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06:50: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以来,那些一言可决万人生死的上位者们,如果他们在做决策时,忽略了处境的突然变化将会引发普通大众心理恐慌的事实,那都是要出大事的!

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与三国时代的马谡二人,这两人对于兵法的见解、战略战术研究上的专业性是无可挑剔的。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赵括与赵王论兵

赵括论兵法,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赵国包括赵王在内的所有名臣大将,都得甘拜下风。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诸葛亮南征

马谡对于战略上的见解,在诸葛亮南征时能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策,竟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被视作奇才。

可以这样说,在二人兵败身亡之前,他俩完全当得起古代军事专家这个称呼。

所以,这两人在理论上都是超一流的。

然而,二人都犯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忽略了基层士卒在突然陷入“不测之境”后,大众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慌情绪这个关键因素。

恐慌蔓延,就会怨气滋生,然后严重削弱了军心士气,使战斗力顿时十不足一,导致最后全军覆没的结局。

一:赵括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赵括接替了廉颇,担任长平前线赵军统帅后,立即就推翻了廉颇筑垒坚守的稳妥之策,麾动大军出营,向秦军发动全面攻击。

有老成持重者劝他:大军这样仓促急进,须防被秦军抄了后路。

赵括轻描淡写的说:我有四十万雄兵,何惧秦军来抄我后路?他能来多少人?只要敢来,我集中精兵回师一击,立即就击垮了他。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这样的推断,在兵法理论上倒是对的,

因为凡抄后路的敌方迂回部队,注定了数量不会太多,最多不过一二万,或许只有数千。

而以四十万大军集中精兵奋力一击,去攻击区区万人构成的防线,岂能摧不破?

然而,实际上却是太想当然了!

秦军大将白起等得就是这一刻,当赵军全线出击时,秦军佯装不敌,有计划的步步后撤,引诱赵军逐渐深入。

秦军撤退的同时,一支二万余人马的秦军轻骑迂回到了赵军后方,切断了赵军的粮道。五千秦军骑兵带足了强弓硬弩,直插赵国大军与其后方营垒的中间位置,选择地形筑起坚垒,犹如钉子一样的钉在了要道上,彻底断绝了赵军与后方的联系。

这时候,轮到赵括去实践他那番“集中精兵一击摧破秦军防线”的理论了。

然而事实证明了,这种理论在现实面前显得多么可笑!

高高在上的赵括所不知道的是:

对不测之境的畏惧,乃人类之天性。而赵军后路被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兵截断,就是陷入了不测之境。

由此,士卒们心里早就打起了鼓,人人惶恐之下,十分力气,七分已失。这时候的精兵,实际已成了“惊兵”。

以一群已经惊恐不安的“精兵”,去攻击在军功封爵制激励下、人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秦国虎狼之兵,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秦军千弩竞发,矢如雨下,赵兵多次组织攻击,屡战屡败,秦军的防线不动如山。

与此同时,当面的秦军也不再撤退,兵分多路开始向赵军发起了反击,战场攻守易势,赵军数战不利,惶恐情绪弥漫全军。

赵括这才发现大事不妙,被迫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转入防御。至此,高歌猛进的赵国大军变成了固守待援状态。

然而这时候,秦国进入全面总动员,征发国内16岁以上、60岁以下者,统统赶赴前线,秦军的包围圈一日日的完善,势要一口吞了赵军。

所有从赵国通往前方的交通都被秦军阻断,赵括哪还能得到什么援助?

