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福州晚报
□史林折枝
退居福州的李纲(下)
乌石山的这次聚会,发生在绍兴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恰在范汝为之乱平定之时。聚会由巡视回城的宣抚使孟庾邀约,显然有通报战况和庆功、慰问之意。
孟庾,绍兴元年十月任参知政事,十一月奉命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与韩世忠一起,为平定范汝为之乱而来。他不需要亲赴前线,次年正月,其人在福州。
受邀者名单里有一位嗣濮王,可见这是一场显贵高官的聚会。
嗣濮王仲湜,又是何许人也?赵仲湜(1073—1137),字巨源,宋太宗的玄孙,祖父赵允让被封为濮王。汴京失守时,六军欲推赵仲湜登皇位,赵仲湜以“自有真主”而推辞。高宗即位时(1127年),赵仲湜率众拜谒。论辈分,赵仲湜是高宗的皇叔祖,高宗乃下诏让他袭封嗣濮王。
为什么嗣濮王会出现在这次聚会中?或者说,为什么这位嗣濮王会来到福州?
据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载,南宋皇室于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将原供奉的七殿神御、四殿御容,由浙江温州奉安于福州开元寺大殿。由此,嗣濮王赵仲湜来到福州,是很自然的事。另据郭柏苍《乌石山志》记载,在乌石山蟠桃坞,有赵仲湜题名手书的摩崖石刻:“建炎庚戌正月二日,因礼神光宝塔,遍游乌石精蓝,乘兴造西禅,历览胜概而归。男士街、士术、士衎、士程,侄士貝爲,婿廖虞弼侍行。皇叔祖少傅、开府嗣王仲湜巨源书。”建炎庚戌为公元1130年,巨源是赵仲湜的字。这里面说的是,赵仲湜礼佛神光寺,游览乌石山,陪同者有他的儿子士街、士术、士衎、士程,侄子士貝爲,女婿廖虞弼。只是,此石刻今已不存,黄荣春编著的《福州摩崖石刻》列入“佚刻”。
从当时的情势来看,北方和长江沿线动荡不安,南宋皇室为避乱而南来者并不鲜见。不但赵仲湜来到福州,吴国长公主和驸马潘正夫也因避乱来到福州,并在乌石山留下了题刻踪迹,即乌石山霹雳岩“绍兴二年仲春十三日河南潘正夫题”的那方石刻。
乌石山聚会中的许份,字子文,闽县人,状元许将之子,崇宁二年进士,官龙图阁学士。王仲薿,前文已提及,这里不再重复。胡世将,时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程迈,时为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邓肃,沙县人,授鸿胪寺簿,曾出使金营,擢右正言,会李纲罢相,上疏争而罢归,绍兴二年避寇而居于福州。李易,时为参议官、尚书屯田员外郎,在宣抚使孟庾帐前效力。胡纺、马咸、郑士彦的身份,如石刻中所记。
李纲是前宰相,既然居住在福州,受邀是自然的事。李纲有诗赠孟庾,即《奉赠宣抚孟参政二首》:
赤子潢池学弄兵,柄臣仗节到闽城。
布宣威德雷霆奋,慰抚烝黎雨泽倾。
鏖战指踪烦妙略,凯旋铙鼓震欢声。
灵旗径向江湖去,早定艰难底太平。
(自注:克建城日,雷初发声。自去年冬久旱,王师来乃雨。)
睢阳一别五经春,邂逅相逢瘴海滨。
华发知公因国事,苍颜顾我久埃尘。
绨袍念旧故人意,药裹关心多病身。
人觐从容见知旧,为言只欲老垂纶。
此诗明显是为平定范汝为之乱而写,同时写到同僚的情谊和个人的感慨。
这次平寇期间,李纲还有诗赠安抚使程迈。他在《题止戈堂二首,奉呈安抚程待制》中写道:“止戈当自瓯闽始,愿挽天河洗甲兵。”止戈堂,据《榕城考古略》,在当时的府衙内,原本是“甲仗库”,韩世忠来福建平寇时,在这里喝过酒,遂改名止戈堂。
韩世忠抵达福州时,特意拜访李纲(东京保卫战时,韩世忠隶属李纲麾下),“移樽就教”(朱维幹《福建史稿》)。李纲在《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师二首并序》中说:“某以罪戾忧患之余,卧病江海,少师被命宣抚闽部,相见有故人恋恋之意。既而躬率将士克复建城,讨荡群寇,一方宁谧,奏功凯旋,将复言别。随行有旧赐紧丝战袍、镂装松文剑、镀金银缠笴枪、金花团牌,山林病夫无所用之,辄以为赠,愿持此为圣主折冲御侮,讨叛敌忾,建中兴之功,使衰病者增气,不其韪欤!”
