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近日,复旦大学纤维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彭慧胜/王兵杰团队,联合王永刚、周豪慎、陆俊等合作者,创建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该电池可在室温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充放电,并稳定运行700次循环,展现出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等优势。2月7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
在基于金属钙的电池中,钙-氧气电池具有最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但目前能够在室温下稳定充放电的钙-氧气电池尚未实现。其中关键在于,钙金属负极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容易导致电解液被还原分解并在电极表面形成钝化层,使得钙金属负极失效;空气正极具有高电极电势,容易导致电解液氧化分解,正极电化学性能迅速衰退。目前仍难以找到一种能与钙金属负极相匹配、且能适应高电极电势空气正极的电解质,严重制约了钙-氧气电池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复旦大学团队通过系统设计溶剂、电解质盐以及电解质配比,成功制备出一种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的新型电解质,有效满足了电池正负极的高要求,构建了可室温工作的新型钙-氧气电池。
该研究发展出的钙-氧气电池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金属钙负极、碳纳米管空气正极和有机电解质。其设计既优化了性能和成本,也兼顾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与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要求。其中,金属钙负极不仅成本较低,还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有利于全电池实现较高的能量密度,也可进一步将金属钙负载到柔性基底上,为实现柔性钙-氧气电池奠定基础。电解质采用基于二甲基亚砜/离子液体体系,在室温下表现出高离子导率和稳定的电化学特性,显著提升了电池的整体安全性。正极材料采用较为环保的碳材料,不含贵金属催化剂,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反应物,有助于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
该方法构建的钙-氧气电池在室温条件下能够实现放电产物的可逆生成和分解,支持长达700次的充放电循环寿命。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还成功构建出同时具有高柔性和高安全性的钙-氧气电池,为柔性电池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彭慧胜/王兵杰团队博士生叶蕾、廖萌和张琨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资助和科学探索奖支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9 2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