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留下一首诗就辞官还乡,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21:59: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后,拒绝了封赏,功成身退,一时被传为美谈。

他的后裔中竟然出现了一位和他一样进退自如的潇洒人士,他就是西晋的张翰。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县人,即今天的苏州人。他的父亲曾出任东吴的大鸿胪,主要负责外交事务。

咱们先回头看看当时的时局。

晋武帝英明一世,然而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就是那个听说有地方闹饥荒,就说,“笨呀,不会去喝肉汤”的惠帝。

惠帝和托孤大臣都没有能力执掌朝政,结果出现了八王之乱,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极度混乱时期。

他留下一首诗就辞官还乡,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齐王司马炯起兵讨伐灭掉了篡位的赵王司马伦,重新迎回了晋惠帝,自己也做了大司马,辅政大臣,从此权倾朝野。

他开府后,征辟张温为东曹掾,品级不高,权力却很大,主要负责选拔考核高级官员。

张翰见司马炯执政后,大筑宅邸官舍,专权独断,日益骄横,又不听劝告,害怕祸及自身,便萌生了退意。

他借口秋风又起,以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为由,感叹道:人生在世,贵在适意,怎么能够羁绊于世俗功名呢?随后辞官还乡。

张翰是著名的文学家,临走时还赋诗一首《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他留下一首诗就辞官还乡,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从此,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首精美的诗和一个“莼鲈之思”的成语。

《易经》上说,知几其神乎?能从细微之处,预先察见事物的征兆,不是很神奇的事吗?

张翰已敏锐地感觉到京城中的异常气氛,便毅然离开了丞相府,离开了权势熏天的司马炯。

这年年底,河间王,成都王等共同起兵,率领十余万人杀向京城,要废除齐王司马炯。

长沙王在京城勒兵攻打司马炯,两军在京城混战,当晚,矢如雨下,火光冲天,群臣死伤者无数。司马炯大败,他及其同党两千多人,通通以谋反罪被诛杀。

只有不贪恋权势的张翰逃过一劫,在家乡风景如画的吴江上优游卒岁。苏轼据此赋诗一首:

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几早,直为鲈鱼也自贤。

苏轼戏谑道:人世间追求功名,不就是为了吃,和睡到自然醒吗?季鹰如水中之莲,出淤泥而不染。不用说他见微知著,单就思念家乡这方面,也值得称赞呀。人生短暂,何不率性而为,何不挣脱束缚与羁绊,随意之所之。

他留下一首诗就辞官还乡,从而避免了杀身之祸

有很多名流才俊都在八王之乱中丧生,如陆机,陆云,嵇绍等。

有几人能知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呢?

正是:浮名浮利浓于酒,醉的人心死不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晋惠帝定嗣问题,是武帝和齐王在文帝朝时期政争的产物
如果司马攸真的没有即位合法性,武帝大可不必这样防范他,从法统上来说,司马攸是景皇帝司马师嫡长子,早在司马昭执政时期就和司马炎争夺过继承权,可参考陈宣帝,合法性绝对充足。至于朝臣支
2024-06-22 19:44:00
汉惠帝刘盈性格柔弱,被司马迁称作“仁弱”的守成之主
...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但戚夫人没想到的是,正是这首诗加速了自己与刘如意的悲惨结局。吕后看到这首诗也只是冷笑几声,没有了刘邦的挈肘,自己早已不是那个需要谨言慎行的吕后。于是就
2023-01-28 16:40:00
造成西晋亡国的八王之乱的人是谁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他分封宗亲和士族,把司马家族都扶持为特权阶层。尤其是镇外藩王享有高度自治的军政大权,为司马家族的内斗奠定了军事基础。八王之乱指的是,河间王司马颙
2023-05-20 20:27:00
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迅速败亡呢
永康二年(301年),西晋齐王司马冏首先起兵讨伐篡位的司马伦。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司马冏威望大增,成为辅政大臣。但司马冏辅政不到一年,就被长沙王司马乂诛杀。为何除掉逆臣的司马冏会
2024-01-05 20:47:00
他是司马迁笔下的宽仁之主,却连爱情也做不了主,最后抑郁而亡
...臣僚,敬重宰相”,优待宠爱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是司马迁笔下的“宽仁之主”。汉惠帝剧照然而,小时候被逃命的刘邦从车上踢下来三次,被项羽骑兵追逐成了终身难以抹去的梦魇;继位后,
2023-01-19 21:10:00
曹魏的温羡担任过哪些职位
...名于世,被称为“六龙”。温羡少以朗寤见称,先被齐王司马攸辟命为掾,后迁尚书郎。惠帝继位后历任豫州刺史、散骑常侍和尚书。齐王司马冏于永宁元年(301年)击败称帝的赵王司马伦后掌
2023-06-18 21:59:00
聊聊参与八王之乱的八位王爷的结局
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维护政权的长久,大封宗室。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就分封了27个同姓王,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为以后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司马炎去世后,因
2024-05-20 20:54:00
西晋“八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八王指的是哪八王?
一、参与人员如果把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作为司马家的第一代人,那司马懿和他的七个兄弟就是第二代人,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为第三代人,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为第四代人,司马炎的儿子司马
2024-12-26 08:57:00
...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是司马氏的家族基因问题。具体不可考。倒是可以参考。西晋孝惠皇帝司马衷,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衷通中,正中不偏之意。正度都是
2024-07-04 23: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