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高价彩礼”渐成过往,“简约婚礼”成为新潮流,“合约食堂”里满溢人情味,“文明积分”兑换出幸福感……放眼当下的贵黔大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明确要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近年来,贵州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创新推出积分超市、红黑榜等特色治理措施,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惠民演出实践活动现场。
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高价彩礼要不得,红白喜事别攀比!”台下坐着的老汉一拍大腿:“这话在理!前些年寨子里老张家娶儿媳妇,光酒席就摆了五十多桌,欠的债现在还没还清哩!”周围顿时哄笑起来。
7月25日,在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惠民演出实践活动上,音乐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用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唱出陈规陋习破除后的新变化新气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拍手称好。
移风易俗,难在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近年来,我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黔韵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文艺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基层、传递给群众,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黔西南州,一人讲理论、一人讲案例,台上两人配合默契,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乡风文明带来的好处讲给大家听;
“父老乡亲听我言,文明新风暖心田,移风易俗谱新篇……”在黔东南州肇兴侗寨,一首曲调悠扬的《移风易俗》侗歌,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把乡风文明记在心间;
在黔南州瓮安县,新鲜出炉的《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片和《文明小剧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高频展播,将文明理念传递到“最后一米”……
“这样的宣讲,我们老百姓听得懂,也愿意听。”“民歌接地气,通俗易懂,就喜欢这个味儿。”群众纷纷表示。思想转变是移风易俗的先导,各地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村民在“合约食堂”里开心就餐。天柱县文明办供图
完善移风易俗制度规范
“一袋大米一分钱都没花,积分考核真是好。”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的“积分超市”,村民王志香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新风,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现在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西陵村党支部书记邓军说。
“积分超市”,在贵州各地随处可见,正逐渐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培育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抓手之一。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分制”“合约食堂”“邻里互助簿”“红白理事会”等新做法新举措不断涌现。
为新风“护航”,贵阳贵安制定印发一系列工作方案,全市996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议,细化婚丧事宜办理内容,构建起移风易俗有章可依的框架制度。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直单位和县(市)优秀年轻科级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采用“支部带领 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为让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在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为刹住滥办酒宴陋习,创新制定了《红白理事章程》,探索建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制度……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滥办酒席的现象大幅减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得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毕节市黔西市谷里镇自治村村民宋兴感慨道。
很多陈规陋习是千百年形成的“老传统”,不少还有续存的现实“土壤”,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根治。我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天堂村院坝协商会议。印江自治县委组织部 供图
培育向上向善文明新风
“老何,生日快乐啊!”“祝爷爷长命百岁……”近日,在绥阳县诗乡印象小区里,住在这里的何群林老人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寿宴不收礼金,只为共享欢乐、传递祝福,诚挚欢迎亲朋好友相聚一堂。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如今,随着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邻里和谐”……移风易俗正生根发芽,多彩贵州劲吹文明风。
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河口村,党员老杨以身作则简办红白事,将女儿婚礼费用从10万元压缩至5万元,在其带动下,全村今年简办红白事6起;
在贵阳贵安农村丧事三天办结率在99%以上,婚事100%一天办结,基本实现“其他不办”。群众参加人情宴请的次数明显减少,群众礼金年支出减少2000元至3万元不等;
在黔西南州推行嫁女“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新风,由男方带上自酿酒和几块肉到女方家吃一顿简单的认亲饭……
“村民们不再为高价彩礼发愁,不再为铺张浪费的酒席烦恼,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村治理更加有序。”黔西南州精神文明建设中心负责人说,“坚持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让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移风易俗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农民群众过得更好,要更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当下,我省正推进“七大文明行动”,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华姝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