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退居福州的李纲(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06: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史林折枝

退居福州的李纲(下)

乌石山的这次聚会,发生在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恰在范汝为之乱平定之时。聚会由巡视回城的宣抚使孟庾邀约,显然有通报战况和庆功、慰问之意。

孟庾,绍兴元年十月任参知政事,十一月奉命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与韩世忠一起,为平定范汝为之乱而来。他不需要亲赴前线,次年正月,其人在福州。

受邀者名单里有一位嗣濮王,可见这是一场显贵高官的聚会。

嗣濮王仲湜,又是何许人也?赵仲湜(1073—1137),字巨源,宋太宗的玄孙,祖父赵允让被封为濮王。汴京失守时,六军欲推赵仲湜登皇位,赵仲湜以“自有真主”而推辞。高宗即位时(1127年),赵仲湜率众拜谒。论辈分,赵仲湜是高宗的皇叔祖,高宗乃下诏让他袭封嗣濮王。

为什么嗣濮王会出现在这次聚会中?或者说,为什么这位嗣濮王会来到福州?

据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载,南宋皇室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将原供奉的七殿神御、四殿御容,由浙江温州奉安于福州开元寺大殿。由此,嗣濮王赵仲湜来到福州,是很自然的事。另据郭柏苍《乌石山志》记载,在乌石山蟠桃坞,有赵仲湜题名手书的摩崖石刻:“建炎庚戌正月二日,因礼神光宝塔,遍游乌石精蓝,乘兴造西禅,历览胜概而归。男士街、士术、士衎、士程,侄士貝爲,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开府嗣王仲湜巨源书。”建炎庚戌为公元1130年,巨源是赵仲湜的字。这里面说的是,赵仲湜礼佛神光寺,游览乌石山,陪同者有他的儿子士街、士术、士衎、士程,侄子士貝爲,女婿廖虞弼。只是,此石刻今已不存,黄荣春编著的《福州摩崖石刻》列入“佚刻”。

从当时的情势来看,北方和长江沿线动荡不安,南宋皇室为避乱而南来者并不鲜见。不但赵仲湜来到福州,吴国长公主和驸马潘正夫也因避乱来到福州,并在乌石山留下了题刻踪迹,即乌石山霹雳岩“绍兴二年仲春十三日河南潘正夫题”的那方石刻。

乌石山聚会中的许份,字子文,闽县人,状元许将之子,崇宁二年进士,官龙图阁学士。王仲薿,前文已提及,这里不再重复。胡世将,时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程迈,时为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邓肃,沙县人,授鸿胪寺簿,曾出使金营,擢右正言,会李纲罢相,上疏争而罢归,绍兴二年避寇而居于福州。李易,时为参议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在宣抚使孟庾帐前效力。胡纺、马咸、郑士彦的身份,如石刻中所记。

李纲是前宰相,既然居住在福州,受邀是自然的事。李纲有诗赠孟庾,即《奉赠宣抚孟参政二首》:

赤子潢池学弄兵,柄臣仗节到闽城。

布宣威德雷霆奋,慰抚烝黎雨泽倾。

鏖战指踪烦妙略,凯旋铙鼓震欢声。

灵旗径向江湖去,早定艰难底太平。

(自注:克建城日,雷初发声。自去年冬久旱,王师来乃雨。)

睢阳一别五经春,邂逅相逢瘴海滨。

华发知公因国事,苍颜顾我久埃尘。

绨袍念旧故人意,药裹关心多病身。

人觐从容见知旧,为言只欲老垂纶。

此诗明显是为平定范汝为之乱而写,同时写到同僚的情谊和个人的感慨。

这次平寇期间,李纲还有诗赠安抚使程迈。他在《题止戈堂二首,奉呈安抚程待制》中写道:“止戈当自瓯闽始,愿挽天河洗甲兵。”止戈堂,据《榕城考古略》,在当时的府衙内,原本是“甲仗库”,韩世忠来福建平寇时,在这里喝过酒,遂改名止戈堂。

韩世忠抵达福州时,特意拜访李纲(东京保卫战时,韩世忠隶属李纲麾下),“移樽就教”(朱维幹《福建史稿》)。李纲在《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师二首并序》中说:“某以罪戾忧患之余,卧病江海,少师被命宣抚闽部,相见有故人恋恋之意。既而躬率将士克复建城,讨荡群寇,一方宁谧,奏功凯旋,将复言别。随行有旧赐紧丝战袍、镂装松文剑、镀金银缠笴枪、金花团牌,山林病夫无所用之,辄以为赠,愿持此为圣主折冲御侮,讨叛敌忾,建中兴之功,使衰病者增气,不其韪欤!”

