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21:1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还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们讲述的那些历史故事吗?有些让我们热血沸腾,有些却让我们不寒而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晚清时期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凌迟。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晚清时期的老照片。照片里,一个男子被绑在木架上,周围站着一群人。乍一看,这不就是普通的行刑现场吗?但仔细一瞧,你会发现这哥们的眼神空洞得吓人,就像失去了生命的木偶。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这不禁让人想到:这哥们到底经历了啥?为啥会被这样对待?

照片里的场景简直像是从恐怖片里截出来的。那个男的被绑得结结实实,上身光溜溜的,就穿了条短裤。周围的人有吓得捂嘴的,有好奇张望的,还有冷眼旁观的。最让人心里发毛的是那些刽子手,一个个面无表情,好像在处理什么日常工作似的。

说实话,看到这儿,我都不敢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个被绑着的哥们,此刻心里该是啥滋味儿啊?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听说过"凌迟"这个词吗?简单来说,就是把人慢慢割成碎片。想象一下那种痛苦,我觉得比《生化危机》里的丧尸还恐怖。

在那个年代,《大清律》里规定了不少让人头皮发麻的刑罚。但即便在这些刑罚中,凌迟也是出了名的狠。它不光折磨人的身体,更是要摧毁人的精神。

说到这儿,我看了看网友们的评论,不得不说,大家的想法还挺有意思的。

@历史爱好者:"这种刑罚简直不是人干的事!幸好现在社会进步了,再也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咱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确实应该庆幸。不过,我觉得光庆幸还不够,咱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什么。比如说,从身边小事做起,尊重他人,遵纪守法,这些都是在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法律学子:"我觉得这种刑罚完全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即便是犯了罪的人,也应该得到基本的人权保护。"

不管一个人犯了什么错,我们都应该尊重他的基本人权。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尊重。想想看,如果我们连犯罪分子的人权都不尊重,那普通人的权利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历史研究者:"其实凌迟这种刑罚在1905年就被废除了。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在那之前拍摄的。"

在1905年,光绪皇帝下令废除了凌迟这种酷刑。这个决定虽然来得有点晚,但好歹是个进步啊。它标志着我们的社会开始重视人权,开始反对那些不人道的行为。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吗?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同情心泛滥的我:"看到这样的照片,我真的很难过。不管那个人犯了什么错,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看到这样的场景,任谁都会感到难过。但我觉得,与其沉浸在悲伤中,不如我们多想想怎么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比如说,我们可以多学习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我们也可以多关注社会,为建设一个更公正、更人道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现实主义者:"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评判过去的事情。"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现代标准去评判过去。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尊重每个人的权利。这不正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吗?

回顾这段历史,确实让人感到心酸。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感伤中。相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想想看,从晚清到现在,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我们不再有那些残酷的刑罚,我们的法律更加完善,我们对人权的尊重也越来越多。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进步吗?

但是,我们也不能自满。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公平、不人道的事情在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也许,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或者,当我们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勇敢地站出来发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积少成多,就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清末,一张罕见的凌迟照片,犯人眼神空洞,这是最无人性的酷刑!

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给了我们宝贵的教训,而未来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吧!

你怎么看待这段历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封神演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
...的残酷之处在于其过程之痛苦与折磨。所谓炮烙,即是将犯人绑在铜柱之上,铜柱内有上、中、下三道火门,在里面点燃木炭。随着炭火的燃烧,铜柱逐渐变得通红,犯人的肌肤在炽热的铜柱上被烙
2024-06-13 10:42:00
古代犯人被动物舔舐身体部位半小时为何就没命
...却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残酷刑罚。用手或者其他东西来挠犯人的脚底板,让犯人笑个不停。不会痛不流血,与我国古代的凌迟、五马分尸等酷刑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无法比。这你就想错了,笑
2023-02-20 14:42:00
古代比“点天灯”还残忍的刑罚,一碗面条就能让人痛不欲生
...教育。在监狱当中最轻的还要属挨板子,如果数量多的话犯人也会有性命之忧,其余的都是酷刑。很多犯人都很想一死了之,这样就不会忍受酷刑的折磨。历史上有诸多折磨人的酷刑,比如腰斩,凌
2023-02-02 18:05:00
武则天时代的7大酷刑,每一个都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
...慎。而刑罚是古代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犯人所犯罪的轻重程度来进行划分并进行相应的惩罚,当然,在不同统治者的统领下,刑罚各式各样。贞观之治:宽和的刑罚环境,尊重生命
2022-12-30 16:21:00
古代那些残忍的刑罚,让犯人们闻风丧胆
...生畏的残酷刑罚,而一些酷刑简直就是灭绝人性,不但让犯人饱受摧残,而且还让犯人在慢慢折磨中死去。下面观景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一些残忍的酷刑。古希腊人的“烤铜牛”之刑在1500
2023-06-12 07:35:00
“开花梨、铁处女、阉割刑”,古欧洲专门针对女性的酷刑,太残忍
...面,都固定有长长的铁钉。最开始是将这种工具放进女性犯人的嘴里。至此对女性犯人来说,可能还谈不上什么痛苦。重点是接下来,刑具的执行者会转动刑具的开关,四个花瓣马上就会在女性犯人
2024-04-24 10:59:00
苏妲己发明的酷刑炮烙之刑,如今变成家居必备的熨斗
...却有着极其歹毒的心肠。传闻苏妲己发明了一种刑具,让犯人生不如死,可以说是残忍至极,而这种刑具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革,甚至这种刑具到了今天,竟成为人们居家必备的一种
2023-10-13 08:51:00
商纣王的变态酷刑:滴水刑揭秘
...所描述的则是商纣王的暴政,这是什么故事呢?古代对于犯人,当朝君王有着各种各样的惩罚方式,而其中一部分可谓是残忍至极,为什么一些犯人宁愿选择杀头,而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刑罚呢?原因
2024-03-31 03:42:00
朱元璋发明的酷刑:一把梳子一壶水,几乎没有女犯人能熬过去
...!听起来好像挺温和的,但实际上,这玩意儿可没几个女犯人能扛得住。那么,这到底是啥刑法呢?又有多残酷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朱元璋狠辣的性格】朱元璋打小就出生在元
2024-10-09 13: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