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志》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诸葛亮:“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此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军事谋略并不是诸葛亮擅长的领域。
因此,很多人主观地认为,诸葛亮并不会打仗,顶多算的上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过也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毕竟他参与过蜀军的多场重大战役。
在其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诸葛亮会打仗和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的双方争执不休,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定论。
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才让这个难题得出一个定论。李世民到底说了什么话,如此一针见血的指出诸葛亮的才能?
李世民的评价
李世民作为皇帝,自然是饱读诗书,熟知历史。对于诸葛亮的往事,那是悉数尽知。当李世民看到很多书上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不会打仗的时候,他摇着头表示不认同。
面对不同的观点,李世民也没有用皇帝的威严直接否定,只是在众人面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李世民说:“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一句话,短短十四个字,让众人全部低头思考,连同那些固执地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的人,内心也开始松动。
李世民的意思是:诸葛亮治理蜀国后,蜀国就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他没有说诸葛亮会打仗,只是是个人都能想明白。
一个不会打仗的人治理国家,不把国家搞垮就不错了,还妄想发展。
对啊,刘备在三顾茅庐前,蜀军并没有那么强大,直到诸葛亮加入后,蜀军才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事实摆在眼前,诸葛亮的到来,对蜀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即使他在政治方面颇有成就,但这不能掩盖他军事方面的光芒。
李世民的话确实是强有力的证据,只是并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有人站出来说,诸葛亮六次北伐,没有一次取得成功,最后本人也死在北伐的路上。
难道不是他不会打仗的最佳证明吗?身为一个军事家,即使是一个草包,也不会连打六次败仗。由此可见,诸葛亮完全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家。
既然说到诸葛亮北伐,就有必要展开谈谈了。在这六次进军中原的战争中,属第一次北伐最受关注。
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接着一统中原的机会,只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会因为一个小失误而遗憾终生。
诸葛亮的错就错在信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街亭失守后引发的一系列蝴蝶效应,使汉军元气大伤。直至汉室覆灭,蜀军还是没有恢复的最初的状态。
北伐发生在刘备死后的两年,按照原来的计划,诸葛亮可以直接出击。不过出于大局考虑,诸葛亮把北伐时间延后了。从这里能看见,诸葛亮在出战前会做充足的准备。
刘备的死,对蜀军来说是一场心里上的打击。选择在这种时候出征,定会影响汉军的状态。与其贸然出战,徒增伤亡,还不如徐徐图之。一个审时度势的人,怎么可能不会打仗呢?
如果诸葛亮不会打仗,在刘备去世的时候就该自乱阵脚,不管北伐还是不北伐,失去主心骨的汉军,都有可能一蹶不。
尤其是接刘备班的是刘禅,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刘禅此人,吃喝玩乐是把好手,治理国家完全就是一个废物,人送外号扶不上墙的阿斗。
但是在诸葛亮的操持下,设想的一切都没有发生。北伐延迟两年,这期间,汉军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
到出征那天,汉军的气势让人为之一颤。即使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的才能还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失败的原因,李世民给出了三点原因。第一,汉军和曹魏实力差距过大;第二,蜀地地势较险,交通不便,前线难以保障;第三,就是在曹魏中也有和诸葛亮一样出色的人才。
基于此三点,诸葛亮就算败了,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军事家。诸葛亮的优点,一个英明的帝王更容易察觉。
一定程度上,刘备和诸葛亮经历相似,同样出身名门,同样曾一时落魄。所以当刘备发现诸葛亮身上的才能时,不惜自降身份,三顾茅庐也要请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身上到底有什么才华,能让刘备做到如此地步?
