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用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张茜拥有的是丰富多彩的斜杠人生,她是兢兢业业的老师,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她也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师,成功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得到了一些明星客户的追捧。她以实践证明,人生不只有一种可能。
因为工美,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
从小生长在保定,还是中学生的张茜就对河北工艺美术学校(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有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学校服装设计系搞了一场毕业汇报表演,有模特现场走秀,这场表演对一直喜欢时尚喜欢美的事物的张茜影响至深,“可以说,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吧”。
后来,她成功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美院)服装设计系。顶尖院校的学习氛围,让张茜受益良多。老师学术水平高,有人格魅力,就算日常穿搭也富有美感和时尚品位,同时北京作为时尚之都,汇聚了众多时尚大牌和顶尖模特,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时装周,尤其学校位置优越,走几步就到了被誉为“时尚原点”的国贸中心,她能够轻松地接触到时尚风向、潮流元素、艺术创意,“对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拓展眼界的机会。”
进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后,即便保定缺乏服装设计研发的产业环境,张茜还是放不下对时尚设计的喜爱,她一直坚持为北京的服装公司做品牌服务。她的坚持还为学生们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有了参与实践创作项目的经验,学生们的就业途径也得到了拓展。随着多年经验累积,张茜慢慢总结出了一套与市场实践深度结合的教学方式。
做出了品牌的文化调性
在教学之外,张茜最令人惊讶的是,她在保定这个看似不时尚的城市打造出了颇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
“我很好地抓住了市场空白。”张茜商业嗅觉非常敏锐,身边男士经常抱怨没合适衣服可穿,对他们来说,很多场合穿正装过于郑重,穿休闲装又不够正式,张茜意识到日常男装是个商机。2011年暑假,她为朋友定制了第一件衣服,设计简约含蓄兼具时尚品位,得到了朋友的好评。
然而张茜的热情,最初迎来的是很多杂音,不少人当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有人言之凿凿对她说:“我告诉你,保定这个地方就不可能做出时尚品牌来。”但张茜是个较劲的人,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心气,竭尽所能完善服装的每个环节,通过一次次地优化来实现心中的理想设计。她的付出很快收到了回报,仅仅凭着朋友之间口耳相传,几乎没有推广营销,男装品牌就自然而然地生长了起来。第二年,她融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第三年,品牌就实现了分红收益。
张茜分析说,她的创新受欢迎的地方在于新旧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调性,一方面有传统工艺的细节,“比如棉麻西装,看起来是内敛的暗色调,但是你仔细看,每一件都有细节的变化,这件领口有手工绣花,那一件袖子上有盘扣装饰”,另一方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因为注重实穿性,她设计的衣服既能日常通勤,也适合出席小型活动。随着品牌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区等地有了销售空间,张茜成功推出了不少爆款,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拥趸,还获得了石兆琪、李玉刚等明星客户的青睐。后来,在男装的基础上,她进一步推出了自己的女装品牌。“能创办出一个有文化调性的品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张茜笑着说。
教学与实践不可分割
张茜认为,在职业院校教学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她提倡以实战型的课题项目为平台,强调市场导向,达到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教学目标。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张茜主张学生从品牌策划、设计出图、市场调研、制版制作、销售拓展、卖场展示陈列到样片拍摄全程参与,以此开阔学生眼界,高强度锻炼学生基本功,所以她带领时尚工艺系5个专业的学生持续开展各种横向课题,广泛承接政府、企事业委托的实际项目。2020到2022年,她主持了《武强年画服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赵县文创产品设计》,指导学生设计作品参加文创比赛并多次获奖,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设计流程。”张茜说。师生团队第一步去实地考察研究做功课,然后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特点进行头脑风暴确定方案,接下来设计出图,中间会有三次严格的筛选评优。张茜介绍:“做设计最忌讳闭门造车,所以我们会邀请校外专家和文化公司来做评审,保证成果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像《武强年画服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就是从最初80多个方案中评选出十几个来打样,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黄兴国等业内专家都参与了评选并对这种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张茜看来,时尚设计大有用武之地。河北是工艺美术大省,底蕴非常深厚,产业一直都存在,但面临开发不足的现实问题,整体缺乏时尚的新设计,没有和当代审美接轨,而他们缺少的正是高校设计专业的强项。双方合作,既可以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又能让参与设计的年轻学生关注和了解传统文化,市场进一步拓展后,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也是一种传播和认知的推广。“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高校和博物馆、非遗等传统文化遗存合作是很好的路径。”张茜说。(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周星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