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14日,潍坊市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开幕式。本次活动由潍坊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研究部、尼山圣源书院提供学术指导。
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本次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旨在充分挖掘“郑学”资源,弘扬郑玄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和更好潍坊建设贡献力量。
配享孔庙的千年“学神”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人,东汉经学家。他遍注《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等诸经,世称“郑学”,为中国传统学问公认的高峰,对古典学术的许多领域影响至深至巨至今。尤其他注释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书合称)更是华夏礼仪的渊薮。
唐代素有“礼是郑学”之称,即研究中国的礼仪文明,必须读郑玄之书,学礼而不从郑氏,犹如欲入室而不由户。若无郑公,中国之“礼仪之邦”恐无从谈起,故《后汉书》赞曰:玄定义乖,孔书遂明。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将郑玄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同时亦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影响深远。清代学者段玉裁将郑公称为汉之孔子。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北海国相孔融非常崇敬郑玄,命人为他特别设立一个乡,名为“郑公乡”。即现在的郑公街道,并修大路、建高门,便于天下四方皆来观礼,称“通德门”。后便以“郑公乡”赞誉别人的乡里。如李贺《南园》诗云:“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郑玄博览群书,遍注群经。有诗为证。南朝萧统说:“三冬勤学,慕方朔之雄才;万卷常披,习郑玄之逸气。”唐代杨炯说:“书有万,览之者郑玄。”唐史承节说:“书有万卷,公览八千。”可见郑玄正是“读书破万卷”的源头。
追溯郑公故乡的文化之源
8月14日下午,“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开幕式在潍坊富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上,举行了《郑玄全集》新书首发仪式。《郑玄全集》新书,囊括《毛诗郑注》《周礼郑注》《仪礼郑注》《礼记郑注》等30余种文献,呈现了郑学的全貌。
新书的出版,不仅是对郑玄学术成就的一次全面总结,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传承与弘扬。齐鲁书社社长王路,新书辑校、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庆峰先后介绍了新书编纂情况。王路、潍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义明共同为新书揭幕,并为山东省图书馆、潍坊学院图书馆、潍坊市图书馆、潍坊市博物馆、高密市图书馆、峡山区康成书院赠书。
王志民、杨建华、王学典、温海明、池田恭哉、田炳郁、陈壁生、郑思敏共同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潍坊活动年郑玄文化宣传推介活动。
开幕式前,与会嘉宾赴峡山区拜谒了郑公祠,追寻历史的脚步,再次领略了这位千年前“学神”的风采。郑公祠始建于唐朝,历经千年风雨、多次重建修葺,如今仍矗立于峡山湖畔。祠堂于建国后重新修建,地基高台乃清代便有,祠内塑像系建国后重塑,分别为郑玄、其子郑益恩、其孙郑小同。祠前有郑祠老柏,相传系郑玄亲手所植,是古代高密八景之一,历经1800余年不腐不倒。随后,与会嘉宾前往位于峡山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进行参观。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郑玄文化交流展。
现代学者心中的“文化巨人”
“郑玄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经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古籍文学整理学家,他还是一个‘文化巨人’。”东北师范大学哲学院教授康学伟说,中国文化的传承已经有几千年历史,郑玄在其中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为他全面继承、总结、发扬了儒学典籍,把中国经学推向了统一的时代,把儒家思想全面流传给了后代。
三十一年前,康学伟怀揣着对于郑玄的憧憬第一次走进郑公祠,那时的郑公祠还未如现在一般被修复。“看到如今焕然一新的郑公祠,我感到非常高兴。”康学伟说,郑玄在学术研究中所反映的文化精神与忧患意识是尤为值得后世学习的,这不仅仅是在某一领域某一范围的学术研究成果,更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于世人的关爱,是一种伟大的人文情怀。
作为经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康学伟曾写过两篇关于郑玄文化的文章,为更多经学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这一次来到潍坊参加活动,看到潍坊市对于传统文化如此重视,他内心觉得非常感动,并真诚为地方政府“点赞”。
同样因为活动而感到欣慰的还有来自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温海明,“我希望潍坊未来能开展一系列推动郑玄文化发展的活动,把郑玄当作潍坊的文化名片传播至全世界。”温海明说,潍坊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力量的城市,希望潍坊的文化未来能得到更好宣传与挖掘。
“郑玄是那个时代文化‘两创’的典范。”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委员黄黎星说。潍坊的文化建设可以从郑玄文化的发展与弘扬中得到启示,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正向意义,可能并不会在一时一刻就展现出来,而是长久的发展与进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吴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