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7 15:04:00 来源:戏说三国

若单论军事才能,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曹操要比诸葛亮更强一些,其实不然。常言道:“大坑养大鱼,小坑养小鱼。”当两个才能一样的人,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掌握的各种资源比另一个人好很多,那么这个人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创出比另一个人好很多的业绩。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曹操(155年至220年)出身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因此,曹操年少时虽放荡不羁,任性好侠,不修学业,但是在他十九岁那年,即被举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又被举为洛阳北部尉,在任上不惧权贵,很有威名。后来虽得罪权贵,被贬外任顿丘令,直至免职回家;过了两年,朝廷又征召二十五岁的曹操为议郎;二十九岁,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进攻颖川黄巾军,大破之,因功拜济南相。

在济南国,曹操不畏权贵,大力整治官场贪腐,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而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第二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辨继位,何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何进欲除宦官十常侍,没得到何太后的支持,就采纳袁绍建议,不听曹操和陈琳的劝谏,便征召停留在河东郡的董卓率其部众进京,以便于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自此,曹操开启了重新整理天下的事业。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而诸葛亮(181年至234年)呢?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小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就隐居南阳郡,读书游学,躬耕垄亩。直到建安十二年(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方出山辅助刘备,开启了创建蜀汉的事业。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因此诸葛亮的出身家世,远不及曹操,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诸葛亮只能辅助刘备,白手起家。曹操开启自己的事业时,正逢天下大乱,天时地利人和,各割据势力动荡不定,处在重新洗牌之际;而诸葛亮出山时,虽得其主,未得其时,曹操已统一北方,孙权已稳居江东,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此(二者)诚不可与之争锋”,留给刘备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多了。曹操可在乱世中凭自己显赫的身世和威名,纵横驰骋,大显身手,取得一统北方的勋绩;而诸葛亮名微位卑,辅助刘备,只能见缝插针,取得偏安一隅的成就。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和曹操,若单论军事才能,谁更强一些呢?在谋略上,曹操开启自己的事业时,并没有一个远大的战略规划,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儿说到哪儿。多亏曹操谋士众多,有荀彧为其谋划先巩固兖州、东郡根据地,再相机争夺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和军事上掌握主动权,征战讨伐,名正言顺。擒吕布有郭嘉、荀攸献计;败刘备除后患,是郭嘉看定袁绍不会偷袭;官渡之战,荀彧为其上四胜论,郭嘉为其上十胜论,增强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战官渡,是郭嘉分析刘表是座谈客,不会偷袭许都,让曹操安心对袁绍;在官渡吃紧时,曹操倍感难敌,想退军,又是荀彧让其坚持,不能退军,双方都在强撑,正是用奇求变的好时机,不久许攸投曹献奇计,果然应了荀彧的话;曹操败袁绍后,缓定河北,以南击刘备欲讨伐荆州刘表作假像,让袁绍儿子们内讧,正是用了荀攸之计;兵贵神速,远征乌桓,是郭嘉分析江东孙策必为仇人所杀,不会从背后偷袭许都,才一战稳定了北境。

因此曹操谋略计谋,多出手下谋士,自己善采纳,个人却很少有远见卓识。而诸葛亮却是很有智谋远略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就为刘备献上了一个完美的战略规划《隆中对》,让刘备终生为此规划奋斗不已,在诸葛亮的谋划帮助下,联东吴,战赤壁,借荆州,取益州,占汉中,终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绩。以后刘备白帝托孤,诸葛亮成为蜀汉实际的掌权人,面对蜀汉内外交困,时刻有灭国之危的形势,诸葛亮对内明法制,兴经济,稳朝纲,对外采取了北拒东和南征西结,终使蜀汉转危为安。诸葛亮坚持军事为政治服务,南平南中,五次北伐曹魏,既秉持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基本国策,达到了以攻为守,延绵蜀汉的目的,也打击了曹魏,缓和了蜀汉国内矛盾,顺利使自己掌控了蜀汉军权。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因此,诸葛亮善智谋远略,有鬼神莫测之机。在军事成就上,曹操讨袁术,擒吕后,驱刘备,降张绣,灭袁绍,平河北,征乌桓,定辽东,吞刘表,败马超,收张鲁,终于统一中国北方,成了曹魏的开基人。但曹操也曾讨董卓因兵力悬殊,为董卓部将徐荣大败,战赤壁为孙刘联盟打败,争汉中为刘备驱退。就曹操一生胜多败少,终成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为以后曹丕代汉奠定了基础。诸葛亮身处刘备阵营,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得以亲率军队南征北战。

他根据蜀汉的实际情况,在军事上采取东和、北拒、南征、西结,及时挽救了正处在存亡危急之秋的蜀汉,南征南中,以攻心为上的策略,深入不毛之地,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平定了南中之乱,并且七擒七纵,降服孟获,让其继续统管南中。诸葛亮平定南中,为其顺利北伐曹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后方,也为后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树立了榜样。五次北伐曹魏,以一败二胜二平的成绩,为后世津津乐道。

诸葛亮是一个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在军事上也是如此,他善于统筹全局,每次征战,都会制订一个完好的作战方案,做到进退有据。在蜀汉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打仗多谨慎保守,能做到既不畏战,也不冒险。他统帅蜀汉军,多次以弱侵强,打得曹魏只能龟缩防守毫无还手之力,却也彰显了诸葛亮不凡的军事才能。北伐虽未开疆拓土,却以攻代守,稳固了蜀汉的基业。

