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70年5月23日凌晨5点15分,贵州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
“桥梁国家专利、省部级工法190余项,助推贵州万桥飞架,擦亮了贵州桥梁名片。”
“33年,参与十余项国家级重点产品的研制,解决百余项技术问题,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提供助力。”
……
3月18日,“贵州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名师库启动暨首场“劳模工匠讲·青年职工说”示范宣讲活动在贵阳举行。
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新明以《我们的光荣与梦想》为主题开讲。“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85年,不到19岁的王新明子承父业,投身三线建设,为国防事业贡献了青春。他们眼里有光、心里有火,两代人的接力,一个山洞的传承,三十年的坚守,在贵州山沟沟,航空人创造了“三线神奇”,让歼七、歼八装上了中国“心”,捍卫祖国的蓝天和平安宁。
在“劳模工匠讲·青年职工说”环节,中国航发红林公司陶安和骆雯婷带来了《陶然技艺 安然创新》,陶安因喜欢看书被人称为“六书”,他最喜欢《机械创新设计》,这奠定了他的创新思维,为企业解决细长轴加工难题。他研发的高硬度材料切削液,每年为企业节约200万元。
贵州工匠陈斌扎根一线33年,潜心钻研钳工技术,写下《锉刀日记》,三百把锉刀雕琢北斗零件,练就“壳破膜不破”的绝技,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用毫厘匠心诠释了科技强军,成为贵州从制造到智造的底气。听罢“小锉刀”打磨成“大工匠”的故事,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文瑾表示,将以劳模工匠为榜样,艰苦奋斗,传承“三线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扛起属于青年一代工人的担当。
思政教育,是立心铸魂的工程。我省持续在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探索开展了“劳模工匠讲·青年职工说”等主题活动,以专业视角、鲜活案例,为职工带来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用榜样力量激励广大职工,激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积极投身贵州建设。
活动现场,省总工会领导为“贵州工人大思政课”专家名师库名师代表颁发“聘书”。劳模工匠代表、专家名师库成员代表、国防系统职工代表、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等近400人参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9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