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文艺评论|灵焚:喻子涵《苍茫的回声》之“思想诗”本质呈现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5-01-10 23:09: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艺评论|灵焚:喻子涵《苍茫的回声》之“思想诗”本质呈现

贵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山水绮丽习俗文化多元无需赘言,地灵人杰更有史可鉴。如昔日阳明子以流放之身,却能“龙场悟道”成就一世大儒。当代也是才人辈出,我喜欢的诗人就有南鸥兄的诗作独领风骚,喻子涵兄的散文诗佳作也是绵延不断。翻阅子涵兄近著《苍茫的回声》,虽大多数作品皆为“采风”之作,但其中佳作诸多,绝非应景草就。在当代散文诗坛,笔耕不倦者前有耿林莽前辈的创作令人叹服,今有当下散文诗引领者周庆荣连年有新著问世,再看子涵兄此著的每一组作品的创作时间,实可谓惜时如金,足见他长期以来始终保持着鲜活的审美灵性,向时空敞开生命,以每一根审美触须与世界相遇、对话,竭力捕捉着来自于幽冥而苍茫的存在回声。《苍茫的回声》与他以往的创作之不同特点在于“未完成”审美创造的突出表现。

文艺评论|灵焚:喻子涵《苍茫的回声》之“思想诗”本质呈现

喻子涵是当代著名的散文诗人,他的作品在语言与思想上达到了深邃的契合,情感与节奏张弛有度,审美与意象从容自然,诸多作品的语言,看似随手拈来却能让思想在存在与揭示之间充满张力,从而点石成金,让人抵达豁然开悟的哲思之境,不着痕迹地呈现出散文诗作为一种“思想诗”的重要本质。正如所知,关于散文诗有一种认识,那就是其属于诗歌文学中的一种“思想诗”,思想深度与高度决定了散文诗作为一种诗歌文学体裁存在的独立性意义。虽然散文诗的“美文性”被许多人所认可甚至被一些人所强调,但那只是其表象而非本质,其本质必须是“思想性”。如果散文诗不能揭示人所处的某个时代认识世界的前沿思想与揭示人的存在的独特而前卫的审美,那其作为诗歌文学存在必然会被分行诗所歧视,同时也会被其散文性外观所遮蔽,成为可有可无的不入流存在。令人欣慰的是,喻子涵的散文诗让我们看到了其诗性与思想性的高度融合,既具有美文、韵味,又呈现浓密而深邃的哲思,许多作品看似日常语言的平实叙事,却让人抵达余味无穷的审美秘境。评论界概括其作品具有“低温沸腾”的审美特质,多少应源于此中况味所致。

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强调,散文诗是老幼皆宜的文学体裁,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通过散文诗的表现形式,揭示自己与世界之间的某种审美关系以及对于存在的自我认识。但是,能够成为经典的散文诗,除了其美文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这就需要人的阅历与思想深度,审美能力的提高,散文诗作者仅有驾驭语言的才华是远远不够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审美的前卫视野是产生经典作品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为此,要写出好的散文诗,需要人的审美与自我认识抵达别人不曾有的境界。而当人的审美与思想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时,往往也只有“散文诗”才足以承载其深邃的思想,呈现其审美之大境。这是我曾考察那些成为经典的散文诗名篇名著的作者时所发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波特莱尔如此、鲁迅如此、荻原朔太郎、纪伯伦、圣·琼佩斯等皆如此。这也许就是散文诗在中外文学史上虽然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存在,却仍然能够保持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为此,好的散文诗作者绝不会把老虎当作一只宠物猫来养。

