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5000年前的陶罐藏着月亮的故事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类别: 发布时间:2025-10-04 09:34:0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这个中秋,当你抬头赏月时,可能不会想到:我们对月亮的痴迷,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了!

在河南省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藏着一件“镇馆之宝”——月牙纹彩陶罐,它不仅是仰韶文化百年考古中唯一的完整器物,更像是一件穿越时空的“月光宝盒”,记录着我们先民最原始的“月亮崇拜”。

一眼千年:遇见5000年前的月光

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代表,以其绚丽的彩陶闻名于世,故有“彩陶文化”之称。自1921年仰韶村遗址首次发掘以来,四次考古工作出土了众多陶器、石器、骨器等,但大多为碎片,唯有一件器物例外——月牙纹彩陶罐,出土于1980年至1981年的第三次发掘,是仰韶村遗址百年考古史上唯一的完整器物,也是庙底沟博物馆唯一的国家一级文物。这件文物的珍贵性,不仅在于其完整性,更在于它纹饰的独特性和蕴含的文化密码。

5000年前的陶罐藏着月亮的故事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这件彩陶罐真的很“潮”,高11.5厘米,红陶质地,表面光滑得像打了蜡。最绝的是罐身上14枚等距排列的月牙纹,白彩与红陶相映成趣,仿佛先民在陶器上“画”下了一整个月亮周期。

月纹之谜:天文历法与先民智慧的体现

这些月牙纹线条虽略显生涩,却排列严谨,质朴中透露出神秘的艺术感染力。专家分析,月牙纹饰可能与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乃至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引发了学术界对先民月亮崇拜的深入探讨,多种推测均指向了仰韶先民对月相的观察和月亮崇拜的萌芽。

最主流的观点认为,月牙纹是对月相变化的写实记录。月亮盈亏的周期规律(约29.5天)是早期历法的基础。14枚月牙纹可能象征着特定时间周期,如半个月相周期(朔望月的一半),或是先民尝试协调阴阳历(太阳年与太阴年)的产物。

5000年前的陶罐藏着月亮的故事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在历法尚不精确的时代,通过增加闰月(甚至“十四月”现象)来体现“闰余成岁”,月牙纹或许是对这种天文调整的视觉化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已开始通过观测月亮来把握农时、规划生产,月亮成为指导农耕社会节律的重要天体。

还有研究者注意到,月牙纹形状酷似农历初五的月相(蛾眉月),而14枚月牙可能与冬至日的夜间时长(约14小时)相关。先民或许在某个冬至夜(恰逢初五月相)观测到月亮轨迹,以月牙纹象征时辰记录下这一特殊时刻。虽无确切证据证明冬至与初五必然重合,但这种联想体现了先民将天象与时间计量结合的尝试,月亮成为衡量自然周期的标尺。

无论是历法还是纪时,月牙纹的核心都指向对月亮的崇拜。仰韶文化时期,自然崇拜盛行,日月星辰作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天体被赋予神性。月亮的周期性变化、柔和的光辉以及夜间的主导地位,易引发先民的敬畏与依赖。月牙纹彩陶罐可能不仅是日常用具,更是祭祀仪式中的礼器,用于表达对月神的祈愿,祈求丰收、平安或族群繁衍。类似的天体崇拜证据在同期其他遗址中亦有发现,如庙底沟的鸟纹(象征日神)、蟾蜍纹(象征月神),大河村的太阳纹、星座纹,以及双槐树遗址的北斗星形陶罐埋葬现象,均表明仰韶先民已构建起初步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

月华流照:中秋节的文化溯源与先民情怀

月牙纹彩陶罐的月牙纹饰,虽未直接指向“中秋节”这一后世节日,却为中秋文化中的月亮崇拜提供了史前渊源。中秋节的核心元素——赏月、祭月、团圆寓意,均根植于农耕文明对月亮的长期观察和情感寄托。

5000年前的陶罐藏着月亮的故事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从仰韶文化的月牙纹,到商周时期“祭月于坎”的仪式,再到汉代以后中秋赏月习俗的逐渐成形,月亮始终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崇拜对象。先民对月亮的观察(如月相周期)为后世历法(如农历)奠定了基础,而月亮的圆满意象(满月)自然衍生出团圆、和谐的象征,最终凝聚为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月牙纹彩陶罐如同一个文化基因,见证了月亮从自然天体向文化符号的演变初期。