这年二月,李纲获命出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李纲力辞,朝廷派内侍前来抚问,李纲推辞不掉,便于五月起行,离开福州,赴任湖南。同时,朝廷另有旨,将孟庾、韩世忠下拨统制辛企宗、郝晸两军,及在湖南的岳飞、韩京、吴锡、吴全等军,听受李纲节制。

关键词

养病、桂斋、荔枝

到湖南后,李纲很快着手平定地方群盗,并弹压曹成七万之众出界(曹成部众终被岳飞击溃)。一旦湖南平定,李纲又遭弹劾,再被弃用,他便上疏请祠。在宋代,官员提举某地宫观,享受“祠禄”,是一种惯例。这是一种虚职,只享受一定待遇和俸禄,不需要“赴任”。所以,在职官员的请辞,往往伴随着“请祠”;退职官员的“请祠”,也都是常事。

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批准了李纲的请祠报告,让他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于是,他由醴陵经江西、武夷,再次来到福州。在闽江的船上,他作过一首诗《自水口泛舟如长乐》:

行尽青山泛碧溪,潮平波稳画舟移。

春鸿秋燕岂人力?明月清风长我随。

万事纠纷何日了?一生襟抱有谁知。

落帆已到钓台侧,恰似南柯梦觉时。

“长乐”曾是福州别称,李纲习惯用此称之。诗中的“钓台”,说的是福州大庙山的钓龙台。

此番到福州,李纲身体已大不如前。友人登东山和鼓山,而李纲因病不能前往,只好作诗记之,曰《诸季招客游东山,置酒赋诗,以病不果往,次其韵》《诸季邀德久申伯同游鼓山灵源洞,仆以病不果往,赋诗见志》。

又有一次,李纲的二弟李维(字仲辅)和三弟李经(字叔易)邀客人游览福清黄檗寺,回来把他们作的诗画给李纲看,李纲有感而发,写下《仲辅、叔易招客同游黄檗还,以诗轴相示,为赋二篇》。

李纲有个好友叫李弥逊,连江人,字似之。有一次,他和李弥逊同登乌石山横山阁,他作词《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以记之。又在《送李似之舍人归连江旧隐二首》中写道:“羡君卜筑粤江滨,去作林间适意人。”

这一年,李纲在福州安心养病,较少远足。

次年(绍兴四年),李纲在福州城东报国寺营建书斋及居所,并取名为“桂斋”。其《桂斋上梁文》曰:“螺江入海,引朝夕之灵潮;鸡岫连云,萃川原之爽气。兹为福地,爰卜寓居,植双桂于僧园,结数椽之茅宇……”

这篇《桂斋上梁文》,表达了李纲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心迹。

林则徐十分敬佩李纲,1829年,林则徐重浚西湖之后,将原在屏山、已然破旧的李纲祠移建至西湖西南隅的荷亭旁,并题联曰: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庙社”亦作“社稷”,《林则徐全集》作“庙社”)。又在祠旁建屋三间,栽下两株桂树,以李纲的“桂斋”名之。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间,金兵侵扰淮楚,皇帝亲往督战,李纲虽然远在福州,但他给皇帝进献了《捍御三策》。待到金兵退却,朝廷给李纲发来嘉奖令,说他“忠贯神明,虑先蓍蔡,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之后,李纲再上条陈,为朝廷献计献策。

绍兴五年(1135年)七月,高宗亲写嘉奖诏书,表扬他“首陈三策,适投却敌之机;继上六条,大阐经邦之略。意拳拳而曲折,言凛凛而高明。有发于衷,如对卿语,此乃卿精忠许国,诚节表时。虽在燕闲之中,不忘开济之事”。

这一年,李纲迁居城东报国寺“桂斋”,有诗《自天宁迁居城东报国寺》云:

多病维摩只一床,徙居又复借僧房。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

皓月解寻朱户入,南风偏傍北窗凉。

吾年半百行休矣,万事悠悠皆可忘。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身心一旦松弛下来,对环境的美便特别敏感,此时的李纲,万事悠悠皆可忘。

福州自古盛产荔枝。李纲曾在《荔枝赋并序》中说:“予来闽中,始得食其生者,因感而赋之……”

李纲所居报国寺,有福州知名的十八娘荔枝。所谓十八娘荔枝,据曾巩《荔枝录》说:“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女冢在福州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木。或云谓物之美少者为十八娘,闽人语。”李纲在品尝十八娘荔枝后,作《初食荔子四绝句》大加赞美。诗前有记:“所居报国有十八娘荔枝。”诗云:

烟雨蒙蒙半暑时,轻红旋摘自提携。

不知谁是善知识,断送归来食荔枝。

平昔传闻十八娘,丰肌秀骨有余香。

今朝亲到芳丛下,应许幽人餍饫尝。

堆盘盛喜珠玑满,绕齿乍惊冰雪香。

酒病相如正消渴,不妨时擘绛纱囊。

南海何年贡荔枝?知音千古有杨妃。

华清赐浴娇无力,一骑轻尘初到时。

实际上,这并非李纲初食荔枝,只是他在报国寺初食荔枝。他真正的初食荔枝,是在因论水灾“不当”而贬官沙县税监时,他在《荔枝后赋并序》中回忆道:“宣和己亥岁,余谪官沙阳。次年夏,始食荔枝,尝为之赋。后十二年,岁在辛亥,寓居长乐,于今又四夏矣。备尝佳品,究见荔枝本末,作后赋以订之。”福州古称长乐,这里说的寓居长乐,即寓居福州。

