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548年,士匄去世,赵武继士匄之后成为正卿,韩起为他的副手,赵武上任之后提出了想要和平的理念。
1.提出和平的背景
晋楚争霸、秦晋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很多年。
在士匄执政末期,秦晋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在赵武的努力下,秦晋最终达成和平条约。
联合栾盈偷袭晋国的齐国,也被赵武趁崔杼弑君的时机攻伐,双方重新签订盟约。
对于晋国的执政六卿来说,能力比不上先辈,再加上卿族势力基本稳固,战争容易引发波澜,所以与楚国达成和平是最佳策略。
楚国作为晋国的主要对手也不好受,首先邻居吴国渐渐强大起来,一直在后方牵制楚国。
另外作为楚国的盟友秦国也与晋国达成和平协议,再加上楚国自己的内部问题,楚国也有和平的诉求。
至于那些小国,作为晋楚的附庸,甚至是双方的主战场,更是对和平期待已久。
2.和平前的试探
赵武确定了晋国未来要执行的总方针之后,为了与楚国方面联系,就找到了鲁国的叔孙豹和宋国的向戌,让他们作为中间人。
其中向戌最为积极,因为第一次晋楚弭兵就是宋国的华元作为中间人促成的,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肯定要向前辈看齐。另外宋国处于晋楚之间,是晋楚战争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向戌在与晋国的执政卿们详细了解和平方案的条款之后,就前往楚国找到相熟的楚国令尹屈建,告知了晋国的想法。
屈建将具体情况告知楚康王,其实楚国本身就是死鸭子嘴硬,所以很痛快就认同了晋国提出的和平方案。
但是毕竟双方争斗了这么多年,不会一开始就信任对方,屈建就派遣蔡国的上卿声子前往晋国打探情况,看看晋国是不是有诚意。
也就是这次声子前往晋国途中遇到朋友伍举,后来又帮助伍举回到楚国。
声子在晋国受到了热情招待,回去后就向屈建作了汇报,最后双方决定在宋国都城完成这次弭兵大会。
3.召开和平盟会
公元前546年,春秋时期除秦国和吴国之外的诸多诸侯国汇聚宋国都城,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人员到了差不多之后,双方分别派出智盈和公子黑肱进行合约细节的谈判,经过多次磋商和确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盟约达成后,按照那时的礼仪,要进行歃血为盟,以保证大家遵守。
还是如前面所说,晋楚之间结怨已久,彼此之间只是最基本的信任,怀疑更多。
特别是楚国,当初楚成王就是在盟会上不讲武德,将宋襄公突然给俘虏了,所以现在更为紧张。
楚国命令士兵们在外衣里面穿上皮甲,还好晋国方面一直保持克制和镇定,才没有让这场和平盟会最后演变成战场。
盟会按照礼仪顺利进行,等到最后一步歃血为盟的时刻出现了问题。
由于晋国的实力强大,前面的程序都是按照晋国在先执行的,最后一步本打算也这样,但是楚国不答应。
华元(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
尽管楚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处于下风,但是国家尊严不能丢。如果事事都是晋国为先,那么楚国就成了第二,不再与晋国同等地位,这是楚国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双方陷入僵持,还好最后赵武为了实现和平的目的,让楚国在这一步为先,盟会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可见早在春秋时期我们在外交礼仪上就非常讲究细节,现在我们也能从外交辞令上看到这点。
这次盟会结束后,中原地区有了暂时的和平环境,争霸的焦点来到了东南楚、吴、越地区。
4.结束
晋楚之间终于在第一次弭兵之盟失败后,再次达成了和平协约,但是这对各国不一定是好事。
首先根据盟会的要求,晋楚双方名下的盟国要朝拜对方的盟主,这加重了小国的负担。另外外在战争威胁的消失,也让各国开始专注于国家内部,诸侯国内部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
尽管有不好的结果,但是这场和平盟会仍是人心所向。因为战争一旦失败会加重国家底层的负担,也会造成贵族阶层利益的损失,特别是处于战场中心的小国,如郑国。
另外楚国在第一次弭兵之盟后违反盟约的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吴国,也没有分清主要矛盾,结果导致吴国逐渐壮大,成为楚国的心腹之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