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保头:一座墓碑 一生守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17 02: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王保头:一座墓碑 一生守护

王保头在潘心元烈士墓前。

台传媒记者周子凝文/摄

3月中旬,阳光正好,清风徐徐。玉环市清港镇台山村潘心元烈士墓前,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表情肃穆地站立着,他的名字叫做王保头。

清明还未到,整个烈士陵园稍显空荡,但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此,“再过一段时间,扫墓的人会渐渐多起来,这几天,我有空就会来山头转转,清理杂草、树枝。”

对于81岁的老党员王保头来说,守护这座墓碑,是他一生的使命与职责。

一个名字,始终牵挂于心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潘心元烈士墓是一座无名墓。更早前,墓周边的土地是用于种植庄稼,台山村部分村民在此劳作。

“墓里的是潘先生,他有恩于我们台山人”“他曾经在村里办夜校,教大家识字”“他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守护”……自打记事起,王保头常常听到村里人讲起“潘先生”,也就是那座无名墓的主人。

稍大些,他就常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墓里这位潘先生是‘湖南爷’,不要忘记他对我们的恩情。”劳动间隙,父亲总是神情严肃地对他说,将来得要好好守护。

“‘潘先生’是谁,我得找到他。”王保头懵懂的脑海里总会冒出这个想法,它就像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红色烙印也从此刻入了他的骨血。

时光流转,成年后,王保头当了兵。经过四年的军旅生活,他对“潘先生”的敬仰有增无减。

身在外,心总是牵挂着老家这位英雄。

退伍回乡后,王保头一放下行李,就直奔台山无名墓,“当时,这儿比较荒凉,杂草丛生,我见到后,心里不是滋味。”

想到父亲当初的话,王保头心一横,就义务包揽下了无名墓的管理、清扫工作。

1978年,他被分配至海山乡乡政府工作,其间,他还入了党。

参加工作后,王保头奔波于干江、海山与台山村三地,只要休息回乡,就会上山打扫墓碑周边的环境。

“大家都忙着各自的生活,总得有人站出来、做些事,就由我来当这个‘服务员’吧。”回忆过往,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159级台阶,走了一辈子

王保头坚信,英雄不该被埋没。

在工作之余,他便四处寻访,考证“潘先生”的真实身份,足迹遍布了整个玉环。

皇天不负有心人。1985年,王保头从一位蒋姓老人那得知,“潘先生”名叫“潘心殷”。后经多方考证,他才晓得,因错误发音导致误传,“潘先生”应叫“潘心元”,湖南人,是一位红军干部。

得知“潘先生”的基本信息后,王保头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觉,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收集资料的信心。

通过相关部门和王保头25年的不懈求证,1994年,经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清港镇台山村的无名墓为潘心元烈士墓。

也是从这年起,他正式承担起了烈士墓的义务讲解员一职。

为做好讲解工作,他把《潘心元英雄传》读得滚瓜烂熟,并结合身边村民们的口述,把讲解说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每每到了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王保头会早早穿戴整齐,前往烈士墓做准备工作。

一场完整的讲解往往需要1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约10场次,但他甘之如饴,从不抱怨。“在部队期间,我就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只要人民有需要,就会站好最后一班岗。”望着潘心元烈士墓,王保头的眼睛湿润了。

已是耄耋之年,可说起潘心元烈士的事迹,他依然条理清晰、字字铿锵,“年纪大了,身体也容易出毛病,这两年,就有好几位年轻人拜我为师。”

在清港镇镇政府工作的林烨就是王保头的徒弟之一。“从读小学起,我就听王保头老师讲解烈士事迹。他的讲解激情澎湃,耐人寻味,十分接地气,又不乏史料佐证。”她说,有时碰到老师有事、身体不舒服时,作为徒弟就顶上来,为他分担一些工作,“王老师既当守墓人,又当讲解员,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作为他的徒弟,我们会把烈士事迹讲好讲透,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山脚下至墓碑,一共159级台阶。不过数百米的墓道,王保头走了一辈子。

