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孙红梅
仲秋月圆之际,天气越发舒爽,时钟在不紧不慢地走着,秋分就要来了。微风中夹杂着淡淡的玉米香,一年中收获的季节到了。
秋天总是以一种极美的姿态呈现,饱满的玉米穗从大型收割机里一股脑堆放在太阳下,让天空都变得金灿灿的。透亮的玉米粒珠圆玉润、光彩照人。今年难得回家帮父母收秋,对于农活虽然不陌生,却因多年未上手,疏懒与荒废让我四体不勤,但是农村人进入田间,很快就能找到自我。
想起早些年秋收时,每每都是一场恶仗,用蜀黍铲儿把玉米秆砍倒放齐,码成竖行,蹲在地上像蜗牛一样挪动着掰玉米,然后用架子车围上栅子拉回家。有月亮的夜晚,一家人坐在月光里剥玉米,唠闲嗑,小孩子喜欢把玉米缨子拽下来,编成辫子扎到头上,吸烟的老人把缨子拧成绳,冬天坐在阳光里点燃后吸水烟袋用。玉米苞堆在一起成了孩子们捉迷藏、打滚的好地方,晒干后用来烧锅做饭、烙馍馍。
那时候住的是土打墙的瓦房,院子里没有水泥地坪,清一色的黄土地,房檐下的椽子有了用武之地,湿的玉米苞是很柔韧的,可以拧成绳子套在椽子上,剥玉米时留下几片,两个两个地绑牢,摞在绳子上,不至于发霉坏掉。那金黄的玉米棒子似一朵朵花,组成了偌大的莲座,泛着暖色的光芒。木棍上、墙体上,只要能挂东西的地方都挂满了一吊吊的玉。等到冬天没事了,用土刨子刨,用手拧,把玉米粒脱下来,想吃了放煤火上爆些玉米花,炒些嘎嘣豆,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新玉米晒干在电磨上拉成糁子后,用细箩筛出玉米面。母亲会用玉米面掺一点白面和成烫面,撒上葱花、油,烙成饼,那滋味、那口感,说起来都让人意犹未尽、口舌生津。秋分时节,母亲也不忘用新的玉米面饼“祭月”“拜月”,祈望来年风调雨顺。
玉米粥人人都会做,可我还是喜欢母亲做的味道。为了让玉米糁不那么单调,母亲喜欢薅些野菜,洗净后放入锅中,然后用地锅小火慢熬,黄金翡翠白玉碗,粗茶淡饭也香甜。据说秋分的习俗就是吃野菜,家人吃完这道“秋汤”之后,可保一年家宅安宁、健康力壮。
玉米糁的糯香让人百吃不厌,而秋分养生要多吃白色食物,熬粥时放些山药、红薯更是回味无穷,说它是“黄金汤”一点儿都不过分。养阴生津、防范秋燥,浓浓的汤汁、浓浓的家乡味,带着丝丝的缱绻贯穿你的五脏六腑,滋养着你的味蕾。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越来越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个空当,是种植秋蔬菜的季节,菜园里白菜、萝卜已经定苗,菠菜、大蒜、香菜开始下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秋收没有麦收来得快去得疾,俗话说“焦麦炸豆”时,那是一刻也不能等的。秋收就不一样了,拉杂而冗长,要经过晾晒、脱粒、归仓。然后开始整田耙地,保墒候季。各家各户拉通地块犁地拉耙,约上地邻打地边埂,一望无垠的松软土地,拾掇得细碎平坦、规规矩矩。秋分过后,寒露将至,陆续开始播种麦子,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
过去播种机很少,都是用笨耧人工种麦,几家人联合起来,有人拉耧,有人扶耧。扶耧是个技术活,一般人干不了,都是多年的把式,播进去的麦种,不噎耧、不浪费种子、出苗齐整。男人驾辕,女人拉绳有主有次,大家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就把活干完了,回到家里,吃吃刷刷、洗洗涮涮,来不及空虚、无聊,一天的时间已经匆匆而过,生活琐碎而平凡,累并快乐着。
仲秋抢了秋分的“祭月”,秋分便把日子过成了平分秋色。天气将凉未凉,叶子将黄未黄,玉米秆放倒粉碎后,天地间骤然空旷起来,隐藏在葱茏里的点点黄便愈加醒目了,一半海水一半夕阳,平分的秋色,让白鹭都停止了翱翔。秋风过处,五谷丰登,人心也随着丰盈的果实沉淀下来。
花的香气轻轻袅袅、若隐若现,田野里是泥土的芬芳、露珠的清凉,秋天缓缓地铺开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一次次走近,一次次迷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里是浓墨重彩的秋韵,是娴静、是大气,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绝妙搭配。
阅她千遍也不厌倦,只因你的明媚惊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