文艺评论|灵焚:喻子涵《苍茫的回声》之“思想诗”本质呈现

喻子涵的散文诗,让我再一次确认了上述发现与认识所具有的合理性。笔者关注喻子涵的散文诗创作已有多年,对于其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纵观他的散文诗创作之路,明显存在着这种审美与思想的成长与变化的轨迹。就《苍茫的回声》这本厚重的作品集而言,这种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诗歌作者的创作之路,并非都能越写越好、年龄越大佳作越多,许多人更是恰恰相反,这才有古人所谓的“江郎才尽”之说。但散文诗不同,好的作者往往是年龄越大,审美与思想越成熟,作品写得越好,到了晚年更是佳作频出,比如耿林莽前辈在耄耋之年,仍深耕创作佳境,成为我国当代散文诗坛的审美佳话有目共睹。只要对比《苍茫的回声》上、中、下三卷中所有作品的写作时间不难发现,喻子涵的散文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渐入佳境的审美气象。其中最早的作品《登梵岳遇佛光》,初稿写于1993年5月,而最后的作品是《闪烁的微尘》断章中的某一节,完成于2023年12月。在这部作品集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审美境界、诗性语言与世界之间的乖离,情感、语言与审美对象并不契合的违和感,存在着“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比如,创作于1993年的《金顶·知音·雪》(三章)如此,即使到了2004年的作品《梦幻喀斯特》(20章),2008年的《南长城》(4章)皆如此,叙事过于冗长、拖沓,语言只抵达场景表象,对于审美对象的诗性赋予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缺少与审视对象的对话与相互生成。显然,在此时其审视事物还是停留在“看山就是山”的层面。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写得不错,比如该作品集的开篇《贺兰山岩画》(3章),通过把审美对象以“你”对象化,让审视者“我”与其平等相遇,把二者之间的关系拉近,如情侣间深情对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很自然地交换着各自的心跳,让人顿感情真意切的圆融一体。但是,这种现象在那些早期作品中也只是个别,不是全体。此时,充其量也只是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审美情境。这就说明在早期创作中,其驾驭语言与对象关系的能力并不稳定,其审美能力与世界认识尚未达到“看山还是山”的佳境。然而,到了2014年之后,这种创作能力的青涩感明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运用语言表达审美主体对于世界的认识,并进行审美呈现时逐渐显得从容不迫,作品的语言看似随手拈来,却皆能恰到好处,并往往让人产生审美的惊喜与抵达哲思的开悟,比如《中年情绪》(7章),《光芒与暗处》(10章)等“下卷”中的大多数作品,其大都创作于2017年之后,那些作品大都能给人带来阅读的惊喜。这也许与他在此之前刚完成了《汉字意象》系列作品的创作有关。

散文诗集《汉字意象》是在2013-2016年之间断断续续完成的专题作品集,但其中最早的篇章《十》这个汉字,其初稿则写于2011年10月1日,并在2013年6月16日做了二稿修改,到了2015年10月又进行了三稿修改后才最终定稿。而此书的最后一章《瓦》字,其定稿时间是2016年10月。这些以汉字的某个字为审美对象的诠释性呈现,此前作品中存在的叙事冗长乃至自作多情的审美强制痕迹已经消失,而是力求以自然且诗性的审美语言企及深邃的哲思,让每一个汉字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审美灵根与现代生存的对应性意义复活。为此,在作者的2014年之后的作品中,明显能够感觉到他的那种“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审美从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被编入此作品集的近年来的那些新作,这种审美从容则更臻成熟。同样是对眼前的各种事物、景象、事件、事态等审美呈现,在中、下卷中已基本上不再出现物我、事我之间的乖离感,呈现出以自我的生命律动聆听事物、事态的自性言说,敞开灵魂与世界平等对话,并从这种“对话”中不露痕迹地浮现、对应人的情感、思想与存在的境遇性体悟。此时的审美自然而然,思想浑然天成。特别是最后的创作于2017年5月-2023年12月的《闪烁的微尘》这组箴言性短章,其审美与哲思浑然天成,内蕴余韵缭绕,令人回味无穷。

喻子涵的散文诗创作之所以能够随着年龄与思想发展而不断提高,这可能源于他对于自己的创作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与对于诗歌是什么,为了什么的清醒认识。在《苍茫的回声》“后记”中,他对于自己的创作历程与审美探索作了如是概括:“在‘孤独的太阳’时期,差不多有着较为明显的文体意识,即分段式写作,……没有完全遵守当时某些过于拘束的所谓‘散文诗’范本,我只是热衷于散体的诗歌写作而已,故大量运用超现实想象和现代性手法;到了‘汉字意象’阶段,明显倾向于‘诗化’写作,增加意象呈现,……注重情景、细节的铺设。到了《苍茫的回声》,变化则更大,篇章结构上都是组章,格式上散体写作和诗体写作兼备,甚至还有短信或微博式的短章写作。……当然,不管是哪一个时期,象征与哲理这个根基都没有丢失,语言的质感没有丢失,保证了散文诗的诗性品质。”

