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1-27 09:51:00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谁的浮生过往,惊艳了今世年华?透过文物看中原历史,穿越千年只为体验一朝繁华。即日起,由河南省委网信办主办、大河网承办的“闪耀吧!中华宝藏”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通过走进河南各地博物馆,选取反映中原文明发展脉络的代表性文物,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中华宝藏“活”起来、“火”起来。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将迎来一个特别的农历新年——灵蛇之年。《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标识发布,它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再对称反转拼合,形成了“巳巳如意纹”。

甲骨文博主李右溪解读蛇年春晚标识的多层含义时说,“甲骨文里的这个巳字,乍看起来,长得的确很像一条虫蛇,所以由巳字作为设计的基础元素,可以说再合适不过。巳字甲骨文在学界里大部分被认为是腹中胎儿的形象,而当这个标识不断铺展开成漂亮纹样的时候,不正像是这巳的字义展现吗?——生生不息。当它复制一遍的时候,就像咱们古代文物如意的样子。而当它无限复制,像不像商周青铜器表面的纹饰?没错,这就是蛇纹。”李右溪的解读在社交平台上获得了不少流量,受到大家的广泛欢迎。

其实,这里说的蛇纹就是蟠虺(huǐ)纹,就像一条小蛇在不断盘旋蜿蜒,多出现在青铜容器上,属于蟠螭纹的变形。这些纹饰是当时社会变化情况、手工业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精神世界与审美变化情况的反映。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运用谐音寓意、象征会意、吉祥用语等不同手法来绘成图像,表达人们的美好希望和愿景。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灵蛇献瑞、金蛇狂舞、蛇跻新程、福蛇迎春……蛇年以蛇开篇,千百年来,关于“蛇”的纹饰、器皿层出不穷,“蛇”所承载的文化意象也愈加丰富、绵延至今。在新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探索文物中那些神秘而迷人的蛇纹艺术,感受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与智慧。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不出意外,蛇年中国传统顶流纹样一定属于蟠虺纹。这件鼎腹部的主题纹饰就是蟠虺纹,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纹样装饰新潮流的一种标志。蟠虺纹又称“蛇纹”,是以盘曲的小蛇的形象,作蟠旋交连状而构成的几何图形。它与蟠螭纹(指以两条或更多的小螭龙相对纠结,作为花纹单位重复出现的一类纹饰)基本同时自春秋中期出现,在青铜器上流行了几百年之久。

这件青铜鼎上蟠虺纹样的制作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模印工艺。而模印法,只需雕刻一次纹样印模,即用事先制作好的刻有花纹的陶质或木质的小块方模,趁陶范尚未全干时在其上拍印纹样,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模印连续的花纹,即若干组图案花纹是同一种图案的反复和连续。模印法的发明,节约了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你站在时间那头,我在这头,一眼便是千年。”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均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薄厚相同,玉饰呈青黄色,人首与蜷曲蛇身构成环状。

人首蛇身饰通过阳刻及阴刻的隐喻的艺术表现手法区分出男性与女性,因此推断它们表现的人物应为“伏羲、女娲”形象。伏羲女娲形象的出现,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于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与祈求,从而不难看出,远古生殖崇拜意识影响之深远。由于目前并未发现早于此件春秋时期器物的成对人首蛇身形象,因此,这对青玉人首蛇身饰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伏羲、女娲”实物形象。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南京博物院的原始青瓷悬鼓座再现了越国贵族“与蛇共舞”的画面……原始青瓷悬鼓座出土于江苏无锡鸿山邱承墩越国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这是乐器悬鼓的底座,它胎色灰白,外施青绿色釉,座身为覆钵状,上贴九条堆塑的盘蛇,中有管状插孔,插孔上下饰细密的水波纹。

资料显示,无锡鸿山越国墓共出土钟、钲、铙、磬、编钟等青瓷乐器近400件,堪称种类齐全的地下乐器库。礼乐文明来自中原,而蛇元素装饰则与江南地区环境特点有关,两者的结合体现了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交融。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鸮卣(xiāo yǒu)是商代晚期青铜器的精美之作,造型为两只猫头鹰背靠背站立。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卣是一种酒器,合起来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

