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全国生态日】退耕还林带来海雀村好光景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8-14 20:0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编者按: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作为中国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让“高颜值”与“高质量”齐头并进。每一抹青绿,都在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篇章。

海雀,当地彝语意为“一个山塘接一个山塘”,是一个寓意很美丽的名字。

海雀村位于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东北部,境内山高坡陡,土地破碎,25度以上坡耕地占90%。这里是贵州告别千年贫困的一个缩影,也是充分体现贵州退耕还林成效的样板。

【全国生态日】退耕还林带来海雀村好光景

未实施退耕还林前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 况华斌 摄

穷则思变找寻脱困新路径

从前的海雀村山高坡陡、沟壑深切,土地贫瘠,缺水少粮,是“穷”的代名词,是国家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1985年,海雀村农民人均占有粮食98公斤,人均纯收入仅为87元,森林覆盖率不足5%。当时的海雀由于人口逐渐增多,土地薄弱,开荒毁林现象较多,山上逐渐变的光秃秃的,每到雨水季节,泥水横流,水土流失严重,海雀村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

“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一年不够半年粮。”这是当地老一辈的人对曾经海雀村的记忆。

要想改变贫瘠,就必须得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毕节试验区建设从此拉开序幕。

负重前行“战天斗地”绿化荒山

海雀人深深的认识到,只有通过造林绿化,才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山里的百姓才有希望。

海雀村村“两委”班子带领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徒步到百里以外的水塘林场、平山林场协调苗木进行种植。依托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的实施,全村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大搞造林绿化,开始破釜沉舟的绿化荒山壮举。

经过30年苦战,海雀村2300多亩陡坡耕地、30多座荒山、1万多亩的山坡全部种上了树苗。对用汗水和艰辛换来的绿满山川,海雀村制定乡规民约,严禁林区放牧和毁林开荒。同时,成立护林队,每天在山上巡逻,时至今日从未间断过,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事故。

【全国生态日】退耕还林带来海雀村好光景

实施退耕还林后,现在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 李栋 摄

海雀村以创建水保生态建设区为目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大规模、高标准退耕还林建设,并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推进退耕规模并重,边推进、边开发、边巩固,取得阶段性成效。2003年以来,全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389.7亩,其中2003年退耕还林面积1120亩,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085.4亩,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184.3亩。

砥砺奋进经济跨越开新局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如何巩固好成果,确保“退的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推进和谐生态建设,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海雀一度面临的极其重要和艰难的任务。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海雀人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发展之路。

通过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全面实施,海雀村生态环境面貌、经济现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等发生了巨大改变。海雀已完成的2389.7亩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应兑现粮食折资上百万元,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同时,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加强舍饲养殖、配套沼气等建设,海雀探索出了“退耕-种草-养畜-沼气-肥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路子。

如今的海雀村,已是“登高观海雀,满山一片绿。清雾绕林海,凤凰飞进屋。”的美丽景象。全村林地面积达1.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提升到77.2%,林木经济价值达上亿元。2022年,海雀村获得了全省第二张林业碳票,这片万亩莽莽林海,让海雀村的“空气”源源不断变成财富,装进群众腰包。