如今,走得有些吃力了,可他仍是头也不回地上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7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碑旁的台阶,一边轻声说。1964年5月,云台山新四军抗日烈士墓兴建。“那一年,我的公公成为墓园的第一代守墓人,一干就是43个年头。”杨瑞霞告诉记者,2007年她的丈夫刘诚挑起
2024-04-06 09:47:00
...通农民,他接过祖父、父亲的“接力棒”,用一生守护着烈士墓;再把这份责任交给儿子、孙子。一家五代人默默守护烈士墓76载,把“接力棒”代代相传,谱写了一曲忠义守信的大爱之歌。一句
2024-05-16 11:41:00
赵银亭:一句承诺一生责任 义务守护烈士陵园31年
...血换来的,只要我还能动,还能下得了床,我就要把守护烈士墓的工作做好,做到底。”赵银亭说。30多年来,赵银亭为烈士墓拔草添土、擦拭墓碑上万次。每到清明节,她还会亲手裁剪出48份
2023-03-04 09:59:00
“卧龙山是我一生的牵挂”
...整理得干干净净。一次,石进华在擦拭墓碑时,发现有些烈士墓碑上的生平记录因受侵蚀,已经模糊。“不能让烈士的事迹湮没无闻!”他决心对烈士陵园进行一次全面整理,为每一位烈士重新建档
2024-01-10 02:59:00
军营观察丨青山为证 一诺一生
...上水果,献上菊花,点上三炷香……又是一年清明,红军烈士墓前,杜九飞和杜周波就像祭奠自己的亲人一般虔诚。林间风响,仿佛低沉的哀乐。轻抚墓碑,那些过往的片段,就像一张张复活的老照
2024-04-04 09:59:00
...组织了一场简洁庄重又不失专业的安葬仪式。“文总”六烈士墓请往前走,向秀丽烈士墓、公安烈士纪念碑在三堂前面,“马口灭火”烈士墓在五堂附近……节日期间,祭奠先烈者络绎不绝。面对各
2024-04-05 02:47:00
这个清明,他们与亲人隔空“团聚”
...吧,别牵挂……”清明前夕,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王积桂烈士墓前,他的四弟王积春和亲人们含着眼泪,告慰他的在天之灵。76年前,王积桂在济南战役中牺牲,今年1月份通过DNA技术寻亲成
2024-04-05 14:04:00
山东菏泽烈士墓碑被绑在田地电线桩上!
...在山东菏泽东明县的某个田地里,一个本该安静、庄重的烈士墓地,却被突如其来的电线杆和变压器“霸占”了位置。烈士王汪妮的墓碑,竟然被绑在了电线杆上,几块砖头随意压着。想想吧,那是
2024-11-05 10:49:00
...黄沙血染英雄骨,碑碣永留万古名。”祖国大地,一座座烈士墓碑、一处处烈士陵园、一个个纪念场馆,都是闪亮的精神地标。据了解,我国国内现有烈士墓98.9万余座,烈士纪念堂馆、碑亭、
2024-04-03 05: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放怀楼:百年老字号宋韵中秋文化礼,低糖健康中秋新选择
桂花飘香,老字号的宋韵雅礼桂花香渐浓,中秋的脚步近了。对于许多老杭州、老浙江人来说,中秋的记忆里,总少不了那份带着江南韵味的甜蜜
2025-08-14 13:38:00
212青峰九兄:青峰(注:柴德庚,字青峰。),你能知道吗?正在八月十日晚上九点半钟的时候,好消息来到了,由梦中惊醒过来才知道自己还没有死
2025-08-14 17:20:00
209母亲:十八年了,我计算您的年龄快七十了。如您还健康,相信在一二年以内一定能看到您最喜欢的一个最幼的儿子,而且使您很满意
2025-08-14 17:20:0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莱芜区于2025年6月至9月举办“红动莱芜”济南市莱芜区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活动
2025-08-14 17:42:00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一起回顾老照片里的“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在抗战胜利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以不同方式庆祝
2025-08-15 00:14:00
王丰庆: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
1906年,王丰庆出生于弋阳县樟树墩乡大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7年,他在家乡投身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参加方志敏、邵式平
2025-08-15 04:29:00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