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癌前病变指的是某些疾病发展为癌症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它本身并不是癌症,但是在致癌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其中一小部分可能会发展为癌症。
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如果在这个阶段及时发现并阻止它进一步的恶化,就有可能把癌症扼杀在摇篮阶段。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1.腺瘤性肠息肉病:又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有高度恶变倾向,以结肠、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2.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胃黏膜萎缩为主要病变,常常合并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是胃癌防治的关键环节。在胃癌发展过程中,经历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癌。治疗上主要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治疗为主。定期复查胃镜必不可少。
3.不典型乳腺增生: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一个正常细胞发展成肿瘤细胞需要经历:正常—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不典型乳腺增生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是普通女性的2~4倍。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不治疗的情况下会从轻度不典型增生逐渐转变成重度不典型增生,并最终转为乳腺癌。不典型乳腺增生患者建议接受手术等治疗。建议此类患者每年进行1~2次的超声和钼靶检查。
4.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部位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黏膜的白色或乳白色斑片状疾病。黏膜白斑有癌变可能,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病因简单、病情较轻的白斑病在去除病因后,或经简单的药物治疗,常可以消失。但也有病情较重者药物治疗无效,特别是局部有溃疡、硬结或赘生物,病理上有癌变倾向者应手术切除。
5.交界痣: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
6.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宫颈病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1级)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II级、CIN III级)。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与HPV感染、多个性伴侣、吸烟、性生活过早(<16岁)、性传播疾病、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关。从宫颈内瘤变发展为宫颈癌需5~15年,可通过宫颈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等办法筛查。
7.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肝炎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肝硬化。肝癌发生存在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到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检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8.肺结节: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直径<5mm的小结节,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1%;5~8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在2%~6%之间;8~20mm的肺结节,恶性概率在18%;超过20mm,即2cm以上的肺结节,恶性概率会明显升高,可高于50%。发现肺结节,应定期复查。如果明显是肺癌或者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以手术治疗为主。
9.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肠道黏膜慢性炎症病变,由直肠黏膜受累起始,可倒灌累及近端结肠。溃疡性结肠炎患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升高,为普通人群2.4倍。可以通过结肠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癌症不是一朝一夕导致的,大多数癌前病变发展成癌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仅仅发现癌前病变,不要惊慌失措,平时注意合理的饮食,健康规律的生活,发现有不适的症状能够及早的检查,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远离癌症。要按照医嘱,合理规范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