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风峪,是晋源区西山九峪之首,峪内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颇多。我多次到风峪游览,意外见到两通“定规碑”。一通立于风峪太山龙泉寺内的碑廊中,这通碑顶部为平形,上方横刻大字“定规碑”,下面竖刻小字碑文,碑尾为“乾隆五十年五月初六日立”;另一通立于风峪店头村紫竹林寺内二层北殿檐下,碑顶部圆拱形,上方竖刻大字“定规碑”,下面竖刻小字碑文,碑尾为“乾隆五十年五月六日立道光六年八月重立”。
寺庙中常见到的是有关寺庙“修建、重修、捐款的功德”等碑,像这样的“定规碑”确是罕见。不由使人想到:风峪寺庙中为何立有定规碑呢?又为何在风峪的两座寺庙中各立有一通定规碑呢?
风峪,自古以来为晋阳古城的西通道,峪内有太山龙泉寺、店头古堡与紫竹林寺、西通陕甘的古官道等名胜古迹。明清以来,风峪属太原县管辖,峪内有店头村、程家峪、黄冶村、魏家店、鹞(要)子庄、田家庄、王家庄、周家庄等8个村庄。县署下达的各项杂差劳役事务,由风峪八村轮流当值。
话说清乾隆五十年(1785),轮到店头村当值,村首李廷科同村民商议,认为风峪“山僻民稀,杂差纷纷,似不宜尽行支应。咱宜支者:举场石炭,仓廒荆条,衙署梆木,以及春秋二季祭丁柴片。此外……一切夫役俱不应支办”。之后就请村里七旬有余的郭凌汉,写成上报太原县署的文书,并召集风峪八村村首共同商议。最后“店头村、黄冶村、王家庄、田家庄、周家庄、鹞(要)子庄、魏家店七村庄慷慨乐从,独程家峪村负固不服。是以七村李廷科、郑国尧、孟成华、阎贵珍、王瓒、郭焕、梁光喜等”具名将文书上报太原县署。
太原县署接到上报文书,杨县令阅后批示:“据禀已悉,着各该房知照,所有夫役别项差事,照旧免办。嗣后如有应办柴炭、荆条,照旧公摊承办,不许坏规,立合同存照。”这次风峪七村的集体请愿,遇上了一个倾听民意且为民办事的好官,很快就批复并落实督办。风峪村民皆大欢喜,“上下咸庆。时耶运耶定规耶,安得不刊石以垂永久耶!……乾隆五十年五月初六日立”。从以上历史事实及所引碑文,可知太山龙泉寺内的定规碑之来由。
再看店头村紫竹林寺“道光六年重立”的定规碑碑文,二者比较基本相同,只是删去“独程家峪村负固不服”,“风峪七村”相应改为“风峪八村”了。这其中原因何在呢?
原来在乾隆初年,程家峪轮当值首时,村首带头多次向太原县署提出应免除过多的夫役杂赋等上诉报告。当时的县令不仅不予办理,还要以违抗上级命令论处。程姓村首闻讯后恐大祸临头,举家迁逃。上诉之事也从不敢再提了。故之后乾隆五十年由店头李姓村首再次发起的上报文书,程家峪村民前次受害阴影仍在,故不敢签字,所以碑文中有“独程家峪村负固不服”,为“风峪七村”了。
其实,当年虽是风峪七村签字上报,待杨县令批示督办后,县署与风峪各村都订立合同约定:以后风峪各村只需办理科考场所用煤炭荆条、春秋祭祀时的柴窑散片,其余差事无需再承担。后来道光六年(1826),店头村紫竹林寺内又重新立定规碑时,就删去了“独程家峪村负固不服”,增加为“风峪八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9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