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4年1月15日,乌克兰空军表示,乌军在亚速海上空,击中了两架俄罗斯空天军飞机,其中一架是伊尔-22M型指挥/通讯飞机,另一架则是俄军新锐的A50U型预警指挥与控制飞机,尽管A50U是否被击落目前依然扑朔迷离,但伊尔-22M型飞机被打成重伤迫降却是不争的事实。
无独有偶,当地时间1月24日中午11时许,俄军一架伊尔-76MD型运输机在执行运输乌军战俘任务时,在俄西部别尔哥罗德地区雅布格诺沃村坠毁,机上六名机组人员、三名随机俄军士兵和六十五名用于交换的乌军战俘全部死亡。俄方称乌军在哈尔科夫州利普齐村部署的防空导弹系统,使用两枚防空导弹击落了该机,从目前流出的相关信息来看,俄军所言非虚。
短短十天时间,俄军大型飞机接连折戟,是何因素造成了这一情况?战略级电子干扰机、大型运输机等高价值作战目标,在未来战争中,是否存在战场生存能力下降的问题,这一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无论如何,过去几周时间里俄军损失了一定的大型机
一、两次战例,战法相近
尽管隔了十天左右,但以目前俄军伊尔-22M被重伤、伊尔-76MD被击落、A50U疑似被击落的战例来看,俄军两次战例基本都跌在了一个坑里。先以1月14日晚上俄军伊尔-22M被重伤、A-50U疑似被击落战例看,据开源情报信息显示,俄军将这两架战略级支援飞机部署得极其靠前,几乎贴近在了别尔将斯克到马里乌波尔的亚速海海岸附近,这一区域距乌军控制的库班城大约121千米,距离古列波利城甚至只有100千米出点头,在空中战役地幅中,属于真正的前沿地带。
考虑到A50U型预警机所配备的“熊蜂”预警指挥与控制系统雷达对高空大型目标的截获距离,据称在600千米以上,而对于低空典型战斗机类目标的截获距离,在300千米左右,俄军将这架预警机配置在距离前线较近的区域,正可发挥其对低空目标探测距离较远的优势,可为一线俄军获取200千米的防御纵深。
但是,也正因为俄军将预警机、电子干扰机等,配置得过于靠近前线,事实上也让两架飞机进入了乌军的地导火力范围。当然,以乌军装备的S-300PT/PS等远程区域防空系统,或者“山毛榉-M1”和“弗兰肯斯坦-SAM”野战防空系统等,要威胁到俄军的这两架战略支援飞机还是有些困难的,但是乌军似乎拿出了自己的“撒手锏”,北约提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目前北约提供给乌克兰军队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包括两种,其一是由德国提供的两三套“爱国者”,根据德方披露的消息,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是爱国者-2型地导系统,该系统有多个改进型号,如对付弹道导弹的特化型,对付巡航导弹的特化型号等,德军向乌军提供的,可能是爱国者-2 GEM+型,也就是所谓的制导增强型。相比基本型号,GEM+型使用的MIM-104E型导弹提升了导引头精度,更新了引信系统提高了引战结合能力,提高了全系统可靠性,可配备AN/MPQ-65型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引导,提高了多目标交战能力。
同时,系统的火力范围也有很大提高,有不同渠道的消息证实,爱国者-2 GEM+型对于高空大型目标,其最大发射斜距大于160千米,甚至有大于200千米的说法,是乌军S-300PS/PT等老式防空导弹配备的5V55R/U防空导弹射程的2倍左右,乌军的S-300PS/PT完全够不到距接触线100多千米的俄军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爱国者-2 GEM+型防空导弹完全有能力够得上,不仅能够得上,甚至还可从容部署在纵深以确保自身安全。
其二则是美国直接提供给乌克兰的爱国者-3 CRI,相比爱国者-2 GEM+,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是美军BMD体系末段低空拦截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拦截射程在600千米以下的短程弹道导弹,以确保战区部队安全,该弹在理论上具备比爱国者-2 GEM+更好的打击空气动力学目标的能力,但由于美军交付乌克兰数量较少,目前只证实在基辅地区的要地防空作战中出现过。
德国爱国者-2GEM+,拥有和S-300一样的一定机动发射的能力
因此,从1月14日晚俄军伊尔-22M重伤、A50U疑似被击落的防空作战战例看,乌军最有可能的防空战法,是在通过长期观测和情报收集,摸清了俄军战略级电子战机的行动规律和航线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打击战术,派出爱国者-2GEM+地导营秘密前出,以电磁静默状态待机设伏,在俄军战略支援飞机进入地导火力范围后,地导营突然开机,锁定发射一气呵成,相对于战斗机等高机动性目标,很明显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等大型作战飞机的机动性较差,即使有本机自卫系统,起到的作用也比较有限,于是毫不意外地被乌军击中了。