本网记者:陈秋莎

一审:张文莉

二审:董瑶

三审:杨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雀科技与华为深度战略合作 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3月27日,海雀科技与华为举办鸿蒙原生应用签约仪式,宣布将基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启动海雀APP的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纯血鸿蒙应用也将全线用于华为智选和海雀合作的
2024-03-28 17:00:00
贵州海雀村:青山变金山 碳票变钞票的绿色传奇
...贵州频道在广袤的乌蒙大地上,赫章县河镇乡有一个名叫海雀的小村庄。2015年海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里不仅自然环境优美,更在村民们的
2024-03-30 11:56:00
全国名家看贵州 | 关仁山:守正创新,努力塑造新时代的典型艺术形象
...在创作一部四十万字规模的小说作品,艺术再现贵州高原海雀村沧桑四十年的巨变。在关仁山看来,毕节市的山乡变化是深刻、广泛、生动的。特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可以说是完成
2024-11-07 03:24:00
新品上市|华为智选 海雀发布旗舰机皇,赢领家用摄像头行业市场
华为智选海雀在家用摄像头领域的长期布局战略已崭露头角,8月14日预售发布新款旗舰机皇产品,突破行业天花板,加速推动家用智能摄像头的行业发展。2023年8月14日,华为智选 海雀摄
2023-08-14 11:00:00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毕节市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均福:让海雀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5年来,毕节市海雀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万亩林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迈向乡村振兴的道
2023-01-14 05:46:00
光大银行毕节分行联合交通银行毕节分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毕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田茂霞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海雀村是毕节试验区“发源地”。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试验区。在海雀村复原区,杈杈房、茅草房、石板房、黔西北民居四代
2024-10-21 11:18:00
【多彩新论】滴水恩深 报以涌泉
...先锋网有一种愁,苦断肠——1985年5月,新华社记者走访海雀村,被眼前极端贫困所震撼:“我走了两个村民组,11户人家,没有一户人家有炊烟。”生态恶化、生产落后、生活贫困,家家
2023-02-15 02:38:00
磅礴乌蒙万里路 昂首阔步谱新篇——毕节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纪略
...定收入。300公里外,在昔日“苦甲天下”的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文均福听着阵阵松涛,心潮澎湃。4月29日,海雀村获得编号为“0000002”的全省第二张林业
2023-06-25 11:54:00
...作物经济效益差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项目1250亩。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森林面积达到1.37万亩,莽莽林海成为迈向小康的“绿色提款机”。2014年,文朝荣因病去世
2024-10-11 06:0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10月1日至9日8时,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预计降水将持续到13日河北日报讯(宋平、白玉洁)进入10月以来,河北出现持续阴雨天气
2025-10-10 08:01:00
文化中国行·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②丨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
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走进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史馆如果不是今年暑假走进村史馆,大学生张子凡并不知道,他的家乡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
2025-10-10 07:55:00
“演出+”“赛事+”“科技+”……河北文旅体活动掀起消费热潮逛古城、看绝活、观赛事、打卡沉浸式展览……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
2025-10-10 07:57:00
战鼓擂响!豫排联赛第二阶段今晚开战,你为哪支“家乡劲旅”加油?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 刘高雅)中国女排需要更多的朱婷,更多的朱婷在哪里? 走进这场排球盛宴,是否能找到小朱婷的影子?当“女排精神”遇上中原大地的豪情
2025-10-10 07:07:00
南京“大行宫见”街区“十一”开街后,吸引游客18.3万人次打卡地下建起“文化大观园”,一次逛遍“长江十二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武汉黄鹤楼
2025-10-10 07:31:00
记者探访钟山风景区交通优化提升后首个工作日早高峰出门就是绿波带 穿行景区更通畅□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茸通讯员宁交轩“今天上班比平时还通畅
2025-10-10 07:31:00
开赛!顶尖车手竞技“世界山地花园”
开赛!顶尖车手竞技“世界山地花园”“环太湖赛”赛道蜿蜒,串联起“苏韵十三园”亭台水榭与湖光山色南报网讯(通讯员江轩记者张希)10月9日上午
2025-10-10 07:31: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通讯员冯瑶)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0 07:31:00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国庆中秋假期相关调研报告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再夺全国第一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南京景区再次火成全国“顶流”
2025-10-10 07:31: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韩志娟记者王婷婷)日前,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铺事会”正式揭牌成立,首个聚焦环南大片区的实体阵地——“湖南路街道铺事会·环南大push空间”同步揭牌启用
2025-10-10 07:31:00
全国糖酒会下周开幕,将带来美食、美时、美市、美事——十年重逢享“四美” 万商云集“会”金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第113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糖酒会”)将于
2025-10-10 07:32:00
南报网讯(记者王怀艳)“南京是我旅游过的所有城市里最有人文关怀、最温暖的城市”“去完南京,后劲太大了”……南京不仅有好山好水
2025-10-10 07:32:00
央媒看太原10月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大范围降雨降温 多部门积极应对》为题,报道了太原从10月8日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
2025-10-10 07:40:00
央媒看太原10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团结奋斗向复兴》栏目以《“一区一景”主题式高速服务区花式引客》为题,报道了太原市清徐高速服务区经过升级改造
2025-10-10 07:40:00
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 我省多措并举抢收秋粮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10月9日,在魏县爱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地里,农机手操作着履带式收获机来回穿梭
2025-10-10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