从上述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作者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散文诗文体表现的各种可能性,其文体意识明确,尝试各种表现手法,努力呈现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诗歌体裁的多样性特质。这里所说的“孤独的太阳”“汉字意象”,都是他在不同时期出版的作品集名称,同时也是他在该时期所探索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的一种呈现。这部《苍茫的回声》,基本上都是作者上述二著之后最新作品的结集(个别早期的草稿,也是在近期修改定稿),由此可见,这部作品集,应该是作者现阶段所抵达的审美与思想之至境的呈现。虽然在“上卷”中有一些篇章,初稿写作时间与“孤独的太阳”和“汉字意象”时期存在交叉重叠,但其最终定稿时间基本上都在“汉字意象”时期之后,即2017年之后修订完稿的。也许是为了保留初稿写作时期存在的物我乖离的审美痕迹与思想呈现的稚拙性,即使在后来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定稿之时,其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契合仍然存留些许早期痕迹,那些早期的初稿,在近年重新修改而最终定稿的作品,明显比创作于2014年以后、即“汉字意象”时期之后的那些作品来得逊色。尽管作者将其以“散体”与“诗体”的不同探索时期予以区别性划分,都无法企及在《苍茫的回声》中所追求的“散体写作和诗体写作兼备”之审美与思想浑然契合的艺术高度。只要阅读全书则不难发现,被划分为上、中、下三卷的《苍茫的回声》,越往后其中被收入的作品则越好,其创作时间基本都在2015年之后,乃至最后的箴言性组章《闪烁的微尘》,虽然写作时间跨度从2017年5月至2023年底,并可能属于一些“未完成”的断章式哲思,而正是这种似乎“未完成”的断章,成就了其中的审美留白与思想余韵的相得益彰,犹如欲语又止,有某种残缺之美呼出语出,成为该作品集所呈现的作者业已抵达的审美峰顶,闪烁着审美与哲思相互生成的艺术光芒。

那么,《苍茫的回声》这部作品集,究竟所揭示或者所呈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苍茫的回声》是一部厚重的作品集,可诠释的问题是多元的。从我阅读后的整体感受而言,这部作品集的审美与思想,从总体上看,似乎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指向一个被广泛流传且悠久地困惑着人们的、可谓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到哪里去?”之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根本追问,终极求索。由于对于喻子涵而言,“世界就是一堆梦幻的积木”。(《梦:积木与地图》)所以,无论他的山水行吟,还是人文习俗的审视,乃至面对社会现象、历史人物、个体生存境遇的省思等,其本质都是在确认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然后通过或象征或哲思的语言揭示这种关系,并以这种揭示来呈现作为人的审美性存在,企图确认自己“是谁?”“哪里来?”“哪里去?”的问题。而要完成这种确认,生存与世界的关系逻辑是无用的,只有在语言中寻找才是有效的。

(作者本名林美茂,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著名散文诗人、散文诗理论家)

