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甘南日报
【影评】
纪录片《山海经奇》——
重释上古神话的探秘之旅
王彦 李晓琪
《山海经》,究竟是上古时期的现实还是志怪小说?那些神祇和怪兽难道只是古人编来聊以消遣的故事?今天的我们该怎样认知《山海经》?
日前播出的纪录片《山海经奇》,作为一部系统讲述以《山海经》为源起的中国神话故事的纪录片,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由奇人、奇兽、奇事探入中华先民构建的世界。人们发现,看似蛮荒离奇的神话中,既蕴含着我们民族延续数千年的精神血脉,比如不屈、勇毅、浪漫等,也隐藏着先民刻骨铭心的告诫,比如警醒人类克制自己的贪婪和恶念。
用当代转译打开“天下奇书”
有网友打趣,《山海经奇》宛如一次神话界“顶流开会”。成都大运会上惊艳世界的太阳神鸟,电影《封神第一部》里与殷郊搏斗的九尾白狐、追逐姬发的饕餮,古装剧《长相思》里相柳的原型“蛇身九头”凶神相繇、《玉骨遥》里的云荒大陆……富有网感的比喻虽谈不上对《山海经奇》的精准定位,但调侃间,一部纪录片如何打开先秦古籍的新生姿态显露无遗。
它善用今人的思维重解古籍的叙事体系。《山海经奇》顾问之一杨义曾撰文说,《山海经》3.1万多字,以地理方位、山川走势为结构去统系千奇百怪的神异幻想,涵盖550座名山、300条水脉、400多个神怪异兽、100多个历史人物、40多个邦国,被誉为“天下奇书”。纪录片并不据此分门别类,而是从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出发,对《山海经》进行再次分类加工、编码解读。经再次创作后,《山海经》在纪录片里以创世、起源、登天、时间、英雄等更为贴合今人思维模式与心理表征的主题故事登场,带领观众亲近大地的远古记忆。
它善用年轻态的二次元叙事,将古籍原文与驰骋的想象力、自带萌感的角色语言设计共冶一炉。片中运用的纪录片修辞不止于引用、拟人、比喻,创作手法更包含了手绘动画、黏土建模、XR光影演绎、现代舞、皮影戏、实地拍摄以及情景演绎等多元形式。以《伏羲·探索通天之路》这一集为例,纪录片先援引典籍,“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石,名曰建木……”《山海经·海内经》原文作画外音,瑰丽动画令辞约义丰的文字具象化,先民认知里直插云霄的“世界树”跃然屏幕,网友将之与电影《流浪地球2》的场景关联,弹幕上一片“太空电梯”。画面一转,实拍镜头俯瞰甘肃天水卦台山,伏羲庙形似龟状,而在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片中,一枚龟状玉器身上赫然刻着八卦。史实相互佐证,纪录片以此为据,用虚拟特效制作白龟,随其拟人视角一探远古伏羲的时代。
虚实互鉴、二次元动画与真人实景相辅相成,《山海经奇》里那些上古的奇谲想象经当代转译后更具文化普及意味。
为当下的神话热建立逻辑链路
女娲造人、伏羲画卦、后羿射日……幼年时萌芽的梦亦真亦幻,余韵悠长。陶渊明写诗《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自述隐居山水田园,光看着山海图就能乐呵一天。鲁迅也在回首童年时总忆起给他讲《山海经》的长妈妈,他更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将中国小说的萌芽追溯至神话时代,标定了民族心理中的故事原型。
问题是,《山海经》仅仅是我们先人想象力的结晶吗?另一位《山海经奇》顾问、陈连山介绍,这实属误解,“它是中国最早的地理志,既是自然地理志(《山经》),也是人文地理志(《海经》《大荒经》)”。他提到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刘邦带兵进咸阳时,有一人直奔皇家图书馆,此人就是汉朝开国丞相萧何。“萧何得到了《山海经》。尽管对比成书的周代,彼时不少山川、河流已被重新命名,但萧何能看懂,借此了解全国地理情况,掌握各地交通、矿藏分布。这对汉朝后来经济的发展、国家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于《山海经》中的怪物繁多,陈连山指向那个时代人的“精神不稳定,对于战争、徭役等具有一种焦虑和不安”,因此调用异想天开的灵魂,去猜测山海天象、自然万物。
还有专家认为,我们今天看神话,除了从各种瑰丽神奇的形象中获得新鲜感,更有趣的是透过那些伪装为故事和怪物的隐喻,识别华夏先民认识和想象世界的基本模型,“神话中封存了先民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神话中还寄托着人类亘古如斯的情感密码”。一日七十变的女娲,是贯穿古今的生命崇拜;奔向月亮的嫦娥寄托着先民对死而复生的向往;羿射九日成为万民景仰的英雄。就连藏身于三星堆青铜器的神怪形状也不简单,著名的青铜纵目面具与《山海经》里烛龙形象不谋而合,遥遥指向了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渴望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站在这一层面上,纪录片《山海经奇》揭开了“表面怪诞”,在奇与常、变与不变、知识与情感之间,重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心理轨迹,为吉光片羽般的中国神话补充了背景和细节,也为当下的“神话热”建立起一套可能的知识支点和逻辑链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