大刘谈心,安排心态乐观、表现良好的戒毒人员与大刘分享经验,帮助他积极参与康复、帮教活动。
有一天,大刘兴冲冲地跑过来告诉我,他吸毒时最瘦只有70多斤,现在长到了120多斤。看到他开心的笑容,我打心底为他高兴。
“曾警官,这段时间大刘经常为一些小事发脾气,刚才还把杯子砸了……”一天晚上,大刘的父亲给我打电话求助,我连夜赶了过去。
安抚好大刘的父母后,我和村干部一道找大刘谈话。随着谈话的深入,大刘明白,没有家人的理解、包容,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戒毒成果,一烦躁起来就朝父母撒气,确实不应该。大刘红了眼圈,向父母认了错。
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和村委会的共同帮扶下,大刘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他积极参加戒毒康复治疗,按时向康复中心报告戒毒情况,接受定期尿检和不定期毛发检测,每次检验结果都是两个字:正常。
2021年秋,大刘康复治疗快满3年了,我还有一件心事未了——帮他找一份工作。戒毒人员要想真正回归社会,首先要有谋生的技能。我四处打听,终于为他找到去上海一家船厂学习电焊技术的机会。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刘时,他拉住我的手连声道谢。
很快,大刘在上海拿到了电焊工资格证,并留在船厂,后来成了业务骨干。
今年8月,考虑到父母年迈,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大刘离开上海,回到襄阳老家。我再次主动靠前帮扶,帮他联系到本市一家化工企业,在企业当电焊工。
10月13日上午,大刘来到康复中心,对我说的一番话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他说:“曾警官,我又体会到了做一名普通人的幸福与快乐,下一步安顿好后,我想和你一起参加社区禁毒宣传。”
戒毒帮教,从“心”出发,才能让戒毒人员重新出发。多年来,襄城区分局积极推进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行动,联合民政、司法、工会等部门不断完善戒毒人员家庭关爱和社会救助协作机制,将戒毒康复举措由日常管理向帮扶帮教、预防教育、禁毒宣传、就业指导等领域延伸。在襄城,像大刘这样经过戒毒康复治疗成功重返社会的戒毒人员,自2018年以来共有120余名。
用心用情用力将禁毒工作推进到“最后一公里”,这份事业我会一直干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