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赵风斌 蒙文平
时光荏苒,转眼间,30多年一晃而过,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工务段望昆线路车间主任崔新泉即将退休。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今年是崔新泉参加铁路工作的第33个年头,也是他坚守高海拔地区的第17个年头。5月份,他就要光荣退休了。
望昆线路车间地处海拔4484米的昆仑山口,承担着青藏铁路格拉段116公里线路、36组道岔和13股道、6个站场、1座隧道以及12座长大桥梁的养护维修任务。车间管内线路穿越广袤的可可西里,那里高寒缺氧、四季飞雪,年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极寒气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
作为车间负责人,“冬防断、夏防胀、春秋两季防变化”是崔新泉多年来摸索出的线路整治经验。冬天,他雷打不动,定期带领职工开展“防三折”演练,让职工熟练掌握钢轨切割打孔技术。夏天,他一如既往,组织职工现场进行防胀轨、防洪模拟训练,全面提升职工非正常情况下处理线路病害的能力。在他日复一日的影响带动下,车间职工整体素质在全段名列前茅。
“作为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往前冲,不能让隐患威胁到列车安全。”工作中,崔新泉处处身先士卒,有他坐镇指挥,职工们都觉得很踏实。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崔新泉带领职工在海拔4648米的昆仑山隧道口检查线路病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了昆仑山地区,检查发现线路有4个水平高低安全隐患,需要立即处理。而此时,“天窗”仅剩15分钟。冒着漫天大雪,崔新泉提着压机,迅速起道、找平、填道砟。他的手不小心被道砟划破一道口也无暇顾及。经过抢修,线路病害被及时整治,列车安全正点通过昆仑山隧道,但他手上的裂口一直在不停流血。
行走昆仑山脚下17年,崔新泉对管内的每一寸线路状态都了然于胸,哪些区段容易出现春融病害,哪些线桥设备需要进行雪后监控,哪些地段需要人工看守,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标记得清清楚楚。为预防气温骤降、冰雪融化、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对线路线桥设备的影响,他制定了车间“扣、拦、停”防风雪极端天气安全措施,明确了线桥设备冻害融沉预防、防寒过冬及除冰雪、防冻害检查整修项点,有效预防线路设备隐患。
33年来,崔新泉处理过上万个线路病害,检查线路历程超过10万公里。他所在的车间连续17年保持着零事故的安全纪录。他个人也取得了33年无任何责任事故的骄人业绩,多次获得段设备创优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青藏铁路自然条件恶劣、要求标准高,是个磨砺锻炼的好地方。年轻人一定要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精气神,像道钉一样扎根高原确保运输安全。”崔新泉语重心长地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给身边的年轻人做一个好榜样,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发扬光大,更好服务高原各族群众安全便利出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