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8 05:3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发布

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核心阅读

17日,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环境治理,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科技部17日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22年度报告”)显示,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夏季9月份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2002—2021年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

“在气候变化影响凸显、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和世界格局深刻改变的今天,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达成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编委会主任赵静介绍,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自2012年起,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议题,开展全球及洲际尺度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分析和评估。2022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

集中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年度报告是我国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赵静表示,我国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动实施等层面动员和集聚了大量科技创新力量,基于自主建立的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和高分等地球观测卫星星座及其应用系统,持续提升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能力,并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等合作机制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数据、技术及知识,已逐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与引领者。

据介绍,在保持继承性和强调发展性的原则基础上,年度报告围绕全球生态环境典型要素、热点问题和重点区域三大类主题,过往10年陆续发布了涵盖11个专题系列的29个专题报告和100余个数据集产品,包括陆地植被、陆表水域、城市3类典型要素,粮食生产与安全形势、土地退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4类热点问题,以及洲际尺度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冰冻圈和生态环境脆弱区4类重点区域。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顾问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表示,这一工作充分彰显了我国遥感科技界对服务人类社会、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独特贡献。我国科学家通过在这一领域的持续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首次揭示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下的北极植被变化规律特征

“近20年来,由于全球增温及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冰雪与植被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风向标。”“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编写组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黄华兵介绍,参与专家综合利用风云三号等多源遥感数据,监测了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和北极陆地植被,分析了其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评估了大气、海洋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可为开展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显示,北极冬季多年冰在总海冰覆盖范围中的占比从28%下降到13%,多年冰逐步被一年冰取代;一年冰覆盖范围呈持续蔓延趋势,增长速率为5.9万平方公里/年。北极海冰变化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北极海冰显著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及阿拉斯加以北的北冰洋区域,这为北极东北航道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专题报告结合高分辨率北极人造地表数据和植被绿度产品,首次揭示不同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下的北极植被变化规律特征。该专题报告显示,2002—2021年,77.4%的北极陆表区域绿度增加,面积约5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亚马孙雨林的面积,并在近5年呈现加速“绿化”态势。北极植被绿度与气温、季节性积雪、人类活动显著相关,其中人类活动减弱的区域内植被恢复呈现“绿化”,而人类活动新增区域内,植被覆盖和结构功能被破坏,呈现“褐化”。

我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

据“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专题报告编写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吴炳方介绍,该专题应用遥感手段对2021—2022年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粮食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了独立监测,预测了2022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供应形势和进出口形势,分析了极端天气和区域性突发事件对粮食生产和供应形势的影响;进一步结合复种和灌溉耕地分布数据,评估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复种和灌溉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及其对粮食稳产增产的作用。

该专题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包括——

2022年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区域性突发事件,导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减产1.3%,是近10年第二大减幅;玉米产量减幅较大,水稻产量同比基本持平,小麦和大豆小幅减产。我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持续增强,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西北局地涝渍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限。

