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
1382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这真是悲伤的一年,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死去,朱元璋失去了他的嫡长孙,同年,朱元璋失去了一生中他最信任的一个人,马皇后。这一年,朱元璋55岁。
很难想象那时的朱元璋什么心情,这位对很多人挥舞起镰刀,结束了很多人性命的帝王,在失去了他的亲人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朱棣等藩王回来奔丧,朱元璋将马皇后厚葬。为了给马皇后祈福,朱元璋选派了一些高僧,让这些高僧跟随诸位藩王。这就给了朱棣和道衍和尚相识的机会。
有些人,他们的相识,就像命中注定的安排。
朱棣和道衍交谈许久,有一个词叫一见如故,两人就是这么个情况。于是道衍和尚就跟随着朱棣去了北京。
二
明初的历史上,和尚是个特殊的角色,朱元璋当过和尚,陈友谅的手下大将张定边,据说后来也当了和尚,也算是守住了对陈友谅的承诺。
道衍和尚,就是姚广孝,为了避免称呼混乱,下文就用姚广孝称呼他。
姚广孝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黑衣宰相。
他和朱棣之间的故事,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姚广孝和朱棣见面后,姚广孝对朱棣说了句,臣侍奉大王,奉送一白帽子给大王佩戴。
白加王,就是“皇”这个字。这故事看起来就像是姚广孝生了一双慧眼,一眼看出朱棣是有可能当皇帝的,还没有直接说,用一句话暗示。
但是这事从朱棣角度看,姚广孝这么一说,他害怕不害怕?
朱棣的心里,难道对于他的哥哥朱标,真得一点都不羡慕吗?
姚广孝这话,估计朱棣听了都触目惊心。
但是不管怎么说,姚广孝和朱棣是一起去了北京了。在朱棣以后的路上,姚广孝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姚广孝,从他在朱棣登基后的表现看,与其说他怂恿朱棣起兵是为了荣华富贵,不如说荣华富贵是他辅佐朱棣登上皇位的附属品。
三
在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削藩后,周王,湘王等诸王倒了大霉,建文帝先拿软柿子开刀。这时的朱棣,还没想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如果朱棣坐视不管,估计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如果朱棣起兵,那就是一条注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路。
姚广孝关键时候站出来了,姚广孝就劝朱棣起兵,朱棣问姚广孝:“民心向着朝廷,怎么办?”
姚广孝的回答:“臣就只知道天道,何必理会民心呢?”
姚广孝的这些说辞,让朱棣也心动了,权衡再三,朱棣最后走上了起兵的路。
在靖难起兵之前,姚广孝训练士兵,打造兵器,为了保密,还养了一些鸭鹅来掩盖这些声音,这心思也确实够细腻的。
1399年,朱棣起兵了。哪想到当天天气不给力,风雨交加,檐瓦坠地,关键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稳定军心的,还是姚广孝,这位和尚说:“这是非常吉祥的征兆,飞龙在天,伴随着风雨,檐瓦坠地,就将变成黄瓦。”姚广孝关键时候口才好,发挥了大作用。
在朱棣攻打济南受阻的时候,还是姚广孝,给朱棣提议让军队暂时回到北京。
在朱棣征战过程进入焦灼阶段,南北两方对峙的时候,正是姚广孝,提议朱棣直接攻打京师,因为此时的京师守军单薄。
朱棣采用了这个建议,直奔京师。
果然这个策略是有效的,朱棣渡江进入京师,登上了皇位。
四
朱棣登基后,对于姚广孝,仍然非常器重。他称呼姚广孝,都是叫他少师,而不是称呼名字。
尽管朱棣对自己以礼相待,但是姚广孝是聪明人,早就已经嗅到了那些危机。他异常低调。他常年居住在寺庙,上朝的时候穿着隆重,下朝后穿着和尚的衣服。
姚广孝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把朱棣赏赐给自己金帛散给宗族人,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于朱棣给他的工作,他是兢兢业业,姚广孝作为监修,重修《明太祖实录》,后来又与解缙等人一起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
在别人眼里,姚广孝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在自己的朋友和亲人眼里,却认为姚广孝是助纣为虐。
有一年,姚广孝奉命出去办公事,路上很多人都骂他,姚广孝就当没有听到,本来他的随从想收拾那些人,但是姚广孝制止了随从,姚广孝说:“天底下难道没有同名的人?”
其实姚广孝很清楚,这些人其实是在骂自己。
后来姚广孝又去拜访王宾,王宾曾经是姚广孝的好朋友,但是知道了姚广孝的所作所为后,王宾为姚广孝感到惭愧,所以他拒绝见姚广孝。
姚广孝哀求了甚久,王宾才问:“门外是谁?”
姚广孝回答:“是昔日的道衍!”
但是王宾仍然不见他。
最后直到日出,王宾才开门,两人才得以相见。
王宾指责姚广孝导致宗室相残,天下血流成河,都是因为姚广孝的原因。
姚广孝听到昔日的好友如此指责自己,越发惭愧。后来姚广孝想见自己的姐姐,姐姐也拒绝见他。这种来自亲朋的指责,让姚广孝感到非常迷惘,但是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姚广孝也回不到过去。
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姚广孝的评价,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姚广孝的评价是不同的。
这种生活其实也让姚广孝感到很痛苦,他也是一介凡人,而不是铁石心肠。他也会在寺庙里,忏悔自己的过失。
他的一生,是充满着矛盾的。
五
1418年,姚广孝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这一年,姚广孝84岁,他病得非常严重,无法上朝,仍然居住在寺庙里。朱棣来探望自己的老朋友,看到病床上的姚广孝,他问姚广孝还有什么想说的。
姚广孝说:“僧人溥洽已经被囚禁很久了,希望能把他赦免了。”
朱棣想不到病床上的姚广孝最后的愿望竟然是希望释放溥洽。
溥洽这个人,又是谁呢?
他是建文帝时期的主录僧,当朱棣进入南京城后,有人说,溥洽知道建文帝的去向,还有人说建文帝藏在溥洽的住处,于是朱棣就把溥洽囚禁,并且派遣了胡濙等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释放这样的一个人,其实是让朱棣挺为难的,毕竟建文帝还没找到呢。但这是姚广孝一生中最后的愿望,朱棣不忍心拒绝,于是,就命令释放溥洽。
当姚广孝死后,朱棣厚葬了姚广孝。
姚广孝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当他见到朱棣的时候,他就不再年轻了,前半生的艰辛,也让姚广孝急于找一个明主,当他与朱棣相见,那是姚广孝要抓住的机会。
姚广孝早已身死,他一生的是非功过,留给后来人评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7:46: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