中秋节定于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收时节,月圆之夜恰好为庆祝丰收、感谢自然提供了时机。仰韶先民对月相的关注,本质上是对农时的把握,这种实用性与神圣性的结合,在后世中秋节中得以延续——既是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也是祭拜月神的精神仪式。

古今对话:月牙纹的当代传承与中秋新意

如今,月牙纹彩陶罐不再仅是玻璃柜中的静默文物,而是通过创新阐释融入现代生活,尤其在中秋语境下焕发新生。

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以月牙纹为主题,制作了大量文创产品——冰箱贴、印章、手机背带等,使古老纹饰走入日常生活。当人们手持月牙纹茶具品茗赏月时,仿佛与5000年前的先民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同样的月光,同样的敬畏,不同的只是表达形式。这种“可触可感”的传承,让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时刻,更成为重温中华文明早期智慧的契机。

月牙纹彩陶罐,这件仰韶文化的孤品,以其神秘的月牙纹饰,揭示了先民对月亮的早期崇拜与天文探索。它虽未直言“中秋”,却为这一节日埋下了深厚的文化种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中秋之夜,当我们仰望玉盘般的明月时,不妨回想这件彩陶罐上那14枚稚拙而虔诚的月牙——它们如同先民仰望星空的眼眸,映照着中华早期文明对宇宙的懵懂好奇与追寻。月耀仰韶,光传千古,月亮崇拜从史前走向现代,凝聚为中秋节的文化核心,持续照亮着民族的精神家园。