从市场供应形势来看,2022年大宗粮油作物潜在供应量略高于2021年,但区域性突发事件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确定性。中国大宗粮油作物进口来源国供应形势略好于2021年,其中,大豆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使得我国大豆产量达10年最高水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复种可直接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灌溉可提高作物对异常农业气象条件的抵抗力,对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效果明显,但单季种植模式与雨养农业仍占据全球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该专题报告显示,仅占全球耕地总面积14.8%的复种耕地生产了19.8%的粮食;占全球耕地总面积23.4%的灌溉耕地生产了41.4%的粮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极正默默“死去”?耗时389天,科考船带回噩耗!
...加脆弱,更容易破裂和融化。北极冰盖厚度的减少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还对整个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极冰盖的融化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融化的冰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
2023-12-16 11:22:00
北极日渐融化,能否想办法使其重新冻结?科学家:没那么简单
...速减少,融化速度预计将进一步加快,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正文: 一、北极冰川的重要性及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北极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具
2023-10-16 09:45:00
震撼发现:北极冻土带内现4万年前动物遗骸,人类要提高警惕!
...,远古动物化石还可以帮助科学家恢复地球上曾经存在的生态系统。通过研究这些化石,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食物链的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我们今天生态保护建设非
2023-12-21 10:38:00
北极悄然死去?科考船带回噩耗,只用了389天!
...川不再,黯淡无光的海洋展现了它的绝望,而北极独特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此迅速的死亡,究竟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掠夺?还是地球本身正处于一个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变
2024-01-03 11:22:00
...消融正导致海洋向北极大气层排放更多的汞,从而给北极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由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在从末次冰期向目前全新世的气候过渡
2023-05-08 13:45:00
北极30度穿短袖?人类面临灭绝威胁,冰川融化与全球热浪的关系
...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冰川融化还会破坏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北极地区是众多极地动植物栖息地,冰川的消失将使得它们失去生存的环境,可能会导致物种灭绝。这不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01-04 11:25:00
...秋玥)1月17日,由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编制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2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
2023-01-17 16:48:00
南极冰下800米处,出现“第二世界”,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被颠覆?
...可以推测,木卫六上也有着大量的液态水。根据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只要有水,就一定会有生命。这也让木卫六成为科学家们猜测外星球上可能存在外星生物的热点。除了木卫六之外,火星和金星也
2024-05-29 15:13:00
最新报告:地球三极冰盖冰川物质过去20年损失量超7.68万亿吨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3年度报告1月5日在北京发布,其“南北极与青藏高原冰雪变化及影响”专题报告显示,南北极冰盖与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
2024-01-06 10:2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拯救”笑容!面瘫后,北大人民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帮她重新解锁“冻结”面容……
鲁网10月11日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让面容“冻结”患者重拾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多项治疗技术为鼻炎
2025-10-11 14:45:00
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开展书写比赛活动
鲁网10月11日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书法氛围,10月10日,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以“笔墨传情,书写经典”为主题的师生书写比赛如期举行
2025-10-11 14:45:00
第27届(2025)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浪漫上演 国内外百对新人谱写和美乐章
10月7日,第27届(2025)中国国际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在“爱情之都”杭州浪漫上演!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
2025-10-11 15:10:00
莱州公路中心速清S217朱诸线山体滑坡,恢复国省道畅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张博俊10月11日清晨,莱州公路中心以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仅用3小时完成S217朱诸线重大山体滑坡清理任务
2025-10-11 15:29:00
崂善行“幸福益家”情系北宅街道特殊老人
鲁网10月11日讯为切实关怀特殊群体,让特困与残疾老人感受社会温暖,在青岛市崂山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崂善行“幸福益家”项目组工作人员走进北宅街道华阳村
2025-10-11 16:00:00
近日,一名客户家属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显美德,情系储户暖人心”的锦旗专程送到中国银行沧州维明路支行,对该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表达高度认可和诚挚感谢
2025-10-11 16:07:00
近日,一位客户携带大量硬币来到中行渤海新区支行办理硬币兑换业务,其中包括一元、五角和一角等多种面额。该行工作人员上前协助
2025-10-11 16:13:00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记者获悉,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队伍,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
2025-10-11 16:15:00
烈士子女勇闯火海救出三位老人
大皖新闻讯 日前,2024年度“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获奖名单公布,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政府经发办干事王涛荣获一等奖
2025-10-11 16:34:00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郑佳)10月11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2026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进行
2025-10-11 16:52:00
赏篆刻、观演示、品汉风,“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点亮日照文化生活
鲁网10月11日讯 (记者 王一凡)10月11日,东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港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在海曲图书馆开展
2025-10-11 17:08: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庐江县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夏某冒充女性与同事许某网恋,并以各种理由骗取其钱财共计2万余元,被法院判决犯诈骗罪
2025-10-11 17:09:00
免签扩容叠加“超级黄金周”,China Travel迎来新增长。“来华旅游攻略”“赴华购物清单”等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搜索关键词
2025-10-11 17:10:00
“双链”驱动,集群发展,聊城有色金属产业迈入千亿级新时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近年来,聊城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链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现代产业体系结构持续优化
2025-10-11 17:11:00
【文化金家岭】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月满金家岭,邻里共芳华
鲁网10月11日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秋的皎月邂逅国庆的欢歌,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陆续走进各个社区
2025-10-11 1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