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黄良海
井冈山的春节,是很有味道的。
瑞雪白了五指峰,白了神山,雾凇沆砀,时间似乎也被冻得深邃、悠远。
神山却沸腾。巧手主妇,农家土灶,原色木甑,柴木旺火,蒸糯米饭。热气升腾,白雾氤氲。挖一脸盆糯米饭倒入石碓臼,壮实汉子抡木槌,“嗨嗬——嗨嗬”,劳动号子声声,你一槌,我一舂,糯米饭越舂越烂乎乎,越舂越黏糊糊。黏木槌头,使劲往上拔,另一槌使劲往下砸,拉起的糯米饭被扯成长长的米线,像绺绺银发,像一段白练,像一截瀑布。拔,按,砸,捶,双臂用力,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再挤,两根、三根木槌在石碓臼里反反复复倒腾,精疲力竭,衣裤滴水。米粒已经全部粉身碎骨了,被舂成软绵绵的面团,那饱满的稻香,在心尖尖上荡漾。那泛着瓷光般的糯米吃食,黏软香糯,世间无二。捏一小丸子塞进嘴里,咬、嚼、回味,带有原生态的丰年稻香,像是吞下了小半个清风鸣蝉的江南盛夏。
那石碓臼蹲坐在晒谷坪中间,上方下圆,像倒垂的秤砣,古褐褐,灰扑扑。内圆外方的碓臼口,经过石匠千雕万琢锤炼,像眼睛,打量着蓝蓝的天空;像古井,蕴藏着人世间的故事。
石碓臼前身是山里一块巨大的麻石,卧在山腰,听风听雨听雪听松涛。麻石被石匠汉子请下山,改名换姓叫石碓臼。麻石也好,碓臼也好,它是有记忆的,记住了日月之行,星汉灿烂;记住了八角楼的灯影;记住了黄洋界上炮声隆;记住了噗噗噗的木槌声;记住了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
2016年2月2日,农历小年,是喜庆春节的序幕与伏笔。打扫灰尘,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石磨磨豆腐,清油煎果子,木甑蒸糯米,石碓槌糍粑。那天也是瑞雪飘飘,玉树琼花迎贵宾。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上井冈山,弯山弯岭来到神山,他走进农家屋,和村民唠家常,还拿起木槌和村民饶有兴趣地打糍粑。熟悉的石碓臼,熟悉的姿势,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笑声,年味分外香。
我在神山见到那个非同一般的石碓臼。我老家乡下也有石碓臼,去过的瑞金也有,延安也有,西柏坡也有。石碓臼用作粮食、食品加工工具,糍粑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石碓臼与糍粑关乎人的嘴巴。人以食为天,石碓臼天天捣,糍粑日日香,嘴巴有了味道,肚子填实浑圆。一日三餐无忧,精神自然就愉悦,小日子有饱有暖,有滋有味,正如烧得旺的柴火,红红火火。
一直认为最美的糍粑是井冈山的,是神山的。“年年过年打糍粑,山里人家乐哈哈。”年前年后走亲戚,送点自家打的糍粑,礼轻情意重。家中来了客人,围坐八仙桌,一壶老酒,五六荤菜,三四素菜,把盏言欢。每逢佳节,亲人团聚,有无数的话语涌上嘴巴。扯扯家庭喜乐,聊聊子女出息,说说五谷丰登,侃侃老夫聊发少年狂。喝酒吃菜,再来盘糍粑,黑芝麻糍粑、原味糍粑、白糖糍粑、果仁糍粑……煎炒煮蒸,最宜还是神山糍粑。新打的糍粑裹上自家调制的料粉,色泽金黄,入手还有千锤百炼的温热,糯香中渗进辣味。
有点赤辣,是这里糍粑独到的风味。
糯米糍粑柔性,有股绵长的力道。经过石碓臼与木槌的倒腾捶打,它又有了刚性,有着坚韧的内涵。热糍粑软绵,冷糍粑巴硬,热有热的温情,冷有冷的刚毅。而独到的辣味,又有了桀骜草莽、豪爽激情的气息。我不由得想到如荆竹山一样如龙潭水一样如杜鹃花一样的井冈人,他们豪迈、坚定、果断、自信、温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食物也养一方人。
红军烈属左香云,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代表通道”亮相。山里人敦厚,说话直来直去,在举世瞩目的镜头前说土里土气的糍粑。“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他是打糍粑的行家,以前逢年过节打点,解解馋。现在脱贫致富了,乡村振兴建设得美如画,打糍粑,天天打,想打就打。你不相信?看看槌子的木柄结疤被磨得油光水滑,好像是一枚枚奖励勤劳奋斗的勋章。
雪飘飘扬扬,大地雪亮,高山雪亮,井冈山人心里也亮堂堂。挂灯笼,贴对联,穿新衣,新年新气象。堆雪人,在桂花树上挂福字,在罗汉松上披彩条,把好日子装扮得喜洋洋。按老传统,端上三牲、茶酒、糍粑,敬天敬地敬老祖宗,低头、鞠躬、许愿。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梦想: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