相比1月14日乌军在亚速海沿岸实施的防空作战战例,1月24日俄军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在别尔哥罗德地区被击落的战例,则相对“无趣”一些。据俄军称,该航次的航线和落地时间,俄军早已向乌方通报,但即使如此依然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的地导火力杀伤。这一战例和1月14日的战例相比,相同之处是俄军大型飞机,都冒冒失失地进入了乌克兰军队的地导火力范围,都遭到了乌军地导的迎头伏击,而打击的主角大概率都是乌克兰军队的爱国者-2GEM+型防空导弹;不同之处在于,1月24日乌军实施的防空作战,有可能是在明知道飞机上有乌克兰战俘的情况下,依然开火攻击,这行径怎么看都是前所未有的“疯批”行为。
二、教训十分深刻,趋势值得警惕
纵观俄军1月14日伊尔-22M被重伤、A50U疑似被击落,1月24日伊尔-76MD运输机被击落的事件,对俄罗斯空天军的教训极其深刻,乃至对各主要军事强国的空军教训都十分深刻。以1月14日的战例来看,俄军战略级电子支援飞机在遭到乌军打击之前,已经在亚速海上空进行了长期活动,飞行路线固定,飞行计划固定,乌军甚至可以凭借开源情报资料,推断出俄军战略支援飞机的活动规律,在此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制定作战计划。而俄军在己方战略支援飞机的活动情况被乌军摸透的情况下,其实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里了。
同时,俄军对于预警机和电子战机等高价值作战资产的运用,缺乏战场意识,兵力运用十分马虎,轻易让这些高价值飞机前出,轻易判断在乌军战役地幅内没有可以威胁到己方目标的北约制远程区域防空系统,最后果不其然,大意轻敌的后果,就是让敌人给自己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同时,俄军的多兵种、多机种协同水平也比较差,按照预警机、战略级电子战机兵力运用要点,此类飞机在空时,除了需要部署随伴护航飞机,还需要配置相应的防空压制小队,用于压制猝发地导雷达,这一兵力配置可谓是为对方地导“打闷棍”而专门作出的反制措施。以俄罗斯空天军所具备的防空压制能力来看,使用苏-35S战斗机,配合“希比内-M”电子对抗吊舱和X-31PM型反辐射导弹,是具备一定的防空压制能力的,若在乌军地导雷达开机时进行紧急防空压制,起码可以为这两架飞机提供一定的规避时间,但是俄军似乎并没有做出此类安排,坐看乌军地导开火射击时预警机挨打。
乌军发布的俄大型机飞行警戒路线图
俄军大型机队和战术机队配合非常不协调 图源:俄空天军
再以1月24日的战例来看,俄罗斯空天军的战场意识更是如同灾难,单纯认为通报了飞行计划,乌克兰军队就会放行俄军,完全没有预料到乌克兰军队内部可能存在上情下达渠道不畅,内斗严重,大批岗位人浮于事,乃至单纯为了击落战果而不管不顾的情况,总之“还是把乌克兰人想的太好了”,既然没有充分估计到敌人的下限程度,那运输机被击落就是必然付出的代价。
但即使如此,俄军伊尔-22M被重伤,伊尔-76MD被击落,A50U被疑似击落的战例,已经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在现代战争中,此类原本应当部署在二线空域的高价值作战目标,绝非就是进了“保险箱”了,有大量的打击手段,足以威胁到此类机型的安全。比如,在地导系统上,俄军就装备有S-300V4和S-400两种远程区域防空系统,前者配备的9M82MD型防空导弹、后者配备的40N6型防空导弹等,都具备打击距离在400千米以上高空作战目标的能力;考虑到预警机、运输机等机型的机动性和雷达反射面,几乎是此类系统最佳的打击目标,即使部署在距前线200千米的距离上也不一定保险,可能遭到远程地导攻击。
“强敌”也在推陈出新,寻找新的战法
又比如在空对空导弹上,目前多个主要军事强国都在研发和装备远程、超远程空对空导弹等,像美军研发的AIM-260型空对空导弹,在未来就有将射程提高到300千米以上的计划,而美国海军还在测试使用F/A-18E/F型战斗机挂带“标准-6”型防空导弹的战术,此类舰空导弹体积大,火箭发动机比冲高,在配备有助推器的情况下,即便使用防空舰发射,火力范围都高达300千米以上,在使用战机发射时,射程更是会进一步延展,而战斗机之间的A射B导功能等,将为此类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千里之外攻击预警机,提供最佳的技术支撑。
而目前对于预警机、战略级电子战机威胁最大的打击手段,无疑还是隐身战机加上远程空对空导弹的组合。由于预警机使用的雷达波长因素,对于低可探测性目标的探测能力往往要打一定的折扣,导致预警机雷达截获隐身战斗机的距离被压缩到相当危险的水平上。如果隐身战斗机还携带有远程、超远程空对空导弹,那就完全有可能在预警机雷达的截获范围之外,向预警机、电子战机等发起进攻。事实上以北约国家实施空军战术演习的经验来看,隐身战斗机已经成为预警机、战略级电子战机等大型飞机所面临的最为危险的敌人。
我们拥有的体系,敌人早晚也会拥有
三、大型飞机防御,该上些新手段了?
