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开栏语】
7月20日7时30分,2025凉都·六盘水马拉松鸣枪开跑!
发令枪响,聚光灯追逐着疾驰的身影,欢呼声献给冲线的荣光。然而,在万众瞩目的赛道之外,一片静默的舞台同样上演着扣人心弦的故事——这里是“六马背后的TA力量”。
我们将镜头转向那些未被镜头捕捉的角落,转向喧嚣之下无声耕耘的身影,他们是守护平安赛道的凉都骑警,是24小时待命的“兔子”,是凌晨三点备好“凉都味”的商家,是传递赛事微笑的礼仪志愿者,是快速清理赛道的“美容师”,更是守护生命最前线的“白衣卫士”……他们是“TA”——是无数个“他”与“她”,也是支撑这场奔跑的“它”——精密的系统、周密的计划、无声运转的保障。
每一块完赛奖牌的背后,都凝聚着千百双“TA”的托举。正是这些汇聚成河的“TA力量”,才真正定义了“六马”的深度、温度与品格。让我们一同发现,那些“背后”的光芒。
7月20日凌晨四点半,50岁的环卫工人杨永珍已经起身,拧开家中的灯。15分钟后,她踏出家门,步行穿过熟悉的街巷,走向她守护了五年的“特殊赛道”——“六马”人民广场核心区。
5点整,扫帚与簸箕在手,她准时“开跑”。略显空旷的广场上,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赛事保障人员的讨论声,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是“六马”开跑前的独特乐章。
杨永珍正在捡拾垃圾
这是杨永珍第五次为六马“打前站”。她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数万跑者集结、冲刺与欢呼的中心区域。今天,她将在这里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18小时马拉松”,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今天得赶早,人一多,活儿就‘细’了。”杨永珍声音带着朴实的凉都口音。
当记者问及五年坚守的感受时,她脸上漾开朴实的笑,“累是累,心里却舒坦。”看着空旷的广场被彩旗、帐篷和人潮点亮,那份热闹让她觉得“有生气”。而更深的满足,源于为跑者和市民托起一片洁净。“看着大家舒心,我们心里也跟着亮堂。”这份朴素的自豪,支撑着她一次次弯腰,拾起纸屑、水瓶,拂去落叶微尘。
杨永珍正在捡拾垃圾
为了这份“亮堂”,备战早已开始。“7月就绷紧了弦。”杨永珍说,虽无专门培训,但环卫系统已自动切换至“六马时间”,要求更高、标准更严,要把每个角落都收拾得“板扎”(方言,即干净利落)。
人民广场区域人流量巨大,是保障的难点和重点。杨永珍和搭档(有时是一位同事,有时是两人轮替),如同赛场上的“隐形清道夫”,时刻紧盯这片属于她们的“赛场”。
杨永珍和同事们正在捡拾垃圾
“广场是比较辛苦的区域,地方大,人扎堆。”杨永珍坦言,虽然大多数人会把垃圾丢进桶里,但随风飘落的纸片、不经意遗落的烟头,“看见了就得赶紧扫,不能留一点‘尾巴’。”
虽因工作原因,杨永珍无法亲自奔跑在赛道上,但她用另一种方式参与着这场城市的盛典——用扫帚作笔、汗水为墨,在广场的每一寸地面上,书写着无声的奉献诗行。
杨永珍和同事们正在捡拾垃圾
“明年?只要身体允许,这片区域还是我。”杨永珍语气笃定。对她而言,五年不是终点,而是循环往复却甘之如饴的起点。当发令枪响,跑者追逐远方的荣光;人潮退去,杨永珍们守护的,是城市重归整洁的体面。她的“18小时赛道”,没有奖牌,没有喝彩,只有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在晨曦与星辉中,诉说着“六马”背后那份最质朴也最坚韧的“TA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黄瑶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往期链接:
“六马”背后的“TA”力量①|吴强的“六马”十年:凌晨四点,663人护航赛道
“六马”背后的“TA”力量②|从跑者到幕后:耿赟的“六马”24小时
“六马”背后的“TA”力量③|凌晨4小时梳妆,只为举牌1分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