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记者在京城高校招聘会上得到的信息——
三个“一些”供学生家长参考
北京高校的春季招聘陆续开启,在一场场双选会上,学校搭建舞台,企业拿出诚意,学生投以热情。
记者走访了北京邮电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春招”,发现与以往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北京邮电大学双选会
“本科生面临的竞争激烈一些”
“央企平台”“解决户口”“薪酬最高可达50万”……北京邮电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线下校园双选会上,学生络绎不绝。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大四毕业生高润钦第一次感受现场招聘会的气氛,心情兴奋而紧张。
“我看你本科学历,面临的竞争可能会激烈一些。”“明白明白,谢谢您!”
尽管之前经历过多次模拟面试,但真正面对面接触企业的工作人员,高润钦还是感觉很不一样。“从对方的眼神里就能猜出是不是对我感兴趣,挺紧张的。”
光学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魏然同样有些忐忑。去年下半年,魏然先后参加了二三十场线上笔试、面试。“之前大多是空中双选会,从投递简历到笔试、面试,都在线上完成。今年转到线下,突然有点不习惯。毕竟整个研究生阶段,线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线下跟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反而很少,之前也没有实习经历,对企业的了解很有限。”
相比起往届学生来说,高润钦也明显感觉实习机会少了很多。“仅有的实习还是在2020年下半年,一份为期三个月的线上实习,确实不能说明什么。”
为了弥补缺少实习的遗憾,高润钦在大三那年主攻比赛,带领团队打造一款求职App,通过组织群面、演讲等能力提升训练,由导师评分,构成学生各项软硬实力数据。经过智能算法分析,将个人实力可视化,据此进行科学的岗位匹配,为双向选择提供参考。最终,这个项目从9万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也让高润钦对求职有了更多了解。“学校和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利用多渠道发布各类招聘信息,组织线上线下经验交流讲座。”
两个小时,一家通信企业已经收到上百份简历。“还是面对面更好,见到的是一个个来应聘的人,而不只是一张张信息表。”收到简历后,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都会快速扫一眼,“如果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直接交流。”
转了一圈下来,高润钦目标城市定在北京。“希望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有大环境的影响,也有父母的期望。”不过,高润钦也意识到,这些岗位招聘门槛往往比较高,“特别是一些技术岗,大多要求硕士起步。”
“投大厂挣快钱的少了一些”
对另一位同学魏然来说,现场可选的岗位并不少,但他没有选择“广撒网”,只投了自己最心仪的两家企业。去年秋招阶段,魏然投了六七十份简历。“当时没想好究竟要去哪儿,就先都试试看。”但魏然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以国企为主。
魏然后来陆续接到六七份录用通知,包括北京、上海的国企和郑州的研究所。“那段时间还是没想好究竟是留在北京还是回老家,再加上岗位不太理想,打算今年春招再看看。”魏然发现,不同城市之间的薪酬水平差异显著,于是决定这次只瞄准一线城市。
而互联网大厂,则一个都没投。“之前去互联网大厂的挺多,但裁员挺厉害的,现在大家心态上都更注重求稳。”
同样把眼光投向国企的,还有在北京交通大学学习交通专业的研究生范悦。北京交通大学2023届毕业生大型供需双选会现场,范悦看到感兴趣的企业,就会上前咨询信息、投递简历。他的目标单位很明确——本专业、国企性质。
“秋招的时候,我就发现投大厂的同学不多。”范悦同样感受到了同学们求稳的心态。一方面,大厂招聘名额变少,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几年听到的信息,让一些应届生对大厂的就业环境产生犹豫。
“我觉得同学们开始更多考虑生活的节奏了。并不是年轻人不想努力,而是更愿意在生活与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像前几年那种,先到大厂奋斗几年,挣几年快钱,这种想法,好像不再大面积流行。”范悦只投了一个大厂——京东,也是因为京东的业务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没得到回复,也就放弃了。
北京交通大学双选会
“向二三线发展的多了一些”
“解决京户”“解决食宿”“单身公寓”……招聘企业把他们认为最吸引毕业生的福利待遇,用最醒目的字体印在展位上。
老家安徽的蒋新元手里,也握着一个意向,是他去年秋招时找到的,大约两三周前签订了初步协议,是一家央企下属的北京企业。
“我本科学的是营销,研究生考到北交大,学的是管理中偏技术的信息管理。”蒋新元达成初步意向的北京企业,解决户口,解决住宿。他没有选择大厂,也是追求稳妥和实际。“现在很多企业喜欢给你一个承诺,谈总包。一说起来几十万。但我发现,实际上这个总包里面,有很多是激励、福利、实物,还把地方政府给应届大学生的奖励算进了总包。”
尽管北京的这家企业,已经让他比较满意,但他依然在摇摆之中。北京的房价、生存的压力,让他想去南方二三线城市发展。“同学们也有一些跟我类似的想法,大家都觉得靠自己在北京买房太累。”
蒋新元看中了一家浙江宁波的研究所,稳定。宁波的房价,比北京低,而且离安徽老家近。“我是独生子,自己这几年也想了很多——到底想要什么。或许,真的应该离父母近一点。北京的这个意向,我现在当做保底的。学校很关心我们,我也提了意见,希望能看到一些外地岗位的信息。接下来,我还是着重看江浙沪的机会。”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专业的本科生王元,在这场双选会上投出了人生第一份简历——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岗位。去年秋招时,王元的想法还是考研。但看完企业的招聘信息后,他的想法变了。“我发现,读三年硕士,出来还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应届生。尽管有些岗位对学历有要求。但是,绝大多数岗位,本科是可以投的。相对来说,我更愿意把这三年时间花在积累工作经验上。”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孙毅 宗媛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7 1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