以当下预警机、电子战机、运输机等大型飞机、战略支援类飞机的自身防御手段来看,大多数还停留在如下原则上:其一,是尽量远离一线交战空域,如预警机往往会配置在空中战役中的二线战役地幅上,距交战前沿在100甚至200千米左右,而大型运输机往往也只会在距交战前线300千米以上的后方机场着陆,以最大限度避开危险性极高的一线空域;
其二,是配备足够的护航机型,如使用随伴护航编队,配置防空压制小队,在一线交战空域中配置空中战斗巡逻编队,划定地导火力杀伤区,靠形成多层次、足够深度的空中战役纵深等,将预警机、运输机、大型电子战机等包裹在战线后方,形成较为绵密的多层次空防保护;
其三,是为预警机、大型运输机等配置一定的电子对抗设备,如配备机载雷达告警或双波段导弹逼近告警器,配备红外干扰弹或箔条干扰弹以干扰导弹导引头等。
但是,目前此类大型飞机的防御措施,多多少少都已经出现了过时的趋势,如将预警机配置在距交战前沿200千米左右的地幅上,可以为己方提供延伸到对方控制区域内200余千米的态势感知纵深,但在诸如40N6型防空导弹、标准-6型舰空导弹等新一代防空导弹的火力范围面前,将预警机配置在己方纵深200千米,这个距离已经太过于危险;且从地空导弹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不排除会出现射程更远的地空导弹,这将进一步压缩预警机、电子战机的安全活动范围。
比如,使用随伴护航编队、配置战斗巡逻编队等,尽管靠空军战术体系,可以部分确保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的安全,但也要考虑到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具备的防区外打击能力,更要考虑到隐身战斗机加上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所具备的“一根针破一张网”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对手组织的、较为绵密的空防体系中“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在防区外就击落预警机。
至于依赖电子对抗设备,导弹逼近告警器,或者常用的热焰弹、箔条干扰弹等,对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实施干扰的技术,伴随着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热成像红外导引头的出现,已经有了巨大的局限性,几乎可以说是聊胜于无,使用此类防御手段保护大型飞机安全,在当下甚至连“最后的手段”都算不上。
那么,预警机,战略级电子战机,大型运输机,未来的防御手段可能出现怎样的技术和战术演进呢?
从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本身而言,必然会进一步精进此类装备的射频系统作用距离,如使用新型的GaN材料T/R组件,提高射频功率等。举例而言,预警机原本态势感知范围在400千米左右,提高有源相控阵雷达功率后,可以做到500千米甚至600千米对战斗机目标的态势感知,这样预警机可以配置在更深远的战役纵深,最大限度脱离敌方地导火力杀伤区。
又比如,从未来的航空兵战术和航空兵作战体系来看,怎样在空中战役中尽量拓展对于隐身战斗机的截获距离,为航空兵提供早期预警,应当是空中战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不排除需要使用无人机、甚至浮空气球等前出。此类无人机和气球等可以携带较为特化的、对隐身战斗机截获距离较远的长波雷达或红外光电探测系统等,而且即使被击落,也不会造成宝贵的预警机指挥机构伤亡。总之,对于航空兵战术的改进,尽力外推对于低可探测目标的态势感知范围,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成为未来预警机等高价值作战目标的防护重点。
最后,现有的预警机、电子战机等战略级机种的防御性能,还是有较高的提升余地的。比如,在软对抗设备上,除了配置常规的红外箔条干扰弹等,可以配备新的拖曳式诱饵设备用于干扰地对空导弹,还可以配备定向红外干扰设备等用于干扰空对空导弹的红外/热成像导引头;长远来看,甚至可以考虑为预警机、大型电子战机等配备专用的拦截弹,用于对来袭的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等实施硬杀伤,毕竟这种高价值资产,被击落一架实在是太心疼了。
总而言之,俄军伊尔-22M被重伤,伊尔-76MD被击落,A50U被疑似击落事件,虽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素,但在偶然性之外,不失必然性。这也体现出现代空战和防空作战中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是时候重新认识这种趋势,改进预警机等高价值作战飞机的兵力运用和防御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1 1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