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3年1月10日,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宁小村昭翰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内,员工正有序地赶制外贸夏装。
“我们这批4万多件外贸订单,1月底要准时交货。”公司负责人栾雷雨说,公司加工的夏装全部是销往欧美等国家的。截至目前,已完成40余万件的外贸订单,收入了300多万元。
2017年,在外务工的栾雷雨返乡成立了昭翰服饰公司,带动了当地30余名群众就业。“在家乡务工的人员多是为了照顾父母和孩子,我就是根据这一特点,把车间建在家门口,吸纳群众就近就业。既解决了公司的招工问题,又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栾雷雨说。
“几年前,我在外地电子厂工作。结婚有了孩子后,一直留在家里。”员工王秀丽说,现在孩子大了,她就入职了村里的这家服饰公司,刚开始培训期间她每月工资是2500至3000元,正式上岗后她每月挣到5000至6000元的工资,和在外面务工工资一样多。
昭翰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工人正在制衣。谯城区古城镇供图
促进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村里建设“乡村车间”,不仅能让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更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岗位,从而激发了群众的致富信心。
“在自己家就有活干,真是很幸福。”正在家里给衣服去除线头的70多岁的村民宁桂枝说,她这个岁数的老人,以前都是围在一起唠嗑。自从村里有了服饰公司,她闲下来就到车间拿些手工活在家里做。一个月能挣1000至2000元,既补贴了家用,又打发了无聊的时光。
乡村“小车间”除了集中式生产外,还结合地方实际和村民需求,外发一定量的手工活,让群众实现了居家就业,不仅带动留守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为年老、体弱等群众提供了增收新途径,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铺就了乡村振兴“快车道”。
近年来,谯城区古城镇多措并举推动辖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发展成就厚积物质基础,厚植民生福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古城镇返乡创业人士、乡贤能人等成立服饰公司、玩具厂、花茶厂等30余家乡村“小车间”,带动群众就近就业2000余人,有力地彰显了乡村“小车间”撬动就业“大民生”的魅力。(杨中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