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19:3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纷纷扰扰数十年,遂成三国鼎立之势。三国之中曹魏势大,蜀汉和东吴各据险地要津,以图自保。其中,刘备自布衣而起,承继汉统,建立蜀国基业,前后达四十余年。古人有云:“夫枭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棋佐之也。”刘备固然世之英雄,但也离不开文臣武将的辅佐。众将之中,有一人虽默默无闻,但忠心耿耿,有始有终。俗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蜀汉立国之要术,从此人身上可探知详细。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王平与蜀国的渊源

1、王平的身世来历

前者述及的蜀国良将即是王平,此人自从降蜀以来,深得刘备器重,屡授要职。后又随诸葛亮出征,多立军功,后封为安汉侯。观其戎马一生,可谓忠勇有嘉。陈寿在《王平列传》评价道:“王平忠勇而严整……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即是明证。而自古以来大将保明主,王平既忠于刘备,刘备亦善于识人,二人可谓相得益彰。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其实王平与蜀国颇有渊源,说到王平的身世,《三国志》载的详细:“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巴西郡就在巴郡以西,是蜀国所辖地域,王平是巴西郡人,因此降蜀也算是重回故土。而且他对蜀地的地形风貌十分熟悉,这也是刘备收留他的原因之一。此后数十年南征北战,王平始终未有二心,也得益于此。不过这也仅是他投降蜀国的浅因而已。

2、汉中之战与王平降蜀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黄忠斩杀夏侯渊于定军山上。随后曹刘两家对峙,后曹操兵败,刘备遂为汉中王。在这场战役中,王平随曹操出征,兵败之后投降刘备。关于王平投降的缘由,史料中少有提及。但我们仍可从其他细节寻找端倪。

众所周知,曹操爱才,也敢于用人,因此曹营账下武将谋士极多。武将当中,张郃、夏侯渊均是大将。谋臣里面,郭嘉,程昱最为曹操器重。而观王平其人,以表面观之,并无太多出众之处。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比如《三国志》记载:“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王平是武将,不能识字自是常情。但其武艺也未见有十分过人之处。《三国志》如此描述其为人:“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可见王平虽为武将,平时却静若处子,只是遵守法度,不苟言笑而已。既如此,曹操眼高于顶,对王平自然不能重用。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殊不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王平虽然不识字,但时常请人读书给他听,对书中义理颇有见地,绝非无知莽夫。陈寿就曾有这样的评价:“王平其人……口授作书,皆有意理。……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由此可见,王平貌似平常,其为人却刚正重义。其虽然目不识丁,但胸中实有韬略。归蜀之后,既蒙刘备收用,后来更为诸葛亮所看重。如果王平是千里马,自有伯乐能识,而这伯乐就是刘备。既遇明主,亦或又有思乡之情,王平降蜀自然顺理成章。

刘备知人善任,王平尽忠报效

大抵立国之本,最重人才,刘备知人善任,所以蜀国才能以弱胜强,屹立于乱世之中。纵观三国,曹操定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占者天时。孙权立于江东,借着水势,占了地利。而刘备远离中原,失了天时。蜀中虽然易守而难攻,但云贵川南等处,地处偏远,不习王化,也难称地利。然而刘备麾下重臣,出生入死,鞠躬尽瘁者比比皆是,恰恰占了人和。这都是他善于用人的缘故。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1、刘备的用人之道

演义当中说刘关张结拜,誓同生死,为后世津津乐道。正史虽未有结拜的记载,但刘备善聚人心,重情重义,这样的事例却有很多,试举二例如下。一是彼时曹操驱大军进攻荆襄之地,刘备携民同行,每日只能走十里路,眼见要被追上,人多劝他弃民而走,且看刘备如何对答?《先主传》记载:“‘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最终刘备甘冒奇险,也不忍舍弃百姓。这只因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对布衣百姓尚且如此,何况身边近臣?所以后来刘备得了汉中,左近贤良皆来投奔,王平也包括在内。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又据《三国志》:“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由于关羽被孙权所害,吴蜀结怨,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征讨东吴。三国历史上,夷陵之战规模宏大,屈指可数。其实吴国和蜀国向为同盟,刘备还娶了孙权的妹妹,两国之间休戚与共,关系非同一般。刘备志于恢复汉室,理应知道联吴抗魏的道理,但盛怒之下,竟然拒绝了孙权求和,仍然发动了这场战争。同时期的三大战役中,官渡和赤壁皆是权利地域之争,只有夷陵之战是意气使然。可见刘备重义,不是虚谈。

2、王平尽忠报效

夷陵之战失败,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曾秘受诸葛亮用人之计。当时军中有马谡者,甚有才学,诸葛亮很重视此人,但刘备却另有主意。《蜀书九》曾有这样的话:“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惜诸葛亮并未信从,仍旧委任马谡以参军要职。后来一出祁山,失了街亭,孔明悔之晚矣,“戮谡以谢众”。至此才知道刘备的远见卓识。因此诸葛亮虽然具备雄才大略,但论识人,却不及刘备。

值得一提的是,街亭一战正是王平随军,屡次规谏。马谡不听,仍旧屯兵山上,终致一败涂地。自此之后,王平可谓平步青云,诸葛亮对他愈加器重。战败之后,诸葛亮不但斩了马谡和一干将官,而且夺了张休和李盛的兵权。满营之中,凡是参与了这次战役的,悉皆受罚。但看王平如何?《王平传》说的明白:“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悔不听刘备临终之语,诛将自贬。可是唯独王平却大受褒奖,甚至进封了亭侯。史书虽然并未记载刘备赞赏过王平,但贬责马谡既然成了谶语,重用王平未必不是出自刘备之意。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随后诸葛亮数次北伐,皆令王平帐下听用。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凡有战事,或冲锋陷阵,或坚守不动,王平均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始终未有二心。后来孔明病逝,刘禅年幼不才,魏延趁机作乱谋反,挺身而出者又是王平。试想当时的蜀国正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若非姜维,王平等人尽力扶持,蜀汉恐怕早就难以为继了。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善始善终,力保蜀汉二十年不灭