刘备之远见,诸葛之才华
一个人只要了解过诸葛亮的全部过往,就会忍不住发出一句感叹,这个人真是将豪杰之才,君子之心,忠义之节集于一身啊。
后人能给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当时刘备的眼光由此可见一斑。正如《出师表》中所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刘备邀请诸葛亮加入,可不
汉武帝将华夏领土分为十三个州,三国之所以称为三国,是因为当时天下三分。这三国中,曹魏实力最强,独占九州。
而身为正统的汉室,刘备仅占一州,还是在最鼎盛的时候。诸葛亮刚为刘备效力时,甚至连一州都没有。
从这一点来说,诸葛亮的目光是长远的。诸葛亮意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强大,必须从军事抓起,为此,他亲力亲为,耗费了很长时间独创了一个阵法,名为八阵。
刘备站在高台上向下俯瞰,将士们的意气风发全部一览无余。天下的士兵熟练地列着八图阵,一个能把敌人堵死,保护自家的阵法。
刘备爽朗的笑一声,对着身旁的诸葛亮说:“得军师,我如获至宝。”诸葛亮笑而不语,轻轻地摇着手中的白羽扇,大有一副掌控全局的模样.
因为一个八图阵还不是诸葛亮的全部武器。几年以来,他还设计出一款属于自己的武器——诸葛连弩。诸葛连弩威力巨大,绝对是抗击敌人的一大武器。
战场之上,出其不意的战术和先进的武器和阵法都是取胜的关键。而这两点,在诸葛亮为刘备效力以来,汉军的优势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诸葛亮会不会打仗,从这两点就可以看的分明。诸葛亮不仅会打仗,还有一项很难得的优点,先见之明。
战局瞬息万变,战场风云莫测,军队可以抵御强大的进攻,却改变不了突如其来的变化。所以一个有先见之明的领军人物就变的尤为重要,这个人预测未知的未知,并策划应对措施。
身为蜀军军师,诸葛亮在统辖军队方面,做的相当出彩。在将士们心中,诸葛亮就像一颗定心丸,只要有他在,就不怕失败。
在蜀地,从国君到小兵,都全心全意地相信着诸葛亮。诸葛亮能得到举国认可,不正是他军事实力的体现吗?
后人会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不外乎是他在别的方面取得了更卓越的成就。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人是可以多方面发展的。
像诸葛亮这种学富五车,才智过人的人更是如此。那么诸葛亮在哪几个颇有建树呢?
出色的外交,过人的军事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政治、外交、军事都是重要的领域。一个人要是能在其中一个领域干出一片天地,都不得了了,要是三个反面兼得,那一定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诸葛亮知道刘备要一统天下的决心,但是蜀军的实力实在太弱,如果和曹操正面刚,恐怕难逃当炮灰的命运。
诸葛亮很聪明的将目光投向东吴的孙权,有一句话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虽然孙权也是将来要消灭的目标,不过为了和曹魏有一敌之力,诸葛亮不介意和孙权联手。
诸葛亮主动请缨,出使东吴。他和刘备说:“主公,曹军势力如日中天,若我军没有帮手,恐难敌其攻,吴军正是最好的选择,故臣请求出使东吴,促成双方联盟。”
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请求,他们的目光全放在即将发生的大战上,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诸葛亮功不可没。促成蜀吴联盟只是其中之一,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献出了许多决定胜负的关键。
比如说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借东风,不可否认《三国演义》中有夸大成分。但是诸葛亮算准了这天晚上会刮东风,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个能算准天时地利人和的军师,胜过千军万马,诸葛亮是打仗奇才,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才对。
至于当初的一句:“将略非诸葛之所长”,并不是说诸葛亮不会打仗,只是说比起打仗,诸葛亮在外交和政治上更加出彩。
只是军事和政治往往是一同出现的,国泰民安是,政治为皇帝服务;战乱时代,政治就会向军事方面倾斜。
恰恰诸葛亮生活在战火连天的三国,这时候诸葛亮给出的政见,一般会把战争的要素一同考虑进去。
所以从诸葛亮的政治方针中,也能看出他的军事才能。李世民也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他更能品味到诸葛亮所有决定背后隐藏的军事策略。
他肯定诸葛亮是一个会打仗的军事家。倘若诸葛亮还在世的话,李世民必会重用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