文/灵焚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1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黔东文学】喻子涵新作《苍茫的回声》引关注
...孤独的太阳》《汉字意象》《喻子涵的散文诗》《苍茫的回声》等6部散文诗与散文集,独著与合著《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地域民族文化视野下的贵州作家群研究》《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
2024-12-12 16:32:00
新书速递 | 喻子涵新作《苍茫的回声》引关注
日前,喻子涵散文诗新作《苍茫的回声》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省作家喻子涵继《孤独的太阳》《汉字意象》之后出版的的第三本散文诗集,主要收入 2000 年至 2023 年二十多年间创
2024-12-11 23:09:00
...生成两分钟长度、广播质量级别的音乐……当AI之风吹到文艺创作领域,文艺创作力和精神创造力会不会越来越衰弱?一些文艺界人士指出,借助技术迭代,文艺创作者正在主动扼杀自己的创造力
2024-04-21 07:20:00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㉘】东湖评论:厚植人民情怀,书写新时代人民文艺的恢弘史诗
文艺是国家凝魂聚力的精神食粮。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书写了社会历史波澜壮阔的篇章,也创造了华丽璀璨的文化艺术财富。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
2024-01-06 16:11:00
《仰望文学的星空》:穿越时空的能量
...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汇集了作家对文学巨匠、文学作品、文艺现象、文艺评论、文艺争鸣、中外文学比较等的观点、看法、品鉴、评介、争鸣等。见解独到,情感饱满,言约旨远,文学鉴赏价值高,
2025-05-20 11:51:00
(文艺评论)敞现跨媒介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读《跨媒介文学演变及其生产与传播》的思考
...敞现了跨媒介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力推进了媒介与文艺关系这一热点学术领域的研究。本书围绕“跨媒介文学”形成的理论思考,是全书一大亮点。本书的理论思考建立在鲜明的问题意识之上
2023-10-30 22:05:00
一部文艺作品的优劣究竟谁说了算?在人人可弹幕的时代,什么样的评论才是有价值的?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上,北京市广播影视协会视听艺术评论家专委会正式成立
2025-06-04 14:43:00
...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为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艺影响力,今日福建日报在武夷山下副刊版面全新推出“文艺评论”专栏,同时,副刊官方公众号“武夷山下”正式上线。这两项举措
2025-05-21 12:18:00
□张文浩小说《红岩》及其衍生的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红岩”文化现象。“红岩”文化对当代中国精神的塑造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将继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进程
2024-05-10 07:11: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网剧《踏血寻踪》在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隆重开机
2025年10月18日上午,年代刑侦悬疑中剧《踏血寻踪》开机仪式在安徽省休宁县中国状元博物馆隆重举行。县政府副县长胡芬同志出席仪式
2025-10-20 14:50:00
中影创新积极践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命 助力“红领巾的光影记忆”观影活动走进中央团校
近日,全国少工委、国家电影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红领巾的光影记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观影活动,并首批推荐30部爱国主义题材优秀影片
2025-10-20 15:20:00
10月18日,大型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 时空解码》正式登录咪咕视频。该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民族宗教专家全程参与,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2025-10-20 13:50:00
时代画卷《依依向北风》启幕,蓝暄演绎质朴年代真情担当
10月19日,由武一鹤编剧,武洪武执导,菅纫姿、鲁诺、何明翰等主演的电视剧《依依向北风》在CCTV-8黄金档开播,引发观众广泛期待
2025-10-20 11:49:00
由北京市广电局指导的《怒刺》正在红果短剧、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咪咕、搜狐等全网其他平台热播中。该剧入选中宣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
2025-10-20 12:19:00
《小城良方》今日开机 肖战领衔超强阵容寻“疗”愈良方
由柠萌影视出品,爱奇艺联合出品的小城生活“疗”愈剧《小城良方》于今日正式官宣开机。该剧由聂成帅编剧,张晓波导演,苏晓担任总制片人
2025-10-20 13:50:00
台式纯爱电影《不要错过你》定档11月7日 三重仪式感开启冬日浪漫
由杨宥瑜执导,林奕岚、詹怀云领衔主演的台式纯爱电影《不要错过你》今日正式定档11月7日,并发布定档海报,以三重仪式感,提前锁定冬日档期的甜蜜氛围
2025-10-20 13:50:00
青岛:创新之姿 潮萌出击 《节气小精灵》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鲁网10月20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 通讯员 宗绪昌 赵晓亮 笨果均)10月16日至10月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在山东青岛隆重举行
2025-10-20 13:34:00
青春华章丨蒲公英的青春日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作者:周楠、倪冲、王凯璐(“青苹果乐园”团队、 “小纸青”团队)制图:童瑶、朱家佳、陈艳丽(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责编:杨虹磊【责任编辑:伍
2025-10-20 11:54:00
《百年英雄》人物漫画有奖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由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与郑州航空港区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的“《百年英雄》人物漫画有奖征集”活动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启动
2025-10-20 13:29:00
最新!《沉默的荣耀》演员来福州祭拜吴石!“您的名字有人知晓!”
近日,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剧中人物吴石将军等隐蔽战线英雄的事迹引发广泛关注,线上线下掀起一股跨越时空的集体致敬热潮
2025-10-20 08:38:00
国内首部以文物展示、历史风貌再现为主题的杂技剧,以杂技、舞蹈、武术等形式,再现了中山国重器和战国时代的文化风貌,展现出燕赵大地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
2025-10-20 09:05:00
上饶市第二十小学第三届石文化艺术节活动圆满落幕
当指尖触碰奇石的纹理,当创意赋予顽石新的生命,一场关于“石”的文化盛宴,在上饶市第二十小学的校园里温情绽放。近日,上饶市第二十小学第三届石文化艺术节活动如期开展
2025-10-20 10:50:00
线上学音乐,如何保障效果与体验?——伯乐音乐的精细化服务新标准
在音乐线上学习的领域,伯乐音乐率先开创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服务标准的结合。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与个性化的售后班主任服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应与解决
2025-10-20 10:18:00
10.18 福临门爱家日|跟着央视新闻新媒体 探寻国人餐桌里的幸福密码
2025年10月18日,正值国民粮油品牌福临门成立32周年暨第5个“10.18爱家日”,中粮福临门联合央视新闻新媒体成功举办了“寻味幸福——10
2025-10-20 0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