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道光皇帝除了枪法不错,节俭,没有其他优点,他是怎么继位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16:5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道光帝,名旻宁,1782年生,嘉庆帝的嫡长子,1820年继位,接手的是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以他的智力和魄力,根本无法振衰起弊,开创新局,但他仍决心守住祖业,看好摊子。他的为政之道,根本要义在于“守成”,企图用祖宗之法,重建祖宗昔日的盛世风光。然而,客观而言,他才华不如祖父乾隆,精明不如曾祖雍正,胆略不如高祖康熙。

问题是,道光是如何继位的?

自雍正起,清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在皇帝在世的时候,先把继承者的名字写下来,放进一个密封的密匣里,然后搁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老皇帝驾崩,取下来当众启封宣读。然而,旻宁的父亲嘉庆皇帝,并没有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放任何东西,突然之间,在热河避暑的时候,就驾崩了。

道光的继位,是臣子们在嘉庆的近侍身上,找到了一个小金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嘉庆四年嘉庆的亲笔字条,立旻宁为太子。于是,旻宁就这样继位了。当然,如果有这样的字条,而且旻宁又是皇后所生,标准的嫡长子;在继位前,就因为林清之变,鸟枪击贼之功,得封亲王,让他继位,从道理上,倒也应该。但是,毕竟没走秘密建储制度的程序。也可以说,老皇帝嘉庆,其实并没有最后下决心选择哪个。嘉庆四年的字条,没有正式放进制度规定的密匣里,搁到嘉庆二十五年,还是不是能算数,其实不好说的。

《清史稿》中的旻宁,在做皇帝之前,除了枪法不错,打猎时猎获物比较多,碰巧击毙了几个造反的狂徒之外,还真看不出有什么本事。唯一的政绩,就是提倡节俭,自己带头穿补丁衣服。不补还好,皇帝的衣服,得专门送给江宁织造,由专门的苏州织工来补,一个补丁,比新衣服花费还多。

旻宁的老子接的是一副烂摊子,轮到他了,还是一副烂摊子,而且更烂。漕运一塌糊涂,盐政一塌糊涂,鸦片走私,比嘉庆时还要疯狂,直接导致了银本位的清朝货币体制的动荡。面对这样一些每个都可以动摇国本的大问题,道光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但是,他信赖的大臣,都是曹振镛这样的提倡多磕头少说话之辈,前有曹振镛,后有穆彰阿,都是这样一副稳重、持重却平庸的衮衮诸公。跟他们的皇帝一样,人不坏,也不大整人,但是什么大事不想干,也干不了。

道光曾向一名即将上任的官员推心置腹地谈到他的治国理政之道,堪称“裱糊理论”的完整表述:国政就像一所大房子,住房的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听任破坏,必致动大工。在“裱糊理论”的指导下,面对扑面而来的问题,道光给臣下的一道道圣旨,就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目光短浅的“法术”,从来没有一种远距离、宽视野的“治道”。

道光目光短浅毫无卓识,但若有明智远识的大臣辅佐,也不失为宽猛相济。但要命的是,资质平常缺乏胆略的道光帝,又绝不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的每一次决策,都是最佳方案。因此,他在辅臣的选择上,又采用了最可怕的“老实听话”标准,他所信赖的中枢重臣如曹振镛、穆彰阿等,均以“多磕头,少说话”为主旨,战战兢兢,每逢建言,先竭力揣摩帝意,只讨欢心而不究事理。这就使得道光循用的“裱糊理论”,一方面畅行无阻,另一方面国事却逐渐糜烂到无可救药。

朝野上下,都在斤斤计较公文的齐整,文字的娟秀。封疆大吏的奏折,无论说的事儿如何,只要行文上出一点小错,就可能遭到道光的严厉批驳,以至于丢了官帽子。这据说是曹振镛的主意,说是道光发愁,看奏折看不出名堂,曹就说,盛世无大事,但下面的人每每好危言耸听,只要挑出一丁点细枝末节的小错,就大加驳斥,就可以震慑他们,让他们觉得圣主明察秋毫。是不是真的这样,不好说,但越是平庸的皇帝,越是到了王朝的末世,越注意细节,倒是千真万确。