这年二月,李纲获命出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李纲力辞,朝廷派内侍前来抚问,李纲推辞不掉,便于五月起行,离开福州,赴任湖南。同时,朝廷另有旨,将孟庾、韩世忠下拨统制辛企宗、郝晸两军,及在湖南的岳飞、韩京、吴锡、吴全等军,听受李纲节制。
关键词
养病、桂斋、荔枝
到湖南后,李纲很快着手平定地方群盗,并弹压曹成七万之众出界(曹成部众终被岳飞击溃)。一旦湖南平定,李纲又遭弹劾,再被弃用,他便上疏请祠。在宋代,官员提举某地宫观,享受“祠禄”,是一种惯例。这是一种虚职,只享受一定待遇和俸禄,不需要“赴任”。所以,在职官员的请辞,往往伴随着“请祠”;退职官员的“请祠”,也都是常事。
绍兴三年(1133年),朝廷批准了李纲的请祠报告,让他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
于是,他由醴陵经江西、武夷,再次来到福州。在闽江的船上,他作过一首诗《自水口泛舟如长乐》:
行尽青山泛碧溪,潮平波稳画舟移。
春鸿秋燕岂人力?明月清风长我随。
万事纠纷何日了?一生襟抱有谁知。
落帆已到钓台侧,恰似南柯梦觉时。
“长乐”曾是福州别称,李纲习惯用此称之。诗中的“钓台”,说的是福州大庙山的钓龙台。
此番到福州,李纲身体已大不如前。友人登东山和鼓山,而李纲因病不能前往,只好作诗记之,曰《诸季招客游东山,置酒赋诗,以病不果往,次其韵》《诸季邀德久申伯同游鼓山灵源洞,仆以病不果往,赋诗见志》。
又有一次,李纲的二弟李维(字仲辅)和三弟李经(字叔易)邀客人游览福清黄檗寺,回来把他们作的诗画给李纲看,李纲有感而发,写下《仲辅、叔易招客同游黄檗还,以诗轴相示,为赋二篇》。
李纲有个好友叫李弥逊,连江人,字似之。有一次,他和李弥逊同登乌石山横山阁,他作词《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以记之。又在《送李似之舍人归连江旧隐二首》中写道:“羡君卜筑粤江滨,去作林间适意人。”
这一年,李纲在福州安心养病,较少远足。
次年(绍兴四年),李纲在福州城东报国寺营建书斋及居所,并取名为“桂斋”。其《桂斋上梁文》曰:“螺江入海,引朝夕之灵潮;鸡岫连云,萃川原之爽气。兹为福地,爰卜寓居,植双桂于僧园,结数椽之茅宇……”
这篇《桂斋上梁文》,表达了李纲淡泊名利、寄情自然的心迹。
林则徐十分敬佩李纲,1829年,林则徐重浚西湖之后,将原在屏山、已然破旧的李纲祠移建至西湖西南隅的荷亭旁,并题联曰: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湖山(“庙社”亦作“社稷”,《林则徐全集》作“庙社”)。又在祠旁建屋三间,栽下两株桂树,以李纲的“桂斋”名之。
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间,金兵侵扰淮楚,皇帝亲往督战,李纲虽然远在福州,但他给皇帝进献了《捍御三策》。待到金兵退却,朝廷给李纲发来嘉奖令,说他“忠贯神明,虑先蓍蔡,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之后,李纲再上条陈,为朝廷献计献策。
绍兴五年(1135年)七月,高宗亲写嘉奖诏书,表扬他“首陈三策,适投却敌之机;继上六条,大阐经邦之略。意拳拳而曲折,言凛凛而高明。有发于衷,如对卿语,此乃卿精忠许国,诚节表时。虽在燕闲之中,不忘开济之事”。
这一年,李纲迁居城东报国寺“桂斋”,有诗《自天宁迁居城东报国寺》云:
多病维摩只一床,徙居又复借僧房。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