1、晚年老成持重,屡担重任

诸葛亮死后,蒋琬继任,仍旧重用王平为将,历任安汉将军,领受汉中太守,可谓老而弥坚,身兼要职。这时蜀国有很多开国将领均已不在,凡遇军情要务,内有蒋琬费祎等人,外有姜维,王平护持。因此王平在国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有一件事足可证得。

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魏国,投奔弱小的蜀汉

延熙七年,魏国大将曹爽率领大军十几万直取汉中,而汉中驻军仅二万有余。众将都认定不能拒敌,主张坐守待援。只有王平据理力争,谴兵派将,最终化险为夷。对此《三国志》载道:“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此计之上也。’”后依王平之计施行,果然抵住了曹爽的锋芒,蒋琬领兵自成都来,魏军只得败走,众人皆信服。可见王平此时在军中已然颇具威望。

2、功成名遂,慎终于始

延熙十一年,王平已晋封安汉侯,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可谓尊荣一时,功成名就。后来王平病逝,其子承袭了爵位,仍旧为蜀国效命。自王平死后,蜀汉又维系了十五年之久,终为曹魏所灭。而王平自从被刘备收用,几十年效忠蜀国,善始善终。这既是刘备慧眼识珠,也是王平不辱使命,得其所哉。

总结:

王平在蜀营之中,恰如百花丛中一抹红。纵观其戎马一生,因为不受重用,离了曹操。降蜀以来深蒙不弃。刘备和诸葛亮用人不疑,独具慧眼。相信似王平者,不可胜数,因此这一干众将,才能舍生忘死,力保蜀国几十年之久。从王平的身上,足可见证蜀国的立国之本,正是知人善察,唯才是举。

自从公元二二一年始,至公元二六三年为止,蜀汉政权共存续四十二年之久。在三国之中,蜀国是最先灭亡的,其中由盛而衰的转折,多认定是先失了荆州,后又经夷陵一战,伤了元气。自此只好据守险地,虽有多次北伐,但并无寸进之功。可是刘备其人,既爱民重义,难免意气用事,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平舍弃魏国投降蜀国,理由是什么?
...平等等。王平的能力,在街亭之战当中已经得到了公认,诸葛亮也对他非常信任和看重,但是王平为什么要舍弃强大的魏国,而来到弱小的蜀国呢?他投降的时候,可以说是舍弃了一个更有前景的国
2023-05-02 11:40:00
有哪些曹魏猛将最后投降了蜀汉
...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姜维本来是魏国将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被怀疑有异心,姜维随太守出城,太守先进城,等姜维追到城门,城门已经关闭,回冀县,也回不去了,于是,姜维
2023-06-26 21:19:00
正史中王平在蜀汉的地位怎么样
...一面,确实有将才,当时,魏国大将张郃,用兵巧变,让诸葛亮都很忌惮,街亭之战,张郃击败马谡,让诸葛亮损失惨重,被迫撤回汉中。此时的蜀汉,似乎只有魏延能与张郃匹敌。其实,蜀汉还有
2023-06-14 20:00:00
蜀汉除了五虎将魏延姜维等名将之外,还有哪些名将
...误的决策,放弃城池上山扎营,显然马谡想以攻为守,但诸葛亮给的命令是据城死守,明显马谡违抗了诸葛亮的命令,王平身为副将,一眼就看出了马谡的错误,向马谡劝谏,可是马谡一意孤行,最
2023-08-25 21:29:00
姜维、夏侯霸、王平都是曹魏降将,为何会被蜀汉重用?
...说是被逼无奈。史料《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师北伐,当时的天水郡太守怀疑各县的军民因蜀军将至而打算投诚,而姜维也是被怀疑的对象之一,于是天水郡太守当夜便逃亡至上
2023-07-04 14:06:00
三国时期,诸葛亮最信任的人是谁?此人16年后挽回蜀汉江山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可以说是历史上人尽皆知的事情,也可以说诸葛亮的谋虑与能力确实值得刘备再三邀请。诸葛亮不止是在军事兵法方面有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个伯乐,经常挖掘人才,知人善用。蜀
2023-01-06 16:27:00
安汉侯王平:三国历史的意外改变者
...牛了,是名副其实的安汉侯!比安汉公不知要好多少倍!诸葛亮自贬三级时,却让王平封侯拜将!封的是安汉侯!拜的是讨寇将军!在三国的历史上,虽然王平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可无论是魏延还是
2023-11-15 14:22:00
刘备临终前提拔的那位大将,20年后成功阻止蜀汉灭亡
...的重用,被封为牙门将、裨将军。没过几年,刘备去世,诸葛亮掌权,开始出兵北伐。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有心栽培马谡,但又担心马谡初次领兵,进退失据,于是他把王平派给了马谡,因为诸葛
2023-10-29 19:59:00
王平:从曹军降将到蜀汉英雄的传奇人生
...待人,对有才之人更是惜之爱之。他曾三顾茅庐,躬身请诸葛亮出山为其出谋划策,又与关飞、张羽桃园结义,收此二将为其征战四方。虽后世对刘备的评价中有“文不如诸葛,武不如关张”之声,
2024-03-08 12: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