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赵圣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那么,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强调“提振消费”?内需不足的原因又在哪里?
为何一再提“提振消费”?
近年来,“提振消费”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消费、投资和外贸并列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当今世界乱象交织,竞合交错,外部需求萎缩,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外贸和投资的引擎作用也逐步减弱。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成为必然选择。
刺激消费,既能带动企业生产,又能增加居民就业,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提振消费还能减少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优化市场结构,让经济增长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我国的消费短板在哪儿?
我国的消费短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预防性储蓄意愿偏高;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799美元左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收入并不现实,因为其中涉及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教育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难以一蹴而就。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总体放缓,就业压力增大,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降低,居民储蓄需求自然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储蓄总额高达145万亿元,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储蓄率高达43.4%。而欧美国家的储蓄率普遍低于5%。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虽然代表拥有较强的“危机意识”,但同时高储蓄率也抑制了消费。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有43%的受访者表示,中国国内消费品品质达不到预期。由此可见,国产消费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还有待大幅提升。2023年,跨境电商进口额高达5483亿元,增长3.9%。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居民对于高品质消费品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这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引导中国商家加快提升产品品质,补齐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短板。
以上三个消费短板首先需要被正视,然后才能一步步得到解决。只有这样,中国的消费水平才能稳步提升,国家的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我们既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