皓月解寻朱户入,南风偏傍北窗凉。
吾年半百行休矣,万事悠悠皆可忘。
荷花欲吐乍舒叶,荔子未丹先有香。身心一旦松弛下来,对环境的美便特别敏感,此时的李纲,万事悠悠皆可忘。
福州自古盛产荔枝。李纲曾在《荔枝赋并序》中说:“予来闽中,始得食其生者,因感而赋之……”
李纲所居报国寺,有福州知名的十八娘荔枝。所谓十八娘荔枝,据曾巩《荔枝录》说:“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女冢在福州城东报国院,冢旁犹有此木。或云谓物之美少者为十八娘,闽人语。”李纲在品尝十八娘荔枝后,作《初食荔子四绝句》大加赞美。诗前有记:“所居报国有十八娘荔枝。”诗云:
烟雨蒙蒙半暑时,轻红旋摘自提携。
不知谁是善知识,断送归来食荔枝。
平昔传闻十八娘,丰肌秀骨有余香。
今朝亲到芳丛下,应许幽人餍饫尝。
堆盘盛喜珠玑满,绕齿乍惊冰雪香。
酒病相如正消渴,不妨时擘绛纱囊。
南海何年贡荔枝?知音千古有杨妃。
华清赐浴娇无力,一骑轻尘初到时。
实际上,这并非李纲初食荔枝,只是他在报国寺初食荔枝。他真正的初食荔枝,是在因论水灾“不当”而贬官沙县税监时,他在《荔枝后赋并序》中回忆道:“宣和己亥岁,余谪官沙阳。次年夏,始食荔枝,尝为之赋。后十二年,岁在辛亥,寓居长乐,于今又四夏矣。备尝佳品,究见荔枝本末,作后赋以订之。”福州古称长乐,这里说的寓居长乐,即寓居福州。
有一次李纲邀约一位高僧来品尝荔枝,有诗《绝句奉约珪禅师相过同食荔枝》云:
荔枝新来已著花,千林行见烂朝霞。
幽人莫恋雪峰境,拄杖穿云过我家。
荔枝丹兮满翠岚,能将滋味发芳甘。
舌根幸有通圆在,何惜南来与遍参。
从诗意可以看出,珪禅师在雪峰寺修行。
此番在福州,李纲居住长达三年,作诗三十余首。
绍兴五年十月,朝廷委任李纲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使,兼知洪州。
绍兴六年正月,李纲先赴行在,于四月至洪州赴任。李纲赴行在入对的时候,宋廷在组织一次北代,以张浚为总指挥,以韩世忠、岳飞为京东西路宣抚使。李纲有进言说:“朝廷近来措置恢复,有未尽善者五,有宜预备者三,有当善后者二。……”又说:“臣于陛辞日,窃闻麻制,以韩世忠、岳飞为京东西路宣抚使,圣意可谓断矣,然兵家之事行诡道……”
绍兴七年,江西安定,李纲更显年迈体弱,一再请祠,又以犯台谏之怒而罢职。
绍兴八年(1138年)正月,李纲再次回到福州。
这次回福州之后,李纲没有再出去担任实际执政的官职,只享虚衔和祠禄。朝廷一度于绍兴九年二月要他再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但他以疾病在身,再三推辞未就。
此番居福州,李纲已绝少作诗文。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李纲病逝。十二月十四日,李纲葬于福州怀安县桐口大家山之原(今闽侯荆溪大嘉山南麓)。累赠太保、太傅、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
从1131年至1140年,李纲一生的最后十年,除了中间两次出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和江西安抚使,大部分时间居于福州。可以说,福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第2171期(全文共4285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