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即将放归大海,“海棠”能否顺利归家?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10 11:57:00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即将放归大海,“海棠”能否顺利归家?

5月7日下午,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的户外水域,领航鲸“海棠”冲出水面。记者王程龙摄

游动、翻转、进食……5月7日,在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户外大池里的短肢领航鲸“海棠”相比平日里更显活泼。

当保育员用指引棒轻轻拍打水面,并将鱿鱼丢往池内,“海棠”随即游过来,一口吞下食物。

今年1月3日,一头雄性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棠湾海域受伤搁浅。在多单位协作下,被送到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救治,大家为它取名“海棠”。经过专业保育人员和爱心志愿者120多天来的通力合作,“海棠”的状态越来越好。

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即将放归大海,“海棠”能否顺利归家?

1月3日,三亚救援力量救助搁浅的短肢领航鲸“海棠”。记者王程龙摄

当天,除了“海棠”熟悉的保育员、志愿者外,池子旁边多了不少陌生面孔:由科研人员、兽医等12人组成的专家团队,正在对“海棠”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这场评估会,直接关系到它获救120多天后,能否早日回家。

画下“分号”能吃能玩身体达标,通过野放“大考”

“经专家们评估,‘海棠’健康状况良好,具备野外放归条件。我们计划本月内根据海况、天气等条件择期放归,再次感谢大家的关心,一起期待‘海棠’放归大海。”5月7日,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从评估会现场走出,第一时间对外分享了这则好消息。这则消息让一直关注短肢领航鲸“海棠”救助情况的社会公众兴奋不已,纷纷为“海棠”送上祝福。

“通过专家评估会,意味着‘海棠’踏上了回家的第一步。”蒲冰梅介绍,整个评估包括审议“海棠”的日常摄食、外伤恢复、血检及动物行为记录,并现场观察判断动物行为和摄食状态无异常,“‘海棠’通过了这场‘大考’。”

“现在,‘海棠’一天能吃12公斤鱿鱼和2公斤鲱鱼,分4餐进行喂食。它的体长也从搁浅时的3.6米长到了3.7米,胸围从搁浅时的1.9米长到了2米。”会场上,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生物保育部负责人曹政通过图片、视频及报告向专家组介绍了救助“海棠”的基本情况。

“短肢领航鲸的主要食物是鱿鱼,在三亚附近海域,鱿鱼资源很丰富,而且鱿鱼的游动速度比其他鱼类较慢,更容易捕获。‘海棠’已经过野化训练,捕捉鱿鱼没有问题,可能在放归大海后需要时间适应。不过,我们会给它装上装置,监测它在大海里的活动。”曹政说。

“海棠”潜入水下吃鱿鱼的情景,进一步增添了专家团队放归“海棠”成功的信心。“说明它有自主摄食的能力,这在自然环境生存中十分重要。”蒲冰梅说。

除了论证捕食能力,专家团队还对“海棠”的健康情况进行了评估。

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即将放归大海,“海棠”能否顺利归家?

5月7日上午,来自三亚市的十余名专家代表,对领航鲸“海棠”的救治情况进行评估后,认为其具备野外放生条件。记者王程龙摄

截至5月2日,救助人员共对“海棠”药物调整8次,初期以抗炎补液、护肝、养胃止血为主,中期以预防感染防止复发,补充水分及按计划停护肝药为主,现阶段为营养支持,预防中暑。

“大家一致认为目前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具备野外放归条件。”蒲冰梅说。

破解“问号”没有“参考答案”,放归方案不断调整

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即将放归大海,“海棠”能否顺利归家?

恢复良好的领航鲸“海棠”在户外水域自主游动。记者王程龙摄

专家评估会通过,大家感到兴奋,压力也迎面而来,因为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

目前,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正制定“海棠”放归大海方案,尽可能想得周全,并做好应对举措,全力保障“海棠”平安归家。

“放归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广泛,需要满足运输、海域、气候等多个条件,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出错。”蒲冰梅说。

“虽然没有同物种放归的经验,但国内还是有其他水生动物成功放归的案例可以参考借鉴,比如大连海豹、浙江抹香鲸成功放归大海。我们把这些案例都翻出来学习,从中寻找可行经验,希望给‘海棠’铺出一条安全的放归路。”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兽医熊春霖说。

“放归方案调整了一次又一次,选用哪种船只、行驶哪条路线、配备多少人力……这些都需要慎重考虑,尤其是一些细节,以运输‘海棠’的水槽为例,已经改了好几次尺寸。”曹政说。从三亚海昌水野救助中心到放归的海域,还有一定的距离,运输需要一定的时间,水槽的作用至关重要,既要让“海棠”待得舒服,又要方便运输,长宽高的设计考验着技术。“目前我们设计的水槽,高1米、长4.2米、宽1.3米,带有6个滑轮和12个挂钩。”曹政透露。

