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36氪首发丨合成生物学公司「CellX」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拟于近期运行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6-16 10:07:00 来源:36氪

36氪获悉,合成生物学公司CellX(食未科技)已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多个战略投资方。CellX CEO杨梓梁告诉36氪,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业化推进,包括千升吨级中试工厂建设、关键设备采买和技术的产业化研发。

CellX是36氪持续关注和报道的一家合成生物学食品领域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20年,CellX聚焦于细胞培养肉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商业化探索,并已在培养基、细胞种子以及新型生产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现已搭建起细胞系、培养基、新型工艺、创新产品四大技术平台。

此次A+轮融资完成之前,CellX曾于2022年5月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迄今这家本土细胞培养肉公司,创立三年间已连续获得四轮融资。

过去一年间,CellX的细胞培养肉工艺中试工厂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据36氪了解,CellX的千升吨级的细胞培养肉中试工厂即将落成,计划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行,迈出从实验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一步。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中国首座千升吨级的细胞培养肉中试工厂。

作为细胞农业的重要分支,细胞培养肉过去十年在全球掀起持续创新风暴。不同于依赖长周期饲养、碳排放量大的传统肉类生产方式,细胞培养肉是一种颇具科幻色彩,过程高度透明化的食品新科技,以细胞为最小生产单位,全程工厂化生产,绿色低碳、无污染且可针对市场所需,定制化生产相应的加工肉产品。

但最终进入家庭餐桌之前,细胞培养肉的成本问题,仍是从业者们绕不开的规模化难题,也是衡量不同公司技术壁垒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重要参照。

较于十年前由荷兰生物学家Mark Post博士研制的首个细胞培养肉汉堡逾30万美元的拍卖价,近些年以UPSIDE Foods、Believer Meats(原Future Meat)、Eat Just为代表,细胞培养肉成本有大幅下降,但从消费者日常消费层面,整体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近些年,全球头部细胞培养肉公司的投入重点,已逐渐从研发到扩大规模倾斜。中试工厂是细胞培养肉走出实验室到商业化的重要桥梁,可以通过进一步验证和改进生产工艺、低成本培养技术以及生物反应器性能,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和定制化铺路。

据悉,该座中试工厂由CellX和国内上市生物技术设备公司东富龙集团共同建设。CellX 研发总监陈双双博士告诉36氪,中试工厂配备了多台上千升的生物反应器,采用CellX自主开发的悬浮培养技术和无血清培养基,并使用数智化的设备管理系统,以加快研发进展。此外,还搭建有消费者参观和试吃的互动体验空间,定位于打造国内第一个集技术研发、中试生产、参观体验于一体的“透明食物空间”。

该座中试工厂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具有吨级的细胞培养肉中试工厂。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有10余家公司建立起了培养肉中试工厂,但其中规模到千升的仅有5家,分别是Upside Foods、Believer Meats(以色列,原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GOOD Meat(美国)、Mosa Meat(荷兰)、VOW(澳洲)。

36氪首发丨合成生物学公司「CellX」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拟于近期运行

全球部分细胞培养肉公司中试工厂进展图,受访者提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肉类产量超过9000万吨。而根据粮农组织预测,当年全球整体肉类产量约在3.6亿吨。相比之下,中国肉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仍然面临挑战。

新蛋白被认为是重要的探索方式。杨梓梁告诉36氪,中国细胞培养肉行业整体起步较晚,较于国际先进市场相对落后。不过,大部分细胞培养肉公司仍处于实验室和小试阶段,行业未来注定要比拼价格和稳定生产。随着千升中试工厂的建成,CellX和中国细胞培养肉行业将步入吨级中试时代。

值得一提的事,CellX还于近期入围了全球顶级科学竞赛XPRIZE的总决赛,成为该项大赛唯一入围的中国细胞培养肉公司。

成本均摊和降低,也是CellX从小试阶段到中试阶段的研发重心。据陈双双博士介绍,CellX已成功完成多个品类十余款细胞系永生化细胞系的开发,多款细胞已完成自主悬浮驯化,其中领先管线已率先进入中试阶段,同时利用多款无血清培养基技术和新的生长因子替代技术,以及类似培养基循环利用等工艺应用,整体成本较于小试阶段有数十倍的降低。