重形式,轻内容,是每个王朝末世的通病。不仅文如是,武亦如是。都说八旗绿营不中用,但校阅起来,队伍也格外整齐,铠甲鲜明,旗帜飞扬。只是,再漂亮的形式,也应付不了末世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当家人的皇帝,也没有决心面对。漕运因河道壅塞,运不过来了,才让人走海运。海运大成功,但原来漕运体系的官僚们不肯看着利益丧失,一起闹将起来,皇帝就反悔了,依旧归河运。盐政的改革,也是半拉子工程。而禁烟行动,开始的时候气壮如牛,恨不得禁绝一切对外贸易。然而洋人舰队一来,马上妥协,罢免了林则徐。后来发现人家不是来要求申冤的,而是要建立通商关系。又罢免了他派去安抚洋人的琦善,懵懵懂懂就开战了。打了两年,才发现根本打不过人家,又一点价钱不讲,就全面妥协,人家要什么,就答应什么。任是这样,虎头蛇尾,左摇右摆,因循度日,臨死的时候,遗诏上还说自己什么事儿都办明白了,连鸦片战争这样丢人现眼的疮疤,居然也说是他的措施得当,使得“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

即使是输掉了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一旦列强撤军,道光也仍然觉得终于补上了大清这所“房子”的“漏洞”,于是万事大吉了。林则徐在《软尘私议》中描绘了战后北京的景象:议和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致有二十年的时间,就在道光的指引下,只图“糊住”表面的“窟窿”,不想“动大工”,于是,近二十年的时间白白地流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打也白挨了。历史学家痛言,如果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前移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史可能就不至于像后来那么难堪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嘉庆时期的三件荒唐事:清朝衰落的信号
...国的思想。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席卷了欧洲,从而诞生了大量的工业制品,这就需要一个广阔的市场去销售这些商品。当时的清朝时人口众多,欧洲人
2024-01-05 12:49:00
鸦片战争和乾隆皇帝有关系吗
...府的贸易市场),后来产生了,林则徐禁烟运动,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明显就是清政府内部没有人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典型案例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朝廷有西方传教士,可以无形中给他们
2024-02-17 17:46:00
道光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起鸦片战争,因为禁烟运动的失败,英国和清政府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通过这次战争,道光并没有从中汲取经验,他没有看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思想
2023-08-31 17:53:00
清朝为何灭亡?只因道光犯了2个错误,个个致命
...岸,离北京仅一步之遥。这可把道光帝吓得不轻,他也是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鸦片战争以如此屈辱的结局收场,可道光帝并未从这次的割地赔款中汲取教训,反而一错再错。待
2024-08-12 14:44:00
清朝的灭亡,到底是哪个皇帝的错?
...国家开启工业时代以后,清朝的统治者并没有做出改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40年的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始于1870年的美国。但到清朝灭亡的1912年,中国都是一个农业社会,几
2025-01-10 17:32:00
为何敢说满清十二帝无一庸人
...开始,清朝就开始受到英法为主的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清朝都是战败者,割地赔款是家常便饭,把中国脸都丢尽了。特
2024-10-18 13:26:00
清朝由盛转衰的三位君主,谁更加优秀
...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他足足干了6次。当初英国使团第一次来清朝,打算和乾隆建交的时候,结果因为人家不肯给乾隆下跪,最终导致这次建交计划彻底失败,使得清朝自此落后于世界。乾隆后
2023-06-20 20:00:00
道光皇帝在位时处在历史转折点上,他都干了哪些大事?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结束,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正处在清道光年间,作为这一历史上社会转变时期的道光皇帝,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也算是比较悲催的一位了
2023-02-01 21:18:00
乾隆凭借太上皇的身份又执政了三年,都干了些什么?
...史还远着呢?其实不然,乾隆死亡的时间是1799年,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才四十年。当时的大清财政危机依然显现,蝗灾盛行否则也不会爆发白莲教起义。乾隆在国库这么空虚的时候还搞什么千
2023-03-02 20: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