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9 20: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绝天地通时,“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其中“黎”即为“重黎”,担任颛顼时“火正”一职。

根据史记记载,帝喾时重黎继续担任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并命令重黎(祝融)讨伐共工,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祝融共工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又被理解为“火神与水神的大战”。

重黎之后,他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正,后来陆终(吴回之子)也担任火正,但帝尧时期却是商人始祖商契(阏伯)担任火正。

问题在于:从史书记载来看,“火正”权高位重,或为善于火耕而得名,或为掌管部落之火,或为天文观测职位,那么到底是指什么呢?考古取得重大发现,也就难怪古书说“七月流火”。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上古遗址中的“火”

用火,是古人类的伟大发明,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古人类何时用火,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但根据现有考古发现,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古人类已经学会用火。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在其中的第十层发现了灰烬、炭屑、烧土、烧烤面和烧骨,同时还发现了火塘,测年为距今40万年前,表明当时“北京人”已具备了管理火的能力,对火的使用能力具有相对的连续性。

除了周口店遗址,还有辽宁金牛山遗址、陕西龙牙洞遗址、山东沂源古人类遗址等,都曾发现20万年前的用火遗存。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早期发现的遗址,火塘相对简易,旧石器中晚期开始出现用石头垒砌成的高级火塘,后来中国古人类对火的使用越来越成熟。

在距今2万年时,中国已经出现陶器,考古发现江西万年仙人洞陶器,距今2万年到1.9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国陶器进一步发展,远超世界其他文明,背后反映中国古人对“火”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

问题在于:从“北京人”到颛顼,时间跨度40万年,古人对“火”的认识与运用,已经相对成熟了,还有必要再设立一个权高位重的专门管理“火”的“火正”吗?(下图,山西运城绛县周家庄遗址陶窑,该遗址距离陶寺遗址不远,可能是舜都)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中国上古农业用“火”

根据史记记载,“祝融”后代陆终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叫“季连,芈姓、楚其后也”。由于楚人起源于今天河南南阳市淅川县一带,因此颛顼、祝融所处位置,相距不会太远,大概位于南方,或者中原偏南地区,适合种植水稻。

在南北朝之时,南方以水田为主,主要还是采取“火耕水耨(nòu)”的耕种方式。如果重黎发明火耕之法,大大加快农田开发速度,可以快速增加农田,从而收获更多粮食,那么的确可能因为“善于火耕”而被颛顼任命为“火正”。

不过,火耕之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考古发现最迟1.4万年前中国已经开始种植水稻,发展到颛顼时已有上万年,人们不太可能不知道“火耕”开发农田,所以因为“善于火耕”而被颛顼任命为权高位重的“火正”,可能性似乎不太大。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问题在于:如果“火正”既非管火之官,似乎又不是因为“善于火耕”,那么到底因为什么呢?其实,还是与农业有关。

任何文明的农业,经过一段发展之后,必然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农时”,也就不得不要“观象授时”,以便安排农业生产。以现在考古来看,古人大概采用两种方式确定“农时”: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首先,观测协风

《国语》记载,虞夏商周的四朝始祖,其中虞朝“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所谓“协风”就是“春天温和的风”,虞幕搞清楚“协风”,自然就能适时“春播”。

鲜为人知的是,甲骨文中的“中”(见上图),极有可能就是一种观测协风的工具,其中的一竖,也有测影、观测天时的作用。

儒家倡导中庸,其中之“中”,不是中间,而是代表“最合理”。协风到来,开始春播,无疑是最合理的种植季节,或许“中”由此演化为“最合理”之意。另外,种植之“种”,更应该解读为要适应天时地理的“种植”方式才符合“中”道。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其次,天文观测

《左传》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所谓“阏伯”,就是商人始祖商契,负责负责祭祀、观测大火星,据说在如今的河南商丘阏伯台(见上图)观测,于是大火星也被称为“商星”。

大火星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火星(古代叫“荧惑”),而是二十八宿之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五宿心宿第二颗星,即“心宿二”,就是现在的天蝎座α星。在4000多年前,大火星每年都有运行不变的规律,因此观测这颗星就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比如,大火星在东方黎明时出现正好是“春分”,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在西方不见时正好是“秋分”,因此古人观测到了这一天象,所以才会说“七月流火”,预示着天气开始转凉。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上图,国家地理中文网发布,公历7月15日拍摄的天象,其中“心宿二”即为“大火星”。

现代考古发现,位于河南濮阳的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左右,其中发现古人用蚌壳摆成的北斗、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等星宿图案,而图案清晰地标出了“子午线”和“卯酉线”(此两线古人称之为“二绳”),显示出了东宫“心宿”即“大火星”、西宫“参宿”和北斗形成的“三辰定时”系统。可见,在上古天文观测中,大火星的地位非常重要,是日常要观测的天象之一。

由于天文观测的特殊性、重要性,非一般人可以担任,因此火正位高权重也就顺理成章了。

权高位重的“火正”到底是指什么呢

综上,所谓上古“火正”,更应该是一种天文观测官职,起初主要观测事关农业生产的“大火星”,后来成为天文观测职责的统称,大概相当于封建王朝时的“钦天监”,因此文章开头的重黎(祝融)、吴回、陆终、商契他们都掌管天文、祭祀大火星,而不是一般理解的“火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5:45:3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射电望远镜,对两个探测器的信号受太阳影响情况进行了观测,获取大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023-01-16 00:14:00
...一项火星存在液态水的研究成果。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
2023-05-05 01:35:00
中国航天 新年新飞跃
...射。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保持“60+”的高位。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共实施了6次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接力亮相,分别执行载
2023-01-12 05:50:00
火星大气中检测到神秘绿光?这与极光有什么联系?又是什么原理
...,就会产生多余的能量。此前在金星、火星以及地球上都观测到过夜天光。金星的气辉光天文学家现在在火星大气层中观察到的是白天的气辉光——这种现象更难被探测到,因为它的微弱的存在远远
2024-01-25 10:21:00
想知道地球和火星之间有多远?从发现至今仅有65年!
...不断变化,而且地球和火星之间存在着长达几个月的最佳观测时机。其次,无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层的干扰,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雷达和射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引
2024-01-02 13:51:00
流浪彗星“告别”地球之旅 11日在夜空“拥抱”火星
...程度,让全球天文爱好者们为之着迷。在这颗彗星的绝佳观测期,也就是1月底至2月初这段时间,天文爱好者们利用专业设备观测并拍摄到了这个蓝绿色的“小精灵”。这是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邓卜
2023-02-09 11:18:00
新时代年轮:2022中国科技风云录
...,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继续收获丰硕成果,不仅保持在气象观测、天文观测等领域的发展特色,发射先进的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而且延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开展了全球首架
2023-01-02 06:43:00
火星表面发生塌陷,意外暴露出一个神秘而巨大的地下空间
...着火星运行,它们从高空俯瞰,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持续地观测着火星上的“风吹草动”。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些探测器为我们传回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其中当然不乏一些令人感到神秘的现象,比如说
2023-12-25 10:13:00
星空有约|10天内天宇将上演两次行星“邂逅”
...29日火星、海王星极近,感兴趣的公众可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北京星空摄影爱好者浦石2022年9月1日在北京怀柔拍摄的木星特写。(本人供图)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实际距离其实非常遥远,
2024-04-18 11: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