放归鲸豚的海域条件也需要精心地选择。鲸豚属于社会性动物,因此放归地点要尽量选择和原栖息地环境相近的。“我们更倾向于500米水深,并且有短肢领航鲸活动过的水域,让‘海棠’尽快找到族群,过上群体生活。”蒲冰梅说。

不是“句号”还未迎来“剧终”,未知与挑战并存

大海才是“海棠”的归宿,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越早放归越有利。

消息在工作群里接连不断,放归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一步步推进,在“海棠”的回家之路上,仍充满未知与挑战:它愿不愿意回到大海、能不能顺利找到族群、可不可以自主捕获食物、能不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蒲冰梅清晰地记得,2022年4月,一头印太瓶鼻海豚“切斯”搁浅在海南岛西海岸的昌江棋子湾,经过长达11个月的救治和野化训练,2023年3月1日上午,在距离岸边15海里左右的海域,这头印太瓶鼻海豚在潜水员的守护下入水后迅速消失,回归大海,“这是国内首例搁浅印太瓶鼻海豚救治成功的案例。”

放归“切斯”时,为了标记身份,研究人员在它的背鳍上植入带有GPS定位功能的电子芯片,当它浮出海面呼吸,人们就能收到芯片发送的信号。但令人意外的是,放归当晚卫星信号就出现在近岸,第二天,渔民把再度搁浅的“切斯”送回海中,但到了第三天,“切斯”再次回到近岸。

2023年3月3日,蒲冰梅和蓝丝带其他工作人员赶到昌江附近海域,和海警一起把“切斯”从海里捞起来,又放归到20海里之外的海域。“之后,可能是信标脱落,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我们再也没有找到切斯的踪迹。”蒲冰梅表示,中科院此次同样会给海棠装上GPS定位装置,但他们会总结过往经验,密切关注海棠放归后的动向,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积极做好相关保障。

“无论结果怎样,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蒲冰梅说。

(海南日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鱼海棠”回家啦!我国首次成功救治搁浅短肢领航鲸
...358科考船顺利抵达放归海域。在三亚搁浅的短肢领航鲸“海棠”,在距三亚海岸70海里、水深500米的海域被成功放归大海。今年1月3日,受伤的短肢领航鲸“海棠”在海南三亚海棠湾沙
2024-05-27 09:34:00
浙江游客为何奔波2000余公里赴三亚,送这位特殊的“朋友”回家?
“6点15分‘海棠’成功入水!”5月26日清晨,获悉短肢领航鲸“海棠”顺利野外放归的消息,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游客宋科威开心地跟身边人报喜。作为最早发现“海棠”搁浅并提供救助的爱心
2024-05-27 09:34:00
“海棠”放生前准备工作已完成
...的工作人员和潜水志愿者们正采取多种举措,与领航鲸“海棠”斗智斗勇,希望以此引导“海棠”进入医疗池中进行医疗体检。据悉,此次体检为“海棠”放生前准备工作之一,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及
2024-04-26 01:30:00
海南三亚因搁浅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开始尝试到户外水域活动
...者在三亚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清理异物,防止短肢领航鲸“海棠”开始在户外水域活动后吞食异物受伤。1月21日,因在海南三亚搁浅被救助的短肢领航鲸“海棠”开始尝试到户外水域活动。蓝丝带
2024-01-23 16:00:00
大家的守护 温暖回家路
本文转自:南国都市报爱心游客在“海棠”搁浅地写下祝福语大家的守护 温暖回家路游客宋科威在“海棠”搁浅地写下祝福语。(受访人供图)南国都市报5月25日讯(记者 胡丽齐 实习生 郑丹
2024-05-26 07:41:00
鲸鱼搁浅海南三亚海棠湾海滩
...新闻网】;1月3日,一头长约3米的短肢领航鲸在海南三亚海棠湾海滩搁浅。鲸鱼全身有多处明显外伤,生命体征不佳。经三亚海警局、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及“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等多方联合救
2024-01-04 21:59:00
三亚搁浅短肢领航鲸已初步恢复自主游动 下一步将进入深水池开始新一轮的救治
...育中心收到热心群众求助电话称,一头短肢领航鲸在三亚海棠湾受伤搁浅。获悉情况后,该中心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蓝丝带、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富力蓝海保育中心、亚特兰蒂斯等多部门的联合救
2024-01-08 11:43:00
“海棠”将“归家”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海棠”将“归家”放生演练昨日举行,利洋358号科考船将承担远洋放生任务工作人员将装有领航鲸模型的水槽抬起。工作人员将担架捆绑稳固。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王程龙
2024-05-25 06:56:00
晓峰近距离|国内首例搁浅领航鲸成功救治 “海棠”在三亚放归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国内首例成功救治的短肢领航鲸“海棠”在海南三亚放归,回归大海。据了解,国内此前并无领航鲸成功救助案例,此次“海棠”救助也是中国救助历史上的首例成功案例,也
2024-05-26 13:4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