古代铭文中多见“秬鬯一卣”字样,秬鬯(jù chàng)是用黑黍制作的一种香酒,卣就是专门用来盛放香酒祭祀的。鸮卣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彼此造型差异并不明显,但大部分卣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纹饰丰富。这件鸮卣提手为蛇形,蛇头是连接容器与把手的固定装置,蛇眼圆睁,头顶还有特殊花纹,造型独特。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古人将蛇视为神秘力量的化身,在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带有蛇造型的文物大量出现。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贴塑蛇纹罐,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品。红陶质地,造型口大底小,两蛇反向缠绕于罐身,两蛇头露出罐口,相向对视,造型简朴却栩栩如生。之所以在常用的罐上贴塑双蛇纹,说明蛇在当时是人们经常见到的动物,这件陶罐生动再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陶艺制作技术。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这件泥质灰陶大盆以其独特的鱼蛇纹饰而备受瞩目。它的风格与陶寺的彩绘蟠龙纹陶盘相似,属于大型水器。盘子上装饰的龙蛇纹样,不仅精美绝伦,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盘上沿绕着一条大蛇,蛇头向上,尾巴卷曲向下,神态活灵活现。蛇纹在远古时期被视为神明,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伏羲、女娲、共工、烛龙等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蛇纹的寓意通常被认为是吉祥的。到了青铜器时代,蛇纹演化成盘旋交连的纹饰,被称为“蟠虺纹”。装饰龙蛇纹的陶盆可能用于祈雨等宗教祭祀活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祈求丰收的愿望。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石蛇蛇身盘绕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头微昂,口内涂朱,圆眼向上,黑色眼眶,眼珠涂朱,黑色瞳孔,眼珠与瞳孔间为白色。扁嘴大张,蛇信上卷,眼后与颈之间朱绘一道弧线,其身中部一条凸起的脊棱从头至尾,曲绕的蛇身还组成两个椭圆,使构图显得极其简练流畅。

金沙石蛇出土时有的和石虎、石人、玉璧伴存,有的与玉质礼器、金器等一起埋藏,说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国巫术活动中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蛇”我其谁!来文物里寻找“年味儿”

滇王金印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文物名单。此金印为蛇钮,经测定含金量95%。印面凿刻篆书“滇王之印”, 蛇钮与印身分开铸造,后焊接在一起。

金印出土于滇池附近的石寨山古墓群,1955年进行第一次发掘,无法确认古墓群的归属。1956年底到1957年初的第二次发掘中,发现了“滇王之印”,石寨山古墓群被认为是古滇国墓葬群。 古滇国,只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被提到,从20世纪50年代晋宁石寨山遗址的发现,这个神秘古国才被证实真实存在。

在上古时期,大自然充满了未知的力量,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创造了无数神话故事来解释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万物有灵的观念逐渐形成,不同的部落也发展出了各自的图腾和信仰。蛇,以其独特的习性和神秘的魅力,成为许多文化的共同崇拜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蛇的认知从恐惧转向了敬仰。古人将蛇的形象抽象化、艺术化,融入日常生活中的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上。这些精美的蛇纹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敬。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就已经出现了以蛇纹装饰的陶器。这些古老的陶器见证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一条蜿蜒的蛇纹,都诉说着远古的故事,传递着先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编辑:陈梦伊审核 :王世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京公交“金陵寻龙记”citybus上线啦!
...士吸引了众多乘客的目光,成为“大蓝鲸”街头行走的“年味儿”。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南京公交将云锦纹样融入公交车的新春氛围中,车体突出云锦纹样IP元素设计,车身以喜庆
2024-02-06 21:14:00
...的千里江山图、古雅的贾湖骨笛,传承不息的文化味儿是年味儿的深厚滋养;博物馆外,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各式各样的定制礼盒,历久弥新的文化元素,为热气腾腾的年味添了文化味。文化有根
2025-02-03 13:06:0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个春节假期,年味儿便随着一场场精彩纷呈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飘进了千家万户。从霍州年馍、闻喜花馍到南方地区的麻糍、年糕;从苏州桃花坞年画到
2025-02-01 12:35:00
节目类型丰富看点多
...直播和报道。整台晚会洋溢着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浓浓年味儿,为观众呈现歌曲、舞蹈、相声、小品、戏曲、武术、魔术、杂技、音乐剧、微电影等各类型节目,陪伴观众度过欢乐祥和的除夕夜。
2024-02-09 05:03:00
...场自然贯通,整台晚会洋溢着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浓浓年味儿。至此,2024年总台春晚已准备就绪,盛情邀请全球华人共享这道充满时代感和科技感的“文化大餐”。据悉,今年央视春晚北京
2024-02-09 03:01:00
晋升国家一级馆!苏州这家博物馆有什么宝藏文物?
...演和现代丝织技术在生活上的应用。古代厅的陈列浓缩了中华丝绸文明史,主要陈列有春秋战国、两汉、唐代丝绸文物复制品;唐、辽、宋、元丝绸残片;唐、明、清时期的服饰等;而贡织院则陈列
2024-05-17 10:51:00
...。2月5日,微信团队发布2025春节数据报告《微信里的赛博年味儿》,基于除夕至初五的多项数据,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年味儿十足的线上画轴。微信“送礼物”春节首秀,书籍品类环比增长1
2025-02-05 15:16:00
热气腾腾中国年!临沂生动演绎“年文化” 春节国风潮趣受青睐
...节假期,翻开临沂的旅游地图,一个个景区尽显“热”度年味儿浓——在临沂市博物馆,灯笼高悬,游客云集,文物古迹的魅力让人沉醉;在灯火兰山新琅琊,亭台楼阁,古色古香,游人身穿汉服打
2024-02-15 10:56:00
博物馆里过大年!“鞭炮”“红包”年味儿满 文物展览知识多
央广网郑州2月13日消息(记者 夏莎)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在喜庆热闹的鞭炮声中,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来到博物馆过“文化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推出的
2024-02-13 14: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