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

被围困的赵军已经断粮四十余日,大量赵士卒不是饿死、就是在一次次失败的突围不成中战死,诸营部队兵无战心、将无斗志。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而偏不信邪的赵括,虽然每次冲击秦军防线失败,却仍不死心。他搜遍全军,把尚残存有一战之力的军士组成了数支突击队,轮番向秦军发起突击,结果当然是冲一次,便头破血流一次。

于是,赵括亲自带队突击,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长平包围圈内的数十万赵军集体弃械投降。

为了从最大程度上削弱赵国,秦军做出了一个极其残忍的决定,除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之外,余者全部坑杀。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这一仗,是大伤了赵国元气的。

赵括的毛病就是,倚仗自己有数十万大军,就轻敌冒进,还无惧被敌军包围。他忽视了当军队被围、后路被断时,士兵会发生恐慌,从而会军心动摇、严重损害战斗力的致命因素。

不得不说,这个战国时代的军事理论专家脱离了实际,造成的后果就是:误国殃民!

二:马谡失街亭。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马谡犯的病,与赵括类似,同样是忽视了恐慌情绪会对大局所产生的影响。

三国马谡其人,从小熟读兵法,长成后韬略满腹,见识非凡。得到了诸葛亮的大加赏识。

诸葛亮北伐时,就给了马谡独统一军,驻守街亭,阻挡住魏军西进之路的重任。

当然了,诸葛亮知道马谡虽然有大才,却从没有直接领兵打仗的经验,而且对基层部队也不熟悉。所以,又特别给马谡安排了一位戎马经验丰富的副手,就是宿将王平。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特别针对街亭地形,把部队怎么展开,怎样安排防御等等作战方针,全部交代的清清楚楚。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怎样守住街亭?

无非就是当道据城、断路。以蜀兵之精,完全可凭借地形与坚垒坚守一段时间,让诸葛亮完成对已占领地区的整合。

实际自古打仗,到了战场上,从来就没有奇谋妙计。

奇谋妙计只在中军帐筹划阶段,真到了一线直接交兵的阶段,就唯有扎扎实实的准备硬碰硬,这就是兵法所谓“结硬寨、打死仗“,严防死守、以待歼敌机会,这才是取胜之道。

可以说,只要马谡一切按预定方针行事,就不会有街亭之败。

然而,马谡却违背了诸葛亮的预定战策,并辜负了信任与重托!

马谡无疑是一个优秀的专业参谋人才。他很擅长观看全局,能从书面上分析形势,对比优劣,并为决策者提出建议以作参考,这就是古代的专业参军,理论水平强的很!

但是马谡没有接受过军旅基层营伍生涯的磨练,尤其没有与人白刃争锋的实践经历。所以,讲起战略战术一套一套的,唯独对冲锋陷阵的白刃战斗却陌生了。

当自作聪明的马谡兵权在握后,他或许认为,打硬仗是个笨办法。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于是到了街亭后,便擅自修改了诸葛亮的定策。并以“居高临下可以一鼓破敌”的书面兵法理论为依据,决定放弃当道据城、严防死守的预定方针,要把部队移驻到了山上,企图以机巧取胜。

这就遭到了副将王平的坚决反对,王平劝他,如果把部队开到山上,被魏军四面合围,水源被断,那对军心士气造成的打击是致命的。

王平坚持认为,还是应该老老实实的当道据城,严防死守。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但是自持熟读兵书,性格又自以为是的马谡,最终以主将的权力压倒了王平的老成持重。然后,马谡无视诸葛亮的战前定策,擅自率军上了山头。

然而,从无白刃战斗经验的马谓万万没料到的是:

上了山头的蜀军精兵,一旦发现自己被魏军四面围困之后,营中士卒们的心情、信心、士气、战斗力立即就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魏国大将张郃率军兵临山下,一看马谡竟然不当道据城,却把部队拉上了山。立即就下令,四面包围,切断了蜀军的水源。

这样一来,山上的蜀军将士纷纷慌了神。

人心一乱,战力减半!

任蜀军再怎么居高临下,也冲不破山下魏军以强弓硬弩构筑起的包围圈了。

马谡数次组织队伍,试图冲下山去击破魏军壁垒,都被魏军狂风暴雨般的箭矢给射的人仰马翻。预想中的居高临下、雷霆一击,完全就成了个笑话!

