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5 16: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现在对于秦始皇陵感到好奇的人是非常多了,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而且占地面积巨大,留下的传说也非常的多。不过作为一个陵墓,总是要封顶的,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上面要如何封?地底下空间巨大,那上面要怎么做,才能保证陵墓不会坍塌?不过上面那么多的土,真的是不会塌吗?

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

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棺奇器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上面这段文献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陵部分的内容。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简单归纳出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1]秦始皇陵修造工程浩大,前后强征各类筑陵人近70万。秦始皇陵在修造地宫时一直深挖到地下有泉水处,然后以铜加固地宫基座,最后在基座上面安放秦始皇本人的棺椁。

[2]秦始皇陵地宫内藏有许多杀伤力巨大的暗器,盗墓者一旦进入地宫便会被里面的兵器射杀。放置这些兵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地宫不受外人进入破坏。

[3]始皇陵地宫内部装饰豪华奢侈,以珍贵的水银营造江河湖海的样子。除此之外,地宫内顶镶嵌有珍贵的珍珠宝石,以象征天上的日月星辰。最后用珍贵稀有的鲸鱼油作为地宫长明灯的燃料,以求长明不灭。

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区,里面埋葬有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秦陵内外有两重夯土堆成的城垣,以象征都城咸阳的皇城和宫城(亦称外城和内城)。而秦陵地宫的地上部分,即我们看到的封土堆(外形似金字塔)原高为115米,现仍高达76米。

秦陵四周还密集分布着大小不同、规制各异、葬有不同类别陪葬品的殉葬坑。如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是秦陵殉葬坑之一,目前已经探明的殉葬坑共计400余个。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殉葬坑是围绕在秦陵周围的陪葬墓坑,它们不是秦陵地宫的一部分。

通过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我们已经被其壮观的场面所震撼!殉葬坑尚且如此庞大恢宏,凭此我们亦可以想象秦陵地宫内部又会是何等规模。目前通过遥感及物探的方法,科学家们发现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处,其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

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为为什么不会坍塌

根据近几年对秦陵的考古探测,特别是人们在封土堆中检测到汞的含量确实异常。由此也更加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关于秦陵部分的记述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而非空虚来风胡乱编写。

另据部分考古学家推断,秦陵地宫的营建步骤依次大致为:“先解决好排水设施(若不如此很容易形成深水坑),之后开始挖掘墓坑、然后布置墓室、再然后劵砌石顶、最后墓顶封土。”

一般竖穴土墓最后都是用封土填实。但根据对秦陵封土堆的物探,考古学家们发现地宫中存在大量石质板材。由此推断秦陵地宫顶部即是劵砌石顶。用这些巨大石板来保护地宫免遭封土堆压塌。

至于题干所说的“封土堆会不会压垮地宫顶部?”由于秦陵最后封顶距今已过二千多年,目前尚不得知。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秦陵地宫会有再现天日的那一天!到时关于秦陵地宫内部的一切秘密、一切真相都将会大白于天下。也许这时间会很长,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1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
...、地质学界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
2023-07-19 16:38:00
秦始皇陵至今未解的九大之谜
...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
2023-02-13 14:51:00
秦陵地宫的百吨水银,是谁送的
和佛赏花去/文整体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大小的秦始皇陵至今没有被打开。不打开秦始皇地宫的原因有很多版本,笔者倾向考古保护的学说,也就是说现代的考古技术还无法对打开后的秦始皇陵内的文
2024-06-07 21:21:00
现在的“秦始皇陵\
...盗墓为职业的盗墓贼,而关于陵墓是否被盗的问题,恐怕秦始皇陵受关注的程度是最高的了。秦始皇陵作为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至今一直没有被发掘,原因也有很多,而有人根据一些古代典籍
2023-07-28 06:29:00
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的陵墓在外界眼中却始终是迷雾团团,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来搪塞外界……秦陵到底还有多少谜团未被解开,究竟还存在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这
2023-04-16 21:52:00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看完卫星云图后,终于明白了!
...间,极为宏伟。开创了历代统治者奢侈墓葬的先例。整个秦始皇陵占地面积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开挖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更是被认定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而其之
2023-08-23 10:22:00
大话西游2:全新副本强势来袭!CD动画首度曝光!秦陵重见天日
...,隐藏在地底的秦始皇地宫的神秘面纱也被一层层揭开,秦始皇陵的秘密逐渐曝光在大众眼下。金龙出棺,唤醒了沉睡在地下上千年的秦始皇兵团,那些被金龙唤醒的秦陵兵俑,一个个栩栩如生,当
2022-12-20 11:47:00
秦陵地宫烛火千年不灭,传言燃料是人鱼膏?
...记·秦始皇本纪》说起中国最神秘的古墓,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陵,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座帝王陵墓,秦始皇陵早在上世纪就被发现,却一直不敢发掘。不仅仅是因为地宫中纵横交错的水银江河,重
2023-01-13 13:21:00
...时间,用工达到70多万人,占到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秦始皇陵距离被发现已经有40多年,有考古学家表示,想见到秦陵地宫的真面目恐怕还要再等很长时间。那么,为什么现在不能挖
2023-09-01 20: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