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2-06 06:46:00 来源:四川日报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黄玥

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领中国改革开放风气之先,见证无数浪奔浪涌。

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这是党的二十大后总书记首次考察上海,此行一项重要安排是在此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这是党中央就这一重大区域战略召开的第二次专题座谈会,上一次是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

这已是今年来,总书记结合地方考察调研,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主持召开的第5场座谈会了——

5月,河北石家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6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9月,黑龙江哈尔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10月,江西南昌,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这些座谈会中,有的是第二次开,有的是第三次,有的则是第四次开。“深入推进”“进一步推动”,从会议名称,我们就可以读出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逻辑脉络。

此次,面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党政一把手,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总书记指出:

“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项一项往前推。”

犹记得两个多月前,浙江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八八战略”引领之江大地蝶变的启示:“之所以有成效,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20年。朝令夕改,那任何好的举措都是纸上谈兵,都将付诸东流。”

这次在上海,总书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篇“大文章”再绘新篇,明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一以贯之,格外鲜明。“吾道一以贯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髓,融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一以贯之,源自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11月28日抵达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一下列车就前往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次的考察行程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

16年前,2007年9月4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过这里。当时,深知金融之于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后作出重要决定:成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交易大厅里的椅背上,摆放着不同颜色的马甲,早年场内下单,身穿红马甲的是交易员,穿黄马甲的是工作人员。桌子上,老式电话、电脑、传真机、录音机,一如当年场景。

如今,交易早已从线下转至线上,上期所已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抚今追昔,总书记说:“当时期货还在摸索阶段,现在已经在亚洲、在国际上举足轻重了。我们也因此看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目标正确、步伐稳健、前景光明。要再接再厉。”

一以贯之,彰显锲而不舍的自觉坚定。总书记此次考察的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未来公园。

一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未来感:介孔材料、环形RNA、智能机器人、创新药械,还有“空天陆海能”的一个个大国重器,一张张上海科创名片熠熠生辉。

总书记这样形容参观感受:“上海取得的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到很踏实,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6次到上海考察和出席活动、5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必谈科技创新,勉励上海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

展厅里,掌声响起,朝气蓬勃,志气高昂。总书记同科研人员代表亲切交流。

他们中,既有精钻“从0到1”基础创新的代表,也有致力“从1到N”产业突破的代表。正好印证总书记赋予上海科技创新的方向:“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

总书记勉励:“要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向着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持续冲锋,没有攀登不上的高峰。

一以贯之,饱含始终不渝的深厚情怀。今年64岁的高爱珍,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新闻画面,感到心里格外温暖。

“总书记一直关心着基层一线劳动者,把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挂在心头。”高爱珍清楚记得,那是2007年8月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第五社区,走进她家的公租房,仔细察看改造后的厨房和卫生间,亲切地同他们拉家常。

在上海工作期间,“旧区改造”是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的民生课题,他多次强调要将这项造福百姓的实事工程办好,“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黄浦江畔,一句“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鲜明道出城市建设治理的价值依归。2022年,“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从住宅型的两居室,到宿舍型的双人间、四人间,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总书记仔细了解在此居住的城市一线工作者的生活状况,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在场所有人感动。

养老护工、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物业保安……他们是城市的工作者、建设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来自山东临沂的保安苏元宝,希望今后租个大一点的房子,把孩子接到上海,能在附近上学;同为保安的安徽宿州小伙吴涛,想学习考取相关证书,再涨一下工资,还想找个女朋友,在这儿安家;老家江苏盐城的敬老院护理员钱丽丽,她的心愿就是努力工作多攒些钱,支持儿子买套房……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了不起。总书记深情地说:“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在这里安居乐业,感到很高兴。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外来务工人员来上海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

上海,因何而能称“大上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上海成其大,就在于它能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总结凝练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城市血脉。

一以贯之,是政贵有恒的恒心所在,也是人民至上的初心所在。长江万里,奔腾入海,不舍昼夜。时间,在一笔一划中书写壮丽的东方史诗。 (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8:45: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初心讲堂第72讲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开讲
...以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专题课程。课程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切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聚焦上海
2024-03-22 22:01:00
对这座城市,总书记一直牵挂着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考察调研。他先后考察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
2023-12-03 18:17:00
微视频丨读懂总书记“拜年话”里的深情
...愁,承载着无数人最温暖的情感记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拜年,与大家欢聚一堂,叙
2024-02-10 16:22:00
焦点访谈:牢记总书记嘱托 此心安处是我家
...活。对于李敬和来说,2023年还有一件特别难忘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做客。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总书记一直挂念着回迁群众的生活,2023年5月,在雄安新区考察时习近
2024-02-15 09:00:00
透过家书看家风传承·赤子心 | “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2001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给父亲习仲勋的一封家书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在这封家书中,习近平同志提到,“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
2024-09-18 16:12:00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施雨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趟西北之行:陕西延安—青海西宁—宁夏银川,4天时间3个省份,行程跨越数千里。黄土高原、延河水畔,世界屋脊、
2024-06-24 06:35:00
...感悟红船精神。他强调,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要从红船精神中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奋斗拼搏的力量、创新进取的力量,更加自觉地坚持
2024-12-15 07:41:00
银发生辉谱新篇 初心永驻启新程——贵州省老干系统学习贯彻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精神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
202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代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省老干系统于2025年1月6日召开宣讲报告会,进一
2025-01-07 22:27:00
图文故事|英雄的故事,总书记号召我们始终铭记
...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讲述英雄故事、赞扬英雄品格、弘扬英烈精神。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总书记踏寻英雄、缅怀英烈的红色足迹。今
2024-04-04 20:1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