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青春共治——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激发团员先进性
武进团区委聚焦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要求,根据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律和青年聚集发展要求,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和工作方式,强化团员与基层社区的联系纽带,探索基层社会治理“青春共治模式”,引领团员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提高参与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增长本领才干。
社区团员网格化,青春共治的矩阵“实”起来
打造社区联络“青年矩阵”。通过智慧团建系统和户籍名册,精准“定位”团员。在社区告示栏、楼宇通知栏设置张贴团的工作内容和联系方式,亮出“青年之家”logo,让团员精准“找到”组织。按照业缘、趣缘、地缘等纽带和组织机理,建立网上联系“小群聊”微信社群,精准“聚集”团员青年。
注入基层团建“青年智慧”。通过开展大学生“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等活动,在户籍青年、返乡大学生中摸排发现一批优秀代表,选聘一批挂兼职基层团干部,多渠道充实团的工作力量。目前已在4个城区镇街道招募146名大学生担任挂兼职团干部,成为基层团工作力量的有效延伸。从组织团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到参与策划组织社区青年活动,团员们积极带动本地青年为加入社区治理“小环节”,助力打通本地团员青年和属地治理“青”助力的双向通道。
延伸网格工作“移动触角”。充分发挥社区外卖骑手“人员数量多、地域覆盖广、活动全天候”特点,动员团员青年骑手加入团员网格体系,担任“流动网格员”,号召骑手利用“随手拍”的方式上报治安线索、安全隐患、邻里矛盾等基层治理问题,发挥骑手“移动探头”“全能触角”作用。动员骑手们当好城市的建设者、市民的服务者、社情的传递者,从而成为社区治理新力量,实现加强团的工作力量和补充基层治理力量的双重目标。
校地共建项目化,青春共治的平台“活”起来
“高校+社区”联建,打造团员实践平台。联动属地高校资源,推动高校团委与镇街道团委、二级学院团组织与村社区、企业团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构建区域化团建新格局。最大程度匹配人才需求和校方资源优势,结合大学生专业、兴趣爱好和社区居民需求、社区品牌活动,开展系统性合作,引导和激励青年学生在基层一线经历锤炼、服务社会。
“理论+实践”联动,整合校地功能资源。着力打造大学生团员专业学习第二课堂,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团员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青少年权益维护、乡村振兴等主题实践,有力促进大学生团员的先进性发挥。聚焦城市美学提升,组织建筑规划专业学生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围绕乡村振兴,选聘优秀在校青年主播成立公益助农直播团,开通助农直播间;举办“奇思妙想 创在三河”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吸引高校青年打造村整体文创设计方案和独属IP;针对村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小飞丫”飞行活动,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农村巡河护河、环境监测。
“志愿+公益”联享,提升团员社会贡献。实施“五青报到”实践项目,吸引300多名在校学生团员到结对社区报到,形成“青年理论轻骑兵”“文艺小分队”等多支大学生社工力量。依托青年服务阵地,推出“爱心暑托班”“科普小讲堂”“四点半课堂”等公益服务项目,充分调动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性和参与度,拓宽大学生团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和路径,引导大学生力所能及地为社区微治理做贡献,累计开展各项活动100多场次,服务青少年千余人次,形成了校地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社会工作合力。
下阶段,武进团区委将进一步打通团员校内外融合通道,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作用,让团员青年在向居住地、户籍地、所在地团组织报到,从联系对象成为工作力量,让团员青年“递进式”发挥先进性,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不断实现团员先进、团干部担当和团组织干事创业合力。
杨 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