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合肥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9-25 00:1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安徽自贸试验区三周年

合肥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合肥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合肥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

合肥片区12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

大众学院首届毕业生。

◤9月24日,是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三周年。记者从合肥片区管委会获悉,三年来,合肥片区积极先行先试,全国首创12项制度创新成果,3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区以不到全市千分之六的面积,贡献了全市1/3的进出口、1/2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安徽自贸试验区的64%、88%。◢

投资贸易更便利

在本土产品不断“走出去”的同时,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建立也让本地企业“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

作为省级重点出口企业,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先后在欧洲、东南亚、美洲、中东及俄罗斯建立起了5个海外中心,2023年拟在澳洲和南美建设2个海外中心。目前,公司已在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代理网络,产品销往15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出海之路如何走得更稳?合力在流程上下功夫。

在自贸区及庐州海关的关心支持下,企业率先试点集团保税新业务模式。该模式下,集团公司一本保税账册,分子公司共享使用,不仅简化了手账册核销工作流程,也使保税料件在本部与分子公司间自由流转,从过去的保税区两日达到现在的半日达。

“新模式不仅缩短了料件调拨时间,提升了订单响应速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1-12月,合力通过企业集团加工贸易方式流转保税料件共35批次,共计节省关税约111.23万元,节约全工序外发保证金约255.8万元。

在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记者来到入驻企业合肥昇维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业务人员正在摄像头前用流利的英语和国外客户交流,其背后展示的是他们公司销售的太阳能面板。据公司负责人何茂林介绍,他们的产品已远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销售额已达4500万美元。今年的奋斗目标是8000万美元。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不断完善,安徽省跨境电商创新服务中心入驻企业也感受到了开放发展带来的便利,抓抢到更多市场机遇。

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聚焦通关监管信息化、通道建设多元化、贸易规则国际化改革创新,形成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让贸易更加便利,投资更加自由。

产业链韧性更强劲

今年以来,合肥围绕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对专业人才的培育。

2021年7月,合肥学院、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众汽车共同成立了合肥学院大众学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首批大众学院“种子工程师”学生顺利毕业并入职大众安徽,负责研发新能源汽车项目。

合肥学院教务处处长、大众学院院长王晓峰介绍,大众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满足现代产业汽车需求、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现代工程师为目标。在自贸区的政策支持下,大众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将企业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场景。

“培养过程中,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另一部分时间在大众安徽学习。”王晓峰表示,校企共同实施“多场景、多阶段、多目标”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交融,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的迁移能力。

谈及下一步发展,王晓峰表示,将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毕业期间进行职称评定的新模式。

三年来,合肥片区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新业态培育、场景应用改革创新,已形成3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合肥深化“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照多址”等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事项1日办结。服务企业上市,创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合规证明”,办理时限由30天缩至3天,合肥营商环境首次进入全国10强。同时,对暂时看不清的新业态新模式,全国首创“平台监管平台”新模式,设定行业“观察期”、政策“过渡期”,为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提供业务真实性验证服务,已接入维天运通等8家企业。

这些先行先试的做法,让片区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不断集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更加强劲。据统计,三年来,合肥片区内新增注册企业3.4万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规上企业由获批前的20家增至25家,产值由220亿增至500亿。

科创成果转化效率更高

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如何打通融资“痛点”至关重要。

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合肥市国资委投资的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为满足科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改变传统信贷注重企业重资产的评价方式,依托人工智能手段,从企业知识产权、研发团队以及政府荣誉等维度,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精准地评判企业在科创领域的研发投入与经营成果。

“得益于自贸试验区的融资新模式,公司2021年获得3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有力的经济支持,促使宝信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广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服务创新举措,为企业“精准画像”量身定制融资服务产品,有力帮助科创小微企业爬坡过坎。

科创是植根在合肥的城市基因里的底色,近年来,合肥片区也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发力,聚焦研发机构、科研团队市场化改革、科技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形成4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更快,效率更高。1年内企业孵化效率提升15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获批前增加近800家。

自2020年以来,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就开始探索、实践知识产权ABS业务。“该项产品底层资产主要是由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安徽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骆霞告诉记者,通过该产品的发行,有效解决了科技型企业因研发投入大,专利等知识产权资产无法变现的问题。

打通了“知产”变“资产”的最后一公里,让专利证书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大红花”。

三年来该企业共发行了4期知识产权ABS产品,累计为5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5.4亿元资金支持。骆霞介绍,未来,安徽兴泰融资租赁将继续依托安徽自贸实验区“合肥片区”的优势,深入复制推广“知识产权ABS业务”、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业务,助力合肥市科技型企业高速发展。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5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合肥高新区块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占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半
...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高新区块已经有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占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半。据统计,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近三年来,高新区块已经形成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改革红
2023-08-02 17:15:00
中国(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研究院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
...、案例宣讲、调研学习等系列活动,广泛走访企业、推广创新成果、力求发展实效,充分发挥合肥片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3-06-22 00:54:00
...试验区(港)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导向,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与实践。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地自贸试验区共计推出3400多项改革举措,并有超过200项制度创新
2023-07-22 15:20:00
...年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作成绩。18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据介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口1266亿元
2023-01-19 11:30: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青岛自贸片区推出38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25项为全国首创□记者 白晓 报道本报青岛12月19日讯 今天,记者从青岛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青岛自
2022-12-20 10:01
...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已累计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已有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4项改革事项中,合肥片区“知识产
2023-08-20 02:46:00
...改革报打造“三张名片” 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城区合肥蜀山区致力推动全域科创、城乡融合、开放发展,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本报记者 华 铭 张海帝2022年12月,《赛迪投资竞争
2023-02-03 07:17:00
...车辆智能化精准管理;边境贸易、通关创新、法治化建设创新成果频出——崇左:大数据纵深支撑口岸经济提质发展□ 本报记者 农彩云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再出创新成果,近日
2022-12-27 09:09:00
合肥蜀山:大力推进全域科创 加速“科大硅谷”建设
...道自2022年6月安徽提出“科大硅谷”总体发展战略以来,合肥市蜀山区紧抓这一机遇,将全域科创作为未来发展战略和发展新动能,以期实现全区整体全要素、全流程、全区域的科技创新,并
2023-05-10 16:5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