在治军上,曹操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违令者斩。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就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发代首,以示惩罚,足见其执法认真。在中国《通典兵典》中收录了《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曹操严明的军令。但曹操在纵兵作战中,却多放纵士兵杀戮、屠城,有关史料就记载了曹操曾屠城杀戮多达几十万之众,足见曹操的残忍。诸葛亮治军也以严明著称,《三国志诸葛亮传》就说:“然亮才,於治戎为长。”《裴注三国志》称:“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不心忧。”还说:“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正值司马懿大军压至,这时诸葛亮的军队八万人,有四万需要按期下放回家,但新服役接替的士兵尚未到来。有人就提议战事紧急,让这些下放回家的士兵,再延期一个月。诸葛亮就说:“我统军领兵,以大信为本。因为特殊情况失信于人,古人所不耻。要下放的士兵早已束装待期,家中的妻儿老小,也都伸长脖子,计日等待他们归来。现在虽临危难,决不能让他们延期。”于是催促他们赶快离去。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下放回家的士兵们非常受感动,纷纷要求留下来参加战斗。他们说:“诸葛公之恩,即使以死也报答不了啊!”临战之日,个个奋勇,拔刃争先,莫不以一当十,大败司马懿军。在军事思想传播上,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他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在用兵方面,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

可惜曹操的军事著作已多已散失。诸葛亮也熟读兵书,结合自己治军征战的经验,也为后世留下了军事著作,后人将这些军事思想,主要收集在《诸葛忠武侯文集》中。主要有《将苑》、《便宜十六策》、《兵法二十四篇》等,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诸葛亮强调要治军以明,要有明确的道德要求,有严格的法令规定,带兵打仗要以诚信为本,要赏罚有信,特别是对将帅,要做到“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同时,诸葛亮为了克服兵少将寡粮草不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军事发明,如八阵图、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孔明灯、地雷、孔明棋等,都让后世人拍案叫绝。

曹操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对比

因此,在军事谋略上、治军上和军事思想上,诸葛亮丝毫不逊色曹操,甚至要优于曹操,只是在军事成就上,略有逊色曹操。我们应该能理解,处在不同环境、拥有不同条件和资源的两个人,即使才能见识相同,他们各自所取得的成就也不会相同。曹操和诸葛亮是两个处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又拥有着各自不同条件和资源的人,二人的军事才能究竟谁优谁劣,真的很难比较出来。如果二人来个交换,曹操处在诸葛亮的位置,诸葛亮处在曹操的位置,又怎能说曹操不能辅助刘备一统天下?或者又怎能说诸葛亮就不能赢得赤壁之战,一统天下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0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蜀汉能打赢吗?陆逊还有机会吗?实际上夷陵之战的最终胜负主要在这一人!如果诸葛亮用好此人,将有更大的机会击败陆逊!讨伐东吴讨伐东吴的起因,其实
2024-05-25 10:51:00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贡献和北伐失败的原因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受到感奋出山辅佐刘备,一直忠心耿耿,用他的聪明才智,帮助白手起家的刘备,打下了荆、益二州和汉中,建立了蜀汉政权,
2023-09-03 23:17:00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力排众议,不用老将魏延、吴懿,反而用毫无带兵经验的马谡守街亭。魏延、高翔各率一支军队在掩护马谡的左右两侧,王平作为马谡的部将,跟随一起守街亭。诸葛亮这个安排简
2024-07-16 16:51:00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为什么不同时将政权、军权,都交给诸葛亮呢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李严传》中则记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从这两段史
2024-10-04 12:31:00
夷陵之战如诸葛亮指挥蜀军会怎样
...的境地。刘备也因为这场惨败,一病不起,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我们看这段历史,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如果伐吴战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位置对调一下。由诸葛亮担任伐吴主帅,刘备坐镇后方,
2024-05-19 20:20:00
白帝城托孤刘备为将兵权交给李严,是不信任诸葛亮吗?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人,没有诸葛亮的辅佐,恐怕刘备建立不了蜀汉。作为刘备的心腹,诸葛亮无疑是深得刘备信任的。可是仔细阅读史书会发现问题所在,刘备驾崩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2023-05-11 10:00:00
李世民说诸葛亮不会打仗
《三国志》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此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军事谋略并不是诸葛亮擅长的领域。因此,很多人主观地认为,诸葛亮并不会打仗,顶多算的上一个优秀的
2023-08-28 21:52:00
...有辅政大臣看护,刘备给安排的辅政大臣为:负责内政的诸葛亮,以及负责内外军事的李严;据相关文献记载,刘备当年在临终前,曾直接让告诉跟在自己身边的儿子刘永(10岁),以后要和兄弟
2024-01-05 21:12:00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传奇,三国时代的谋略之王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智慧、深厚的忠诚和非凡的才能,成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之一。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丞相,更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的政
2024-11-21 10:14:00
为何刘备在临终托孤的时候将兵权交给了李严
高中时候学习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有一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让我一直以为,刘备死的时候托孤大臣只有诸葛亮一人,其实,还有一个叫李严的,只不过在历史上被诸葛
2023-05-11 16: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