多次攻击失败,本就惶恐不安的蜀兵愈发胆寒,任马谡挥动红旗下令,军士们谁也不肯再出战了,真是如之奈何也!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这样,街亭之战的结果就是,蜀军水源被断,惊慌失措、士气大跌。最后突围不成,士卒意志被瓦解而全军溃散,然后失了街亭。

从而把诸葛亮首次北伐刚打出来的大好形势,彻底的崩坏了。

总结赵国长平之败与蜀汉失街亭这两场败仗,共同特点是:

主将皆为精通兵法的专家型人才,所部亦全是甲坚兵利的劲卒。

将不可谓不智,兵也不可谓不勇,可为何还是要一败涂地?

就是因为专家型的大将,往往不接地气!

当他们过分相信理论而脱离了实际之后,就会忽视了人心在不同处境下会发生不同变化,以及危险环境下的恐慌情绪会严重损害士气的这个特点。由此,使得事态发展完全偏离了预想轨道,走向了全盘崩溃的危局。

正所谓:理想一旦脱离了实际,看上去很丰满,现实却全是骨感!

长平之战与街亭失守:历史上最著名的两次纸上谈兵误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8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马陈董吕传》有载“(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不仅深得诸葛亮器重,且经常与其通宵达旦的探讨军事。从诸
2024-06-18 20:08:00
为什么赵括会成为赵国的千古罪人?
...们很容易想起另外一个人,他就是三国时期,被蜀国丞相诸葛亮重用而导致街亭失守的马谡。可见,前人一些惨痛的经验,后人仍然没有好好吸取教训。长平之战过了488年以后,三国历史上杰出
2023-10-27 00:51:00
马谡为何会失败?政务强军事不行啥都白搭,赵括统帅大军就完爆他
...时间,说实话,这是几路大军中间最不需要什么技术的,诸葛亮还是用他做主将,猜测是为了让他在军队中历练一下镀镀金,好作为他的接班人,尽管刘备关照过他马这个人轻浮还需要多考察。很多
2025-01-09 18:14:00
纸上谈兵与街亭之失:赵括马谡的成败启示
...上这些人中,最杰出的就是赵括和马谡。而马谡则是深受诸葛亮器重的人物,史书上说他很杰出。出身于荆州马氏,其兄马良是有名的贤士。夷陵之战时,马良联络武陵蛮夷,配合刘备作战。马良虽
2024-04-10 19:46:00
同样缺乏领军经验,为何韩信是“战神”,而赵括马谡是“战渣
...战场。最后,马谡其实并不缺乏经验。马谡之前一直跟随诸葛亮的军营当参谋。因此,笔者认为不要刻意强调他们是否缺乏领导经验,而是要从实战案例中去分析。下面分别分析一下韩信、赵括、马
2023-03-08 19:55:00
长平之战有什么猫腻?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
...谈的形象植根于人们的心目中。最终,因为痛失街亭,在诸葛亮含泪的刀下,马谡名流千古。
2023-07-08 14:42:00
盘点历失败一次就不再重用的将领
...盘点下这些将领。马谡这个人知名度比较高,马谡曾经是诸葛亮的得力手下,深受重用,但是由于痛失街亭,让诸葛亮前功尽弃,于是乎,出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桥段,其实小编认为,千军易得
2023-07-11 09:56:00
马谡的背水战,为何打成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都成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佳注解。然而,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命马谡率队驻兵街亭,阻挡魏国大将张郃的援军,马谡也效法项羽和韩信,将大部队都集合在山上,企图置之死地而后
2024-04-25 15:36:00
若马谡不把兵马放在山上,能守住街亭吗
...都县令和越嶲郡太守,仕途上步步高升的同时,他与丞相诸葛亮的私人关系也十分良好。他与他的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诸葛亮对他惊艳不已,“深加器异”。而马谡街亭兵败之后,诸葛亮将其
2023-07-05 21: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