除了在技术端的纵向延伸,肉制品产品侧的终端形态,也是决定商业化落地方向的关键。目前,CellX已经开始布局多项创新技术开发以及高效自动化研发平台的搭建。

杨梓梁告诉36氪,CellX的平台型技术具有通用性和普适性特点,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肉类。接下来CellX将探索两个产品方向策略,一方面推进禽类的细胞培养肉的全流程打通,加速市场准入和产品上市,同时重点布局牛肉、海产等高附加值品类,做持续商业化探索。

36氪首发丨合成生物学公司「CellX」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千升吨级中试工厂拟于近期运行

CellX细胞培养鸡胸肉产品图,图据受访者提供

政策层面,近全球各地监管部门对于细胞培养肉的政策利好逐渐释放。继此前2020年GOOD Meat获得新加坡政府许可合法销售之后,今年3月,其细胞培养鸡肉正式获得美国FDA获得上市销售许可,是继去年11月份Upside Foods之后,全球第二家获得美国法规批准的细胞培养肉公司。此外,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也首次提到将细胞培养肉纳入到下一个五年规划当中。

在陈双双博士看来,类似FDA权威市场准入审批认证,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好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拉近消费者与细胞培养肉的距离,起到科普教育作用。同时,可以为CellX的研发端,提供前瞻性的设计规划指引,让产品更加安全和符合食品监管要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6 12: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穿越合成生物学「死亡谷」,蓝晶微生物新获近10亿元资金加持|36氪专访
...线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进一步巩固了蓝晶微生物在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头部地位。在成功实现工业量产之际,蓝晶微生物两位联合创始人张浩千博士、李腾博士接受 36 氪专访,讲述如何通过技
2023-02-15 11:18:00
...科院微生物所,先后师从马延和、陶勇等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近十年积淀。现阶段,微元合成研发团队博士学历员工占比约70%,未来还将集结多位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加入团队。
2023-07-06 11:24:00
八家公司拿到新钱,喜茶加盟店日销平均2000杯,深圳去年开出321家「首店」|创投大视野
...合成生物技术培育100%生物基皮革36氪未来消费获悉,合成生物学企业「贻如生物」已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人民币。其中,种子轮由奇绩创坛领投;天使轮由线性资本
2023-03-11 12:10:00
...计算模拟与湿实验技术,分别从分子设计、成药性优化与生物学评价三个核心环节加强早期药物研发能力,源源不断拿出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项目,打造新药研发的创新梦工厂。
2024-02-27 11:32:00
36氪首发 |「氢易能源」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推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商业化
...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易能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重塑集团、华汯资产与陕西高校科创基金。长期以来,低成本氢源地(化工厂、大型风光基地等)与氢
2023-04-14 09:52:00
...计+合成科学+工程技术”的技术研发链,目前已拥有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工业酶基因挖掘与改造平台、化学技术平台以及酶基绿色工艺开发技术。 行业观察IPO观察 | 非典型“消费医
2023-05-14 21:29:00
热烈庆祝威海市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建成暨恒鲁生物数十吨量级中试线量产成功
...府以及恒鲁生物相关人员共同在威海荣成庆祝威海市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落成,以及恒鲁生物数十吨量级产线量产的成功。恒鲁生物依托恒鲁生物子公司-荣成市慧海创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2024-06-13 15:50:00
汇融基金:追加投资微元合成Pre-A轮
...物所,先后师从马延和、陶勇等行业顶尖科学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近十年积淀。现阶段,微元合成研发团队博士学历员工占比约70%,未来还将有多位教授、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加入。202
2023-07-06 18:53:00
微软收购欧洲创企Mistral AI少数股权,夯实AI领袖地位丨每周硬科技投融资汇总
...团队,精通骨关节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运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前沿科学发现新的机理和信号传导通路及之间的互相作用,识别新的药物靶点,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型生物药物和小分子化学药物。
2024-03-04 13:4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