编辑:郭同欢审核 :张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盛会不打烊,期待再相会!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二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圆满落幕
...最吸引人目光的莫过于格鲁吉亚的陶酒。形态各异的人形陶罐,每只都神态各异,活灵活现,路过的参展者都将其当作陶土玩偶细细把玩,在被告知是陶酒时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作为承接进博会
2023-09-18 21:02:00
距今5300—4300年,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
今天,一起来认识刻符黑陶罐距今5300—4300年 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了形形色色的神秘刻符描述着他们依水而居耕田、捕鱼、狩猎的野趣生活三个看点带你认识刻符黑陶罐↓会
2023-04-18 15:23: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贴塑双蛇纹,说明蛇在当时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动物,这件陶罐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陶艺制作技术。这件泥质灰陶大盆以其独特的鱼蛇纹饰而备受瞩目。它的风格与陶寺的彩绘蟠龙纹
2025-01-27 09:51:00
...山遗址还出土了散发着南京5000年前烟火气息的牛头形灰陶罐。 “所谓牛头形灰陶罐,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据邵磊介绍,该陶罐塑造的并不只有牛头,在牛头下方还刻出了蜷曲状
2024-06-14 07:54:00
“源”来如此丨9000年前贾湖先民就有“微醺的快乐”
...了。先民们将吃不完的稻米、水果以及蜂蜜等食物储存在陶罐中,放置在阴凉的树洞里,经过时间以及温度的洗礼,陶罐内的食物发酵后产生了酒精,世界上最早的“发酵饮料”就出现了。贾湖不止
2023-08-11 10:56:00
...家国兴旺的期待心绪。饺子、年糕、腊八粥和糖瓜,室外陶罐里冰冻着的馒头卷子与酱瓜酥鱼,鞭炮轰鸣与欢声笑语中坚持“守岁”等待新岁的孩子们的甜蜜困倦,拜年的吉祥祈愿、行礼如仪,寒风
2024-02-10 15:51:00
闪耀吧!中华宝藏⑧丨千年前的神都穿搭今天依然潮
...繁华。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大河网承办的“闪耀吧!中华宝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
2024-02-14 10:37:00
BIBF•熊出没!
...影马、青瓷羊、白玉猴桃、鸡形玉坠、褐釉泥塑狗和猪型陶罐等十二生肖文物作为本次联合开发的设计主题元素,团队经过不断推敲和打磨,最终设计出“罴(pí)罴(pí)熊与十二生肖”IP
2023-06-16 14:24:00
4000年前先民审美是这样的,探访西藏博物馆“镇馆之宝”
...里长江行”探访团在西藏博物馆看到的“镇馆之宝”双体陶罐。 王筝 摄长江网讯 “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昌
2023-08-04 20:56:00
五千年前的“河洛古城”,北斗九星出现,与黄帝治下的都邑有关
...不是黄帝之都,至少也应该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用陶罐模拟出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发现于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域,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贵族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区域内不仅发现了最早的具
2024-04-30 17:14: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登台城,昼观山水城林,夜入极光幻境六百五十多岁古城墙承包假期好风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一侧是高楼林立的都市
2025-10-04 08:14: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 通讯员 林敏丹)副热带高压强势依旧,昨天鹭岛仍然热气腾腾。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我市仍以晴好天气为主
2025-10-04 09:20:00
厦门园林植物园:数百种三角梅花浪 流量担当
市民游客在植物园百花厅参观。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三角梅花浪、千日红花海、天南星科植物花展、草坪liveshow
2025-10-04 09:20:00
翔安香山:50亩向日葵花海 引人入胜
多品种的向日葵争奇斗艳。新品种“泰迪熊向日葵”(左上)赏花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本组图/翔安区融媒体 提供 (除署名外)人面鲜花相辉映
2025-10-04 09:20:00
5000年前的陶罐藏着月亮的故事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这个中秋,当你抬头赏月时,可能不会想到:我们对月亮的痴迷,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了!在河南省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
2025-10-04 09:34:00
漫步森林小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仿佛闯入童话里的森林秘境。随手一拍,都是电影感满满的秋日大片!
2025-10-04 09:36:00
河南一老虎咬水管 “定格” 成 “雕塑” 当地动物园回应:它在嬉戏,是真老虎
大皖新闻讯 10月3日,一段“老虎咬水管一动不动像雕塑”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关注。视频截图视频中,一只老虎咬着水管一动不动
2025-10-04 10:03:00
华商网讯 据微信公众号“广东应急管理”10月4日消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强度继续加强,进一步趋向广东省粤西沿海
2025-10-04 10:26:00
华商网讯 中央气象台10月4日0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今天(4日)凌晨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
2025-10-04 10:26:00
国庆黄金周新玩法:黄果树小黄鸭漂流“萌趣”出圈,解锁山水间亲子欢乐密码
随着今夏贵州“漂流热”的持续升温,这个国庆黄金周,前往黄果树的游客惊喜地发现,除了感受大瀑布的磅礴气势,还有一个充满童趣与欢乐的新选择——黄果树小黄鸭漂流
2025-10-04 10:35:00
绩溪鄣山大峡谷景区再次启动限流措施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上午,位于绩溪县境内的鄣山大峡谷景区发布《注意→鄣山大峡谷目前已启动限流措施》的信息,内容显示:景区今日10时入园游客数量已达景区上限
2025-10-04 11:13:00
【高清组图】贵州从江:民俗斗牛庆“双节”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在丙妹镇松学斗牛塘举办“贵州牛·超级牛”斗牛观演活动。通过民俗文化展演、牛塘普法宣传、超级牛集市及传统民间斗牛等共庆国庆节和中秋节。
2025-10-04 11:39:00
特色文创“圈粉”游客 让武当文化“可带可藏”
十堰广电讯(武当山融媒记者 周容翼 秦钰麟 甘秋娟)国庆长假期间,武当山风景区不仅以仙山云海、千年古观吸引八方游客,景区内各具特色的武当文创产品更成为“新亮点”
2025-10-04 14:19:00
晋祠博物馆人潮涌动
10月4日,晋祠博物馆人潮涌动,当日接待游客4万余人。郭苑甫 摄
2025-10-04 18:37:00
唐山曹妃甸:农旅融合 国庆旅游市场火爆
图为游客正在捕蟹。河北新闻网讯(孙硕)“钓上来的河蟹个个沉手,蟹壳摸着就紧实!”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手捧捞网中鲜活乱爬的河蟹
2025-10-04 1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