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近年来,桐梓县针对“四最”中“最不托底的阵地是校园安全管理”,创新“133”举措,强化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
建好“一个平台”,以信息化精准协同育人
桐梓县自主开发“未成年学生苗头性问题网络管理平台”,由学校主导、村(社区)参与共同摸排存在成长环境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遭受不法侵害、社交情况异常等4种情况的未成年学生,并将存在单亲家庭、独居、留守、残疾、心理疾病、行为极端、受欺凌虐待、沉迷网络、社交恐惧、内向孤僻等“12类”未成年学生基本信息录入管理平台,摸清风险群体。由属地政府会同学校及相关部门,对未成年学生逐一会商研判,精准定险定级,为开展后续介入干预工作提供精准支撑。截至目前,全县心理健康测评14万余人次,统计录入未成年学生21560人。
实施“三级协同”,以责任化压实协同育人
明确县、镇、村(校)三个管理层级工作职责,实现未成年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协同推进,各司其职。一是县级层面高位“统”。印发《桐梓县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专项安排调度未成年学生工作,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县委教育工委调查研究决策未成年学生管理服务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县委政法委对教育线、行政线各部门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送工作推进情况。二是乡镇层面全程“管”。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统筹开展未成年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组织职能部门、村(社区)和学校每半月对学校推送存在“12类”未成年学生情况进行研判,对可能存在的涉生极端事件个体,落实专人包保工作。三是村(校)级层面精准“控”。学校负责通过家访、测评等方式,做好特殊群体学生排查、研判、监管和系统信息录入,村(社区)协助学校开展帮教工作中家长的思想疏通,与家长一起共同管理“12类”未成年学生校外行为。
畅通“三座桥梁”,以常态化推进协同育人
一是强化家长学校的建设。把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全县总体工作部署,按照“四有三优一突出”的要求创建家长学校440所。二是强化家庭教育的指导。全县组织开展家庭教育1000余场,已接受家庭教育指导18万余人(次);开展“女童保护”讲座1933场、受益13.6万人(次)。成立了遵义市首个县级家庭教育志愿者协会。三是强化家访工作。按照“期初全员访、期中重点访、假期宣传访”等形式,常态开展“千名园丁大家访”“重点学生监管访”等工作,2024年春已家访学生7.66万人(次),有效促进了校家社教育协同。
下一步,桐梓县将始终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续做好校家社协同育人这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桐梓县教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8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