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16 01: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扎根一方水土 用好乡土资源

——2023开年乡村产业振兴观察之“土”字篇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高敬 杨静 叶婧)春节临近,人们忙着买年货,各色水果让人眼花缭乱,多种肉食水产也是餐桌必备。还有人计划去村里过年,感受久违的乡愁。

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各地发展特色种养、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等,探索做好“土”字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不断取得新进步。

依靠一方水土,发展特色种养业

快过年了,广东湛江仍然温暖。遂溪县湛江百顺农业有限公司的农场里,农场主苏义杰忙着给玉米、木瓜等进行追肥。

湛江气候温暖,适宜种植菠萝、火龙果等水果。看到黄金百香果的品质佳、口感好,市场售价高,苏义杰的农场2022年尝试着种了1000亩黄金百香果,每亩地的收益能有一万多元。

今年,苏义杰的农场扩种了几百亩的百香果,当地不少农户也准备扩种。

“扩种太多,我们也会担心滞销,或者打价格战。”他说,百香果能鲜食,也能生产饮料进行深加工,希望政府部门引导支持,开拓多种渠道拓展销路。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特色种养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

江苏省苏州市阳澄湖畔,农家乐“聚蟹座”的经营者吴晓燕把店铺歇业,准备过年。“现在还有些大闸蟹,趁年前卖一卖,大部分是老客户预留年夜饭、送亲友的。”

她介绍,夏天连续高温天气,大闸蟹的产量受到影响。大闸蟹吃的玉米、带鱼涨价,养殖成本上升。“2022年有些困难,但不亏本,总体还可以。”

“之前受疫情等影响,农家乐的客流减少,但最近一直有客人想来用餐。”她说,春节后要投放蟹苗,相信2023年的收成会更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尤飞介绍,由于产能迅速扩张,一些原本稀缺的高价值产品很快遇到价格下滑和带动增收能力降低的问题。同时,特色种养业遇到天气灾害等,农户损失的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尤飞建议建立产销预警机制,尽快推动实现以销定产模式,避免一哄而上、价格下滑、农民受损、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让生产者吃上“定心丸”。

用好乡土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雁塔村曾是村民想要逃离的地方,如今却实现“土味”转身,花香满径、古宅新生、业态重建。

雁塔村是云南省安宁市的一个古村子,村内有百余座传统建筑风格的“一颗印”老宅。过去,村民多外出务工,古村“空心化”明显。

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的专家团队来到这里,确立了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产业增值收益留村哺农机制等“八大实验机制”。完善基础设施,美化墙体、种植花草,提升人居环境;引进社会资本,将老屋变为可承载住宿、餐饮等业态的空间;“观花草”“探访昆虫世界”等亲近自然的项目也成了热门体验产品。

如今,“花巷咖啡厅”“古村忆乡愁”“雁塔大讲堂”等已成为古村的特色文旅产品,来研学、团建的客人不断增加,村里的人气更旺了。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表示,雁塔村是传统古村的重生,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化价值变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

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不少游客来“找北”,体验冰雪乐趣;在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游客一年四季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梯田风光……如今,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

专家表示,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发展乡村旅游要避免低质重复、千村一面,要注重品质提升,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还要打造精品工程,提升服务水平。

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产业振兴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缝衣裳。”在山东沂蒙老区,上了年纪的妇女大多有一身裁衣缝衣的好本领,如今成了老区人致富的好技能。

沂水县的吴家楼子村,“沂蒙小棉袄裁缝队”名号响当当。这个项目为村里的空巢老人及留守妇女提供了60余个岗位,还成功申请了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裁缝队一年能手工制作2万余件沂蒙小棉袄,年销售额200多万元。有的老妈妈第一年就拿到近1万元的收入。

乡村拥有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很多地方正在探索用好乡土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当地多措并举推动彝绣“绣品变产品、秀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促进农民增收;在河南林州市石板岩镇的高家台村,每年大批的绘画爱好者前来写生,“写生经济”正在点亮这个小山村……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乡村的能工巧匠手握非遗技艺,面临着产业化难、传承难等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6 0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刘晓宇【关键词】乡土文化【事件】1年来,福建打造“中国乡宴”文旅品牌,挖掘隐藏在乡村的民间美食。在传统集市开市的“赶圩日”,举办乡宴活动,众多乡间大厨有机会来一
2024-08-15 06:19:00
徽州之美,秀在山水美在人文
...象工程,以最小干预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另一方面要结合旅游城市特点,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村景一体,发展全域旅游,探索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呈坎村风
2023-05-21 20:36:00
屋檐上的文脉|传统村落生生不息 寄托浓浓故乡情
...统村落承载了中华儿女数千年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形态和乡土历史文化面貌,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山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61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传统村落众多,保护力
2024-07-28 10:31:00
...的乡村发展可以充分挖掘本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突出乡土味道、增添乡土元素,从文化视角导入,优先选择有历史、有温度的老宅或有着本地区乡村特色性建筑加以改造,让村里的阅读者有身份
2023-06-12 00:03:00
“福建第一街”邵武和平古镇延续古韵焕新机
...水平、高起点规划,将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乡土风貌放在首位,以修旧如旧、重修如初作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基础,邀请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李浈教授等国内顶尖专家开展调研论
2024-04-11 16:16:00
为村落振兴探索乡土智慧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为村落振兴探索乡土智慧邵甬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西溪南队和来自荷兰的羊角村队,在皖南古村落里为现场约千名观众献上一场国际篮球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
2024-04-15 05:57:00
...创共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当中国美术学院第一所“乡土学院”于2019年10月在前汾溪村诞生,年轻团队以“丈量、整理、想象、建设”八个字作为基地奉行的行动理念。从“丈量”开始
2024-04-18 16:39:00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时代乡村青年教师要扎根乡土、勇担使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乐章。助力乡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24-05-27 00:10:00
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业高质量发展。在“土”上做文章,基于一方水土,用好乡土资源。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不同的纬度、气候、土壤,孕育出许多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现在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风土民情、农家美
2024-01-16 06:2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