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事件。清政府打败了叛乱贵族的分裂割据,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野心,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巩固华夏国防,遏制沙皇俄国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侵略,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也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版图奠定的稳定性提供了保证。
纵观乾隆年间对准噶尔的用兵,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二月,清军两路出击,直捣叛军大本营,仅用一百来天就胜利凯旋。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八月,准噶尔再次叛乱,乾隆二十二(公元1757年),叛军首领阿睦尔撒纳败逃沙俄并死在那里,清军彻底扫平了残余分裂势力,取得彻底胜利。
整个乾隆年间的平叛战争,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乾隆皇帝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结束了双方耗时七十年之久的战争,我们在欣喜之余就要问一下:问什么乾隆如此神速地解决了叛乱呢?
“毅说人文与历史”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有充足的兵员,国库充盈及战争形势所迫。
我们先回顾一下前两朝皇帝对准噶尔部叛乱的处理方法。
康熙对平叛准噶尔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思想,而是认为“差不多就行了”
康熙在平叛准噶尔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他曾三次御驾亲征,率军与噶尔丹作战,并最终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击败了混世魔王噶尔丹。但是,准噶尔部残余分裂势力还是蠢蠢欲动,隔不久又死灰复燃。
康熙对平叛准噶尔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思想,而是认为“差不多就行了”。我们看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5年)的颁发了圣旨,说道:“至西域回子及蒙古今衰弱已极,欲取之亦易。但并其地不足以耕种,得其人不足以驱使;且现今伊等已经俱恪守法度,是以不取此等情事,汉大学士及九卿等,想俱未深悉,尔等可将朕谕示之”。
所以康熙没有再进一步用兵,他的目标就是杀死噶尔丹,而不是完全掌控新疆。所以噶尔丹虽然死了,但是剩余的叛乱势力又死灰复燃了——“一个珲台吉被打败和杀死,另一个马上又继续釆取他的政策和野心勃勃的计划”。
雍正嫌弃准噶尔“土地贫瘠”,所以“不足以夸耀武功”,雍正甚至主动要求同准噶尔部划定游牧界限。
雍正对准噶尔这块地是看不上的,他曾经在朝堂上说:“准噶尔弹丸之地,又在极北之区,得其土不足以耕耘,得其民不足以驱使;且人穷地瘠,又无出产之物,今何所利而用兵于远边乎?即使灭此朝食,亦不足以夸耀武功”。
所以雍正对准噶尔部的叛乱根本不重视,每次都是仓促出兵,小胜之后雍正就主动要求和准噶尔部划定国界,大家相安无事就好。
乾隆朝时,沙俄已经把触角伸到清朝西北了,所以不能再“划界”解决了。乾隆认为,准噶尔是大清的一部分,拿下准噶尔部就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这一认识比他爷爷和父亲的思想境界高多了。乾隆屡次对臣僚强调:“国家大事,无过于此”,“一举解决准噶尔问题”。
有钱了——国库充盈
清朝经过康雍乾三朝的文治武动,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了,
康熙年间,户部存银800万两,雍正末年,户部存银6000万两。
有人了——人口过亿
经过雍正、乾隆朝的休养生息,乾隆初期时,人口达到了惊人的一亿多人口,后期达三亿多。
战争形式要求乾隆速战速决
康熙时,噶尔丹远离准噶尔大本营,都达到内地甚至乌兰布通(今外蒙首都附近),清军以逸待劳;乾隆时,是清军主动出击伊犁。准噶尔部了解当地地理风貌,他们占据天时、地利。但清军战线拉长,供给困难,这就要求乾隆不能拖死准噶尔叛军,只能速战速决。
乾隆对叛军首领“斩草除根”
叛军首领阿睦尔撒纳逃亡沙俄时,乾隆坚决要求“斩草除根”,“除恶务尽”,不能拖泥带水地留尾巴,所以他通过外交手段向沙俄索要阿睦尔撒纳——“见在逆贼阿睦尔撒纳已逃入俄罗斯。俄罗斯与喀尔喀毗连,一应侦探、防范事宜,甚关紧要”。后来阿睦尔撒纳患天花撒手西去,乾隆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正是乾隆这种“除恶务尽”的坚决态度,才不留后患,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准噶尔叛乱。
乾隆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打败了叛乱贵族的分裂割据,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野心,重新统一了新疆。这对于巩固华夏国防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版图奠定的稳定性提供了保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