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
陈丹丹
《工人日报》(2024年04月24日 05版)
“之前有的香芋肉丸能重新上场嘛?”“安排!” “有没有八宝粥啊?”“可以有!” “番茄炒蛋怎么加蒜啊?”“加蒜?骚操作,我问问是不是为了配色。” ……
最近,厦门大学的宝藏“食堂建议本”火上了热搜,学生们在上面手写“耿直”建议,食堂工作人员也以幽默口吻爽快答复,看过的网友直呼“实用”“暖心”。
那些点赞评价的网友中,不少已走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但这件高校学子在校园里被精心关照的“微末小事”之所以打动人心,或许就在于食堂工作人员的回复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在态度和行动中体现出了足够的真诚。
无独有偶,前几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免费借西装给毕业生面试的新闻,同样引来一阵羡慕,网友“别人家的学校”“别人家的食堂”的赞叹声里,饱含着对校园时光的温暖回忆——是谁游遍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食堂与爱?
校园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些校园暖心小事出圈的背后,体现的是高校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定位转变,以及服务创新意识的增强。这启示更多高校在校园服务和管理中应主动“做加法”,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具体而言,不仅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心声和需求,还要及时回复、落实,做到句句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过去,一些单向的邮箱、问卷、建议本等之所以饱受诟病,原因在于大家提出的建议常常有去无回、没了下文,厦大“食堂建议本”上平等亲切、有来有回的交流互动,以及四川大学近期为一名查出甲亢的学生开设食堂“无碘盐窗口”,都让人们看到了校园服务和管理的更多可能。
“好!安排!”“哈哈!需要再吊吊胃口!”“哇!同学你的字好漂亮!”……厦大“食堂建议本”上幽默、接地气的回复,如同朋友间玩梗、段子手过招,让校园生活多了几抹温情与亮色。
期待这种校园里的暖闻再多一些。毕业多年后,那些搅动学生关于校园回忆的,往往正是校园生活中那些很平凡的小事,是那样一种关怀、一段打趣、一番滋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