有一次李纲邀约一位高僧来品尝荔枝,有诗《绝句奉约珪禅师相过同食荔枝》云:

荔枝新来已著花,千林行见烂朝霞。

幽人莫恋雪峰境,拄杖穿云过我家。

荔枝丹兮满翠岚,能将滋味发芳甘。

舌根幸有通圆在,何惜南来与遍参。

从诗意可以看出,珪禅师在雪峰寺修行。

此番在福州,李纲居住长达三年,作诗三十余首。

绍兴五年十月,朝廷委任李纲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洪州。

绍兴六年正月,李纲先赴行在,于四月至洪州赴任。李纲赴行在入对的时候,宋廷在组织一次北代,以张浚为总指挥,以韩世忠、岳飞为京东西路宣抚使。李纲有进言说:“朝廷近来措置恢复,有未尽善者五,有宜预备者三,有当善后者二。……”又说:“臣于陛辞日,窃闻麻制,以韩世忠、岳飞为京东西路宣抚使,圣意可谓断矣,然兵家之事行诡道……”

绍兴七年,江西安定,李纲更显年迈体弱,一再请祠,又以犯台谏之怒而罢职。

绍兴八年(1138年)正月,李纲再次回到福州。

这次回福州之后,李纲没有再出去担任实际执政的官职,只享虚衔和祠禄。朝廷一度于绍兴九年二月要他再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但他以疾病在身,再三推辞未就。

此番居福州,李纲已绝少作诗文。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李纲病逝。十二月十四日,李纲葬于福州怀安县桐口大家山之原(今闽侯荆溪大嘉山南麓)。累赠太保、太傅、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从1131年至1140年,李纲一生的最后十年,除了中间两次出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和江西安抚使,大部分时间居于福州。可以说,福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第2171期(全文共4285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退居福州的李纲(上)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史林折枝退居福州的李纲(上)历史上书写李纲,最突出的事情有二。一是北宋末年,东京汴梁第一次被围,李纲主导守城,并且守住了(第二次围城由于主战派失势,宋廷主和,
2023-12-04 07:44:00
壮志未酬,北宋名臣李纲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
...钦宗),自己向南逃去。形势危急之下,宋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靖康元
2023-05-18 20:11:00
南宋四名臣的抗金岁月
...鹏运编选了一部《南宋四名臣词集》,自此,南宋初年的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四位大臣便有了“南宋四名臣”的称呼。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位名臣不但都是主战派,都文采斐然,还都曾经被贬往
2023-10-09 02:19:00
...诗作对,或弹琴吹唱,游者身影中不乏南宋名臣贵胄,如李纲、辛弃疾、朱熹、陈康伯、李觏、罗愿、陈俊卿等。李纲湖亭会宴,朱熹书院传学,西湖旁成立有文人组建的西湖社,所谓“诗人尽入西
2023-12-19 07:05:00
《岳飞传》中的金兀术,在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作战,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还是不错的,其中主战派李纲作为宰相,全面处理与金国的作战事宜。李纲担任宰相之后,在与金国作战之时,战果颇丰,不过没过多长时间,就招来了朝中很多大臣
2023-02-14 20:12:00
李纲:从草民到资政殿大学士的逆袭人生
...元1127年的十一月,一场风暴正席卷着中国北方的边疆。李纲,因犯下“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等罪名而身陷囹圄,等待着皇帝的处置,他对未来的命运充满了忧虑。突如其来的圣旨在几天后飞
2023-12-16 22:27:00
为何说李纲是拯救北宋唯一的希望
...或许能够改变整个时代的走向,却在关键时刻扼腕失落。李纲,北宋时期一位备受期待的名将,被寄予了拯救国家的重任。然而,命运的捉弄常常超乎人们的想象。就在接到拯救北宋的任命书之际,
2024-07-04 15:04:00
...应天府登基称帝,他当即下旨任命曾经指挥开封保卫战的李纲为宰相,并召其赴任。六月初一,李纲抵达南京应天府,他积极整顿军政事务,支持两河军民抗金,很快就有了起色。然而到了八月十八
2024-06-25 15:21:00
抗金名臣李纲为什么不受赵构的重视
李纲是两宋之际的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他和岳飞一样是主战派,是主张坚决对抗金人和投降派的。宋高宗登基后,一度启用李纲为相,而他也力图革新内政,颇有成效。但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而宋高
2024-05-27 15: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