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8 05:3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发布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核心阅读

17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环境治理,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科技部17日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22年度报告”)显示,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夏季9月份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2002—2021年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

“在气候变化影响凸显、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和世界格局深刻改变的今天,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达成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委会主任赵静介绍,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自2012年起,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2022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

集中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年度报告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赵静表示,我国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等层面动员和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力量,基于自主建立的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和高分等地球观测卫星星座及其应用系统,持续提升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并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等合作机制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数据、技术及知识,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据介绍,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年度报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三大类主题,过往10年陆续发布了涵盖11个专题系列的29个专题报告和100余个数据集产品,包括陆地植被、陆表水域、城市3类典型要素,粮食生产与安全形势、土地退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4类热点问题,以及洲际尺度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冰冻圈和生态环境脆弱区4类重点区域。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顾问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表示,这一工作充分彰显了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我国科学家通过在这一领域的持续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首次揭示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下的北极植被变化规律特征

“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编写组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黄华兵介绍,参与专家综合利用风云三号等多源遥感数据,监测了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和北极陆地植被,分析了其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评估了大气、海洋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可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显示,北极冬季多年冰在总海冰覆盖范围中的占比从28%下降到13%,多年冰逐步被一年冰取代;一年冰覆盖范围呈持续蔓延趋势,增长速率为5.9万平方公里/年。北极海冰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北极海冰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及阿拉斯加以北的北冰洋区域,这为北极东北航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结合高分辨率北极人造地表数据和植被绿度产品,首次揭示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下的北极植被变化规律特征。该专题报告显示,2002—2021年,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马孙雨林的面积,并在近5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北极植被绿度与气温、季节性积雪、人类活动显著相关,其中人类活动减弱的区域内植被恢复呈现“绿化”,而人类活动新增区域内,植被覆盖和结构功能被破坏,呈现“褐化”。

我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

据“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介绍,该专题应用遥感手段对2021—2022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粮食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了独立监测,预测了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供应形势和进出口形势,分析了极端天气和区域性突发事件对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复种和灌溉耕地分布数据,评估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复种和灌溉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及其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

该专题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包括——

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导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是近10年第二大减幅;玉米产量减幅较大,水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小麦和大豆小幅减产。我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西北局地涝渍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限。

从市场供应形势来看,2022年大宗粮油作物潜在供应量略高于2021年,但区域性突发事件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口来源国供应形势略好于2021年,其中,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使得我国大豆产量达10年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复种可直接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灌溉可提高作物对异常农业气象条件的抵抗力,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效果明显,但单季种植模式与雨养农业仍占据全球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该专题报告显示,仅占全球耕地总面积14.8%的复种耕地生产了19.8%的粮食;占全球耕地总面积23.4%的灌溉耕地生产了41.4%的粮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极正默默“死去”?耗时389天,科考船带回噩耗!
...加脆弱,更容易破裂和融化。北极冰盖厚度的减少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还对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融化的冰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
2023-12-16 11:22:00
北极日渐融化,能否想办法使其重新冻结?科学家:没那么简单
...速减少,融化速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快,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正文: 一、北极冰川的重要性及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北极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具
2023-10-16 09:45:00
震撼发现:北极冻土带内现4万年前动物遗骸,人类要提高警惕!
...,远古动物化石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恢复地球上曾经存在的生态系统。通过研究这些化石,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我们今天生态保护建设非
2023-12-21 10:38:00
北极悄然死去?科考船带回噩耗,只用了389天!
...川不再,黯淡无光的海洋展现了它的绝望,而北极独特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此迅速的死亡,究竟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掠夺?还是地球本身正处于一个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变
2024-01-03 11:22:00
...消融正导致海洋向北极大气层排放更多的汞,从而给北极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在从末次冰期向目前全新世的气候过渡
2023-05-08 13:45:00
北极30度穿短袖?人类面临灭绝威胁,冰川融化与全球热浪的关系
...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冰川融化还会破坏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北极地区是众多极地动植物栖息地,冰川的消失将使得它们失去生存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这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01-04 11:25:00
...秋玥)1月17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
2023-01-17 16:48:00
南极冰下800米处,出现“第二世界”,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被颠覆?
...可以推测,木卫六上也有着大量的液态水。根据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要有水,就一定会有生命。这也让木卫六成为科学家们猜测外星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物的热点。除了木卫六之外,火星和金星也
2024-05-29 15:13:00
最新报告:地球三极冰盖冰川物质过去20年损失量超7.68万亿吨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1月5日在北京发布,其“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专题报告显示,南北极冰盖与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
2024-01-06 10:2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洪崖山国有林场2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
近日,由洪崖山国有林场选育的“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两个蒙古栎新品种顺利通过国家植物新品种现场审查。“洪崖山1号”“洪崖山2号”是洪崖山国有林场新品种培育团队于2020年在蒙古栎收集圃发